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震撼揭秘-美國戰后核爆炸日本為什么要選擇長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1945 年夏,日本敗局已定。美國總統杜魯門和美國政府想盡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蘇聯,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瀉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 的備選目標。

此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 長崎投擲原子彈。2010年8月,美國決定派遣駐日大使羅斯出席“原子彈和平紀念儀式”。這是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后,首次派高官到日本參禮。

1945年日本遭兩次原子彈轟炸事件

廣島是日本本州西南部廣島縣首府所在地,南臨瀨戶內海的廣島灣,面積740平方公里。廣島1589年建城,1889年建市,自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為軍事重地。廣島市內河川縱橫,素有“水都”之稱。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小男孩”是一顆 鈾彈,長3米,直徑0.7米,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梯恩梯當量為1.5萬噸。炸彈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沖擊波的作用下,廣島市的 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萬人當日死亡,死傷總人數達20余萬,城市化為一片廢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于實戰,廣島成為 第一座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筑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帶來的嚴重災難。日本人民成為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親身體驗了原子彈造成的無窮遺患。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0年,廣島因受原子彈傷害而死亡的人數已達26.9446萬。

美國投向日本的第三顆原子彈失蹤之謎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為迫使日本投降,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可事后有人發現,其實美國向日本投了三顆原子彈,光長崎就兩顆,一顆沒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蹤。

半個世紀以來,美蘇兩個核大國,都竭力設法回避這個問題,但人們一直試圖想弄明白事情的真相。隨著時光的流逝,美國原子彈研究的秘密逐步被世人所了解,最有權威性的材料,莫過于美國原子彈研制和生產的組織者,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的回憶錄.。

1945 年7月24日,格羅夫斯在給馬歇爾的報告中,就提出了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的4個目標:廣島、長崎、小倉和新瀉。到7月底確定了其中的3個目標,格羅夫斯 在他的回憶錄中明確寫道:“廣島是第一目標,小倉是第二目標,長崎是第三目標”。為此,美國從一開始就準備了三顆原子彈。美國空軍509飛行大隊還準備了 7 架飛機,用于投擲這三顆原子彈。

在用一顆原子彈轟炸廣島之后,美國又積極地進行了轟炸另外兩個目標的準備工作。格羅夫斯在其工作安排中寫道:“在洛斯阿拉莫斯‘胖子’(美國內爆式原子彈 的代號)所用的钚最后處置完畢后,就用 C—54 型專機運到提尼安,另外兩個‘胖子’所需要的一些其他重要零件,則由兩架 B—29 型飛機運送。”由此可以肯定,美國在對小倉和長崎的轟炸之前,運到提尼安空軍基地的是兩顆原子彈。

這兩顆原子彈是如何投下的呢?

據一些史料記載,8月9日凌晨3點49分,兩架 B—29 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從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的跑道上飛快地掠過,向轟炸飛去,當它們到達小倉上空時,天空中陰云翻滾,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目標,結果機長威內斯 駕駛飛機,用了 45 分鐘時間在小倉上空來回飛了三次,最終決定放棄轟炸小倉而飛向第二目標長崎,長崎上空同樣是云霧重重,但是這一次飛機是不可能帶著核彈返回的,于是臨時決 定采用雷達轟炸,當飛機做好了投彈準備的時候,空中的云霧突然散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清朗的大洞,轟炸員比漢透過這個大洞,看到了山谷中的一條跑道時, 就果斷地把兩顆核彈投了下去……

事后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估計,約有萬人死亡,6萬人受傷。對于這次轟炸,美國方面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做過任何說明和解釋,只有格羅夫斯在事后聽到傷亡人數 時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這就證明了美國方面原來估計的數字,是兩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死亡數字,而事實上只爆炸了一顆。

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日本長崎知事致防空總本部長官、九洲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報告寫道:“本日10時50分B—29 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許多人由此認為,原子彈是投下了,但它們落地之后的情況卻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得的:這兩顆原子彈中只爆炸了一顆。

由于爆炸的這顆原子彈,偏離目標約2000米,所以較之廣島被害程度極輕,很少發生死亡與倒塌房屋事情。另一顆未爆炸的原子彈,并沒有受到損害,接到報告 后,日軍大本營立即派人將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嚴密看管起來。這可謂是天賜良機,日本雖然遭到了美國原子彈的轟炸,但同時也因禍得福,得到了一顆原子彈, 如果條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墒侨毡境蔀閼饠殉啥ň,而且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國飛機轟炸的破壞,要制造原子彈已不可能 了。后來,日本人從關乎民族利益考慮,決定將原子彈交給蘇聯。

