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創,是開國將帥們曾經生死的標志物,身經百戰的光榮花。據不完全統計,我采訪的200多位將軍中,累記戰創400多個,平均每人2個以上
當今世界的一大特點是變化越來越快,歷史被遺忘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今天,當我們驀然回首往事時,卻不能忘記曾經在中國黃土地上叱咤風云的一代開國將軍。雖然漸行漸遠,但他們的生命歷程和品格,依然凸現在中國革命史上,凸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許多年輕的記者問我:“你采訪了那么多的開國將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戰創。在我采訪的200多位開國將帥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負過傷。如果把他們身上的彈創累積起來,比任何國家將軍身上的彈創都要多!肯定可以獲吉尼斯世界紀錄。”
戰創,是這一代開國將帥們曾經生死的標志物,也是他們身經百戰的光榮花。他們是全世界戰創最多的將帥群體,戰創記載著他們的苦難,也記載著他們的光榮。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我陸陸續續采訪了王震、許世友、張愛萍、陳錫聯、王平、劉震、陳士榘、洪學智、余秋里、李德生、張震等200余位開國上將、中將和少將。使我感到十分驚訝的是,無論是軍事指揮員,還是政工干部、后勤干部;無論是一線指揮員,還是機關工作者;無論是以性格勇猛著稱的猛士型將領還是博學多才的秀才型將領,幾乎沒有一位將軍身上沒有戰創。據不完全統計,我采訪的200多位將軍中,有彈創記錄者170多人,累記戰創400多個,平均每人2個以上。
下面的幾組數字是我在采訪中逐步積累的,也是很不完全的有待于增補的數字,但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將帥戰創的情況。
十大元帥中有七位負傷,他們是:
劉伯承:負傷9次戰創10多個;陳毅:負傷1次戰創1個;賀龍:負傷1次;羅榮桓:負傷1次戰創2個;徐向前:負傷2次戰創2個;聶榮臻:負傷1次;林彪:負傷1次戰創1個。十位元帥七位負過傷,累記戰創約16個,平均每人一個以上。
十位大將中有七位負傷,他們是:
粟裕:負傷6次重傷2次戰創4個;徐海東:負傷9次戰創20余個;陳賡:負傷2次戰創3個;張云逸:負傷1次戰創1個;羅瑞卿:負傷1次戰創2個;王樹聲:負傷4次戰創5個;許光達:負傷2次戰創2個。十位大將累記戰創37個,平均每人3.7個。
在1600多名開國將帥中,還有一批因戰創而斷臂斷腿,終身殘疾的將軍。他們是賀炳炎、余秋里、彭紹輝、晏福生、左齊、蘇魯、陳波、彭云清、童炎生等9位斷臂將軍,鐘赤兵、謝良兩位獨腿、獨腳將軍。據我了解,如果算上眼睛炸瞎、耳朵震聾、大腦損傷及身體各部位的永久傷害,殘疾將軍的數目遠遠不止這些。這在中國戰爭史和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罕見情景。
辛亥革命后,連綿不絕的槍聲在中國持續了幾十年。開國將帥們的戰創記錄就是他們的戰爭史
紅軍搶渡大渡河紀念碑
開國將帥們身上的累累戰創,反映了時代的風云變幻,也揭示了戰爭的殘酷無情。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社會災難深重的時代,是翻天覆地的時代。開國將帥們大多出生于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他們的上半生———亦即青年和壯年時期,幾乎與20世紀上半葉并軌而行。
開國將帥們最早的戰創記錄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時期。1916年3月中旬,為支持云南護國軍在川南戰斗,24歲的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攻克豐都城,截斷長江交通,阻止袁軍對四川的水陸增援。在激烈的戰斗中,他連中兩彈,其中一顆從右太陽穴穿眼而過,把他的右眼珠打飛了。一位德國醫生為他動手術時,劉伯承為了保護腦子,堅決拒絕使用麻醉藥。德國醫生用顫抖的手摘除了右眼球,又把周圍的壞肉一刀刀挖去,劉伯承渾身冷汗,咬緊牙關,沒吭一聲。手術后,德國醫生見他手握的椅柄汗水下滴,問:“痛嗎?”劉伯承回答:“才70多刀,小事!”德國醫生問:“你怎么知道?”劉伯承說:“你每割一刀,我都在心中數著!钡聡t生大為驚訝:“我當了這么多年的外科醫生,第一次遇見像你這樣勇敢的人!”
