諾門罕是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舊譯"諾門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關東軍、偽滿洲國軍與蘇、蒙軍幾十萬人,在這塊不毛之地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雙方調用了除海軍以外的所有兵種和現役裝備,盡出主力大動干戈,以關東軍慘敗而告終,日本陸軍省被迫承認"諾門罕之戰是日本陸軍自成軍以來首次慘敗"。
諾門罕事件,起因于侵華日軍和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后引起戰爭。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占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一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5月4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哈拉哈河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并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余名騎兵攻占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派出600多名騎兵和裝甲車隊到達距諾門罕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并派出偵察兵進行作戰準備。關東軍司令部同時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調歸23師團指揮。
5月14日?15日,日軍聯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于劣勢(傷亡30余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日軍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派兵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結,并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任命蘇軍名將朱可夫為軍長。
1939年5月28日拂曉,日軍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聯軍擊敗。6月18日,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后,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并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辟野戰軍用機場,蘇軍戰斗機開始在空中與日機周旋。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1日,日軍第2飛行集團團長嵯峨徹二中將把他的司令部從新京(今長春)遷至海拉爾,調來4個飛行團,集中17個戰斗轟炸、偵察機中隊。6月22日,蘇軍出動150架飛機空襲甘珠爾廟、阿木古郎將軍廟一帶的日軍集結地和野戰機場,日機也傾巢出動。雙方從22?24日,在諾門罕地區上空大戰3天,近60架飛機被打落在草原上。這是亞洲史上首次發生的大規模空戰。此后,蘇聯依靠雄厚的軍事實力,戰機不斷增多,而且出現新型戰斗機,日軍則逐漸喪失主動權,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凌晨3時,137架日機在海拉爾機場起飛,編隊布滿海拉爾上空。6時20分,日軍機群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機場頓時黑煙覆蓋。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
6月下旬,關東軍司令官命令第23師團盡快發動地面攻勢,動用兵力共計3.6萬人、182輛坦克、112門各種火炮、180架飛機和400輛汽車。7月1日,日軍小林少將指揮1.5萬人的部隊對哈拉哈河西岸發起攻擊,中午時攻占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6771.html
相關閱讀: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