據說當時日本將那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交給蘇聯時,蘇聯還對日本作出過某些承諾。由于蘇聯已經從參加過美國原子彈試驗的英國科學家法拉奇那里得到了美國原子 彈試驗過程中重要的科技情報,又從日本人手里得到了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的實物,加上蘇聯人的聰明才智,很快就在1949年8月29日4時,首爆炸成功了 蘇聯第一顆原子彈。

聽到這一消息,美國總統杜魯門被驚呆了,連連自語:“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嗎?”因為他知道要成功研制原子彈有多困難,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 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發生了裂變之后,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們,經過了7年的艱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萬 人,花費了23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開支對于剛剛在戰爭中恢復過來的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正因為如此,格羅夫斯將軍曾預言過,蘇聯要造出原子彈至少需要 20 年。

至此美國才知道,為什么當初在長崎死于原子彈爆炸的人數與他們預先估計的有如此大的出入,為什么蘇聯這么快就可以研制出原子彈與他們抗衡……

歷史是很殘酷的,且優劣勢在互相轉化。當年美、蘇兩國的核對抗,使日本有了發展的空間,因戰敗國不準其發展國防力量,卻節省了上萬億元的軍費開支,用于國民經濟發展,使之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蘇聯則因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其經濟崩潰,最后導致了聯盟的解體。

歷史點評:核武器,無論對手是誰都不該使用。平民是無辜的,戰爭傷害的往往是平民。愿歷史悲劇不會重演。

1945年6月18日,美國海軍金上將放棄了原定的作戰計劃,不再進攻福磨薩,新的計劃是直接進攻日本最南端的九州。

6月29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將進攻九州的日期定在1945年11月1日,杜魯門總統批準了這個作戰計劃。

根據這項作戰計劃,克呂格爾將軍指揮的美軍第6軍將在九州實施兩棲登陸。4個月后,美軍第8軍、第10軍進行第二次進攻,并且還要從歐洲抽調一個軍。進攻 的地點選擇在距日本首都東京不遠的地方。按照這個計劃,要到1946年11月15日,即歐洲戰爭勝利一年半之后,才能打敗日本。

這是一項十分龐大的作戰計劃。屆時,戰斗一定會非常慘烈,而且人員傷亡也很嚴重。

丘吉爾回憶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打算用可怕的空中轟炸和大量軍隊的進攻來打擊日本本土。我們所想到的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他們拼命抵抗,直到戰死。 不僅是對陣作戰如此,而且在每一個洞穴里,每一條壕溝里都是這樣。我心中有著沖繩島的可怕情景,有好幾千日本士兵不愿意投降,等他們的指揮官行完切腹禮 后,站成一排,拉響手雷炸死。要一個一個地消滅日軍的抵抗,一寸一寸土地征服那個國家,很可能要喪失100萬美國人和50萬英國人的生命。”

馬歇爾將軍也作了一個令人沮喪的估計,他說在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可能要犧牲50萬美國軍人的生命?墒,原子彈出現后,這一切都改變了。7月17 日凌晨,陸軍部長史汀生帶著原子彈的機密電報來見國務卿貝爾納斯,他說:“我們應該向日本人提出可能使用原子彈的警告,在保留天皇的前提下,促使他們投 降。”然而,貝爾納斯對史汀生的建議不屑一顧。

同貝爾納斯相反,當史汀生把這個消息告訴丘吉爾后,首相得意洋洋,“這么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了。”丘吉爾眼里流露出難以抑制的喜悅:“看來,我們一夜之間就已經有把握縮短東方的流血戰爭了。”

史汀生走后,丘吉爾意猶未盡,忽然想起要去參觀弗里德里希大帝的無憂宮。很快,車子便開到無憂宮。其實,丘吉爾并非真的想參觀無憂宮,只不過是一時的沖動 而已。丘吉爾只用了15分鐘就參觀完了。丘吉爾站在大廈里,眼睛盯著五光十色的地板,仿佛心不在焉。此時,丘吉爾的思緒早已飛到波茨坦會議上了。

盡管波茨坦會議主題是處理戰后歐洲和德國的一些重大問題,但是,有關對日作戰問題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會議期間,蘇、美、英三方圍繞日本投降的條件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7月17日晚,斯大林神秘兮兮地對丘吉爾說:“在我們來波茨坦之前,日本大使送給我們一份日本天皇發來的電報。盡管電報沒有說是給誰的,但我想,要么是給我的,要么是給加里寧主席,或者蘇聯政府其他什么人。電報說,日本政府不能接受無條件投降。”

第二天,丘吉爾在同杜魯門總統共進午餐的時候,提起了這件事情。杜魯門輕描淡寫地回答說:“我已經知道了,這只不過是日本人的一種試探性議和。”但是,杜魯門迷惑不解地問丘吉爾:“斯大林為什么沒有告訴我呢?”

“斯大林也許不想因此而影響美國”,丘吉爾說:“我敢保證,我們英國人是愿意打下去的,直到日本投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1444.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