在戎馬生涯中,劉伯承先后負傷9處:左腳一處;顱頂一處;右眼一處,不幸失去右眼;右腿股動脈一處,險些喪命;左臀部一處;左腿受傷,損及神經,一度不能行走;右腿側面一處,彈頭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摳了出來;左腳側邊一處;右手側面一處。葉劍英曾詩贊劉伯承“遍體彈痕余只眼”。
辛亥革命后,連綿不絕的槍聲在中國持續了幾十年。戰爭破壞了剛剛走向社會的開國將軍們的安寧生活,破滅了他們“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康美夢。紅軍時期是開國將軍們負傷最多的時期,我采訪的開國將帥們身上的彈創大多數是在紅軍時期殘留下的。
紅四方面軍每個連隊都有一名旗手,也叫打旗兵。紅旗飄到哪里,官兵們就要沖到哪里。羅應懷中將就是在打旗兵的崗位上負了三次傷,兩只手和一條腿都落下了殘疾。他比劃著說:“我這只手打成兩截,沒有接好,短了這么多。這只手也中了彈,殘廢了。一條腿也殘廢了,一顆子彈飛過來,打在子彈袋上,打進去這么深,彈片是我自己拔出來的。”將軍當打旗兵時才15歲,他說:“打旗兵的工作最危險也最光榮。那時的打旗兵活到革命勝利的只有我一個!
梁興初中將夫人任桂蘭告訴我,將軍9次負傷都是在紅軍時期:參加紅軍的第二年,在第二次反圍剿中負傷,傷愈后任排長;任副連長時兩次負傷仍堅持作戰,獲紅星獎章一枚;任連長時一顆子彈從左腮穿透頭部,血流滿面;任營長時先后兩次負傷……梁興初將軍在紅軍時期6年的戰斗中,從戰士到團長,負了九次傷,升了九級,正好是一個傷疤一級軍階。
譚政大將曾回憶過長征路上紅軍大學第一期開學時的情況。第一期學員共1063人,分為一、二、三科。第一科為軍團、師級干部,第二科為團、營級干部,第三科是連、排職干部。譚政將軍進入了第一科,這一科最為引人注目,招收的38人雖然人數最少,但質量高,全部是紅軍的高級干部,有羅榮桓、羅瑞卿、彭雪楓、陳光、楊成武、劉亞樓、劉震、王平、莫文驊、耿飚、賀晉平、陳士榘等和林彪、黃永勝?崎L是陳光,政委是羅榮桓。這些同志平均年齡僅27歲,都有豐富的戰斗經驗,平均每人身上就有三處傷疤。
開國將帥們的戰創記錄就是他們的戰爭史。龍書金少將是我軍絕無僅有的斷臂兼短臂將軍。乍一看,他的左手手臂與正常人沒什么兩樣,手腕、手掌、手指,和正常手一樣靈活自如。但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這條手臂竟像絲瓜吊在藤蔓上似的吊在肩膀上,可以前后旋轉,可以上下伸縮,卻抬不起來。將軍的左上肢在抗戰時打斷了,上臂和下臂里面的骨頭是分離的,只有皮肉連著,因此,整個左手手臂比原來短了五分之一。將軍對我說:“那時候天天打仗,怎么固定啊?我這上下兩截骨頭接了又斷,斷了又接,總是連不好!本瓦@樣,1939年受傷后,將軍用兩塊小木板夾住左臂,吊在脖子上,躍馬揮槍,南征北戰,整整打了十年仗,從關內打到關外,從東北打到海南島,從抗日戰爭一直打到解放戰爭。
開國將帥們一生大半時間在戰場,從辛亥革命算起,大多有30多年的戰斗經歷。最初為推翻清王朝而戰,以后是向軍閥宣戰,國共兩黨分裂而內戰,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及新中國成立后局部的邊境戰爭如中印邊境自衛還擊戰、中蘇邊境之戰、中國南疆邊境之戰等等。經歷戰爭的時間之長、次數之多、規模之巨與慘烈程度,都屬罕見,短兵相接、貼身肉搏、面對面拼刺刀,稱為“浴血奮戰”、“身經千戰”也毫不夸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49173.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