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東漢歷史(公元25年-220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東漢時期版圖 歷史

  東漢(公元25年~220年),又稱后漢。是中國古代強大而統一的一個朝代,與西漢合稱漢朝。由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建立,歷12帝,共196年。后世所說的“大漢王朝”即是指西漢與東漢這兩大王朝400余年的歷史時期。因漢光武帝建都洛陽,故稱東漢。
  
  西漢末年,土地兼并之風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奴婢。王莽代漢建新之后,新帝王莽先后頒布了“王田令”、“私屬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圖緩解西漢中期之后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然而,王莽改制觸動了大豪強與許多上層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與排斥,加之改革措施過激過快,終于使這場由封建統治階級自上而下的自救式改革以失敗而告終。王莽改制不但沒能緩解西漢中后期以來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反而使得這種矛盾空前激化,加之新朝末年水旱災害不斷,終于在新莽天鳳年間爆發了著名的綠林與赤眉大起義。一時間,四方相應,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昆陽城下,面對新朝號稱百萬(實為42萬左右)的圍剿大軍,西漢皇族后裔出身的劉秀沉著冷靜、奮力死戰,終于在其他綠林軍的配合下,一舉摧垮新莽42萬大軍。昆陽之戰,標志著新王朝賴以維持其統治的軍事力量基本上消耗殆盡。
  
  同年,綠林軍攻破長安,王莽死于變民之手,新朝滅亡。新朝滅亡之后,曾與綠林軍并肩作戰的劉秀北渡黃河,與綠林軍徹底決裂,從而開始了他占有河北,逐鹿中原,進而兼并天下的霸業。公元25年,即東漢建武元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因劉秀系西漢皇族的后裔,故國號仍為“漢”,劉秀就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因劉秀所建立的漢王朝首都在洛陽,劉邦所建立的漢王朝首都在長安,在地理位置上一東一西,故后世稱劉邦所建漢朝為西漢,劉秀所建漢朝為東漢。劉秀定都洛陽之后,不斷對四方用兵,先后消滅了盤踞關中、號稱百萬的赤眉軍,割據隴右立地稱王的隗囂與在西蜀稱帝的公孫述等大小數十個割據勢力。經過12年的東征西討,劉秀終于在東漢建武十二年即公元37年掃滅了最后一個割據勢力—“成家帝”公孫述,自此,經歷了自新莽末年長達近二十年的紛爭混戰,古老的中華大地再次歸于一統。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之后,重視生產與人民生活的恢復與發展,遭戰亂破壞的生產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復,人口與墾田數目大大增加,史稱“光武中興”。又歷經漢明帝、漢章帝30多年的統治,東漢的國力空前強盛,四夷臣服。公元121年,攝政長達17年之久的鄧太后駕崩,東漢王朝自此結束了她的黃金歲月,朝政急轉直下。東漢自和帝起,皇帝都是年幼即位,而攝政的閻氏、梁氏、何氏等太后皆無鄧太后的政治才能與賢淑品德,她們或私欲過重,或優柔寡斷,使得外戚勢力與宦官橫行朝堂,朝政日益衰敗。漢靈帝即位之后,沉迷酒色,重用宦官,終于在東漢中平元年爆發了震驚朝野的黃巾之亂,東漢朝廷調集重兵才將這場聲勢浩大的變亂鎮壓下去。公元190年,剛剛平定了“黃巾之亂”的東漢王朝又逢“董卓之亂”,中央大權逐步落入董卓等權臣之手,而其他在外帶兵的將領與地方豪強也借助于圍剿黃巾軍的機會掌握了大量的武裝,從而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大幕,董卓、袁紹、曹操、孫堅、劉備等人紛紛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公元220年(東漢延康元年),曹操病死,沿襲了魏王爵位的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在洛陽稱帝,國號“大魏”,東漢滅亡。自光武帝開基創業到漢獻帝讓位于魏王曹丕,東漢王朝歷十二帝,立國196年。

歷史

  東漢提倡儒學,太學林立,學術氣氛濃厚,故而東漢在上的科技和文化發展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和創新了造紙術,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紙”—“蔡侯紙”誕生了,從而使中國結束了“竹帛”時代,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革,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東漢還誕生了上最杰出的科學巨人—張衡,他發明了水運渾天儀與地動儀,尤其是地動儀,直到1700多年之后,歐洲才發明了類似的儀器。他在天文學巨著《靈憲》中對月食成因的解釋,使他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科學的揭示了月食成因的人。此外,被稱為文宗字祖的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成為了漢字學的開山鼻祖,故后人研究漢字必先讀《說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的不朽之著,成為了日后中醫學的“醫方之祖”。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了全身麻醉進行外科手術的人,在醫學比較落后的封建時代,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班固所著的《漢書》,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的先河,成為了繼《史記》之后的又一部史學巨著。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上,各個領域都出現了杰出的代表性人物,其中“紙圣”為蔡倫,“科圣”為張衡,“醫圣”為張仲景,字圣為“許慎”,僅東漢一代就出現了四位“圣人”,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東漢經“光武中興”,社會的經濟有了一定的恢復,文化進一步發展,完成了光輝燦爛的漢文化的創造。東漢時期,豪強地主的統治是政治的,也是經濟的一大特色。各地豪強控制大量土地及耕作的農民,建立大型田莊,發展自給自足的田莊經濟,甚至擁有私人武裝力量,這一切都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東漢末年,宦官專政,橫征暴斂,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荷,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在起義農民的打擊下,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中國自此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大分裂時期。
  
  東漢一代,豪強地主勢國擴張,門閥世族形成。這一時期,匈奴、羌族開始內遷,鮮卑族人據蒙古草原,都對后世的民族交流和融和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42130.html

相關閱讀: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