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公元181.4.2-公元234.4.21)
漢獻帝劉協簡介姓名:劉協
別名:劉伯和、劉合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歷史
出生地:洛陽
出生日期:181年4月2日(辛酉年)
逝世日期:234年4月21日
職業:皇帝、山陽公
謚號:孝獻皇帝,孝愍皇帝
在位:189年9月28日—220年11月25日
陵墓:禪陵
漢獻帝劉協,漢靈帝第三子,漢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陳留王,公元189年,劉辨被董卓所廢,劉協被擁立為帝,時年9歲。改年號為“永漢”,12月又改為“中平”加上少帝劉辨的年號“光熹”、“昭寧”,這一年改過4個年號,是歷史上同期改年號為最的一年。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后,董卓部將李?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后來逃出長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并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后被迫禪讓于曹丕。公元234年,劉協病死,享年54歲。葬于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謚號孝獻皇帝。
劉協雖說是傀儡,但并不是那種昏庸無能的君主。他不同于白癡皇帝晉惠帝,也不同于樂不思蜀的蜀漢后主劉禪。在備受壓抑拘束的生活中,劉協身上不時閃耀出才干的火花。魏國君臣也承認劉協的聰明睿智。遺憾的是,曹操隨即率軍來到了洛陽。劉協正式見到曹操時,后者已經是飽經征戰,占據中原腹地的大軍閥了。所以劉協再怎么嘗試著掙脫“傀儡”的命運,也沒有成功。
從漢獻帝劉協駕鶴西去的那一天起,他便被蓋棺定論為歷史興衰交替的配角,幾乎沒有人愿意走進他復雜的內心世界!度纸洝防锷踔炼x為“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于獻”,漢朝經歷了400年的歷史,到漢獻帝就滅亡了。然而事實上,劉協并非亡國昏君。
九歲那年,劉協的第一個春天姍姍而至。是時,權宦與外戚激戰正酣,號稱“靈帝阿公”的中常侍張讓事先得到線報,外戚首腦、大將軍何進狗急跳墻,居然招攬兵強馬壯的西涼軍入京誅宦。于是,為圖自保的閹黨決定劍走偏鋒,擄著漢少帝“夜走小平津”,給董卓、何進唱一出“空城計”。作為皇位第一繼承人的陳留王劉協自然也被迫踏上旅途,而當他再次回到皇都洛陽時,一切都將天翻地覆。
權宦的大膽包天,外戚的蠢笨無腦,令中央政府陷入一團亂麻的境地,同時也為董卓的粉墨登場提供了絕妙良機。果不其然,手握重兵且賊心大起的董卓剛剛開進京師,便撕開忠臣面具,露出猙獰丑惡的真面目。為了盡快掌控亂局,董卓雙管齊下,將外戚和權宦盡數誅殺,漢廷軍政大權隨即盡入其手。
穩住京師后,董卓打探到漢少帝在北芒,便率眾風風火火前去奉迎。誰知漢少帝一見滿身肥膘、頗有安全感的董卓,立即認為大救星到了,抱著董卓痛哭流涕,毫無帝王威儀!逗鬂h書》詭異地記載道,董卓先是跟少帝對話,結果“(少帝)恐怖涕泣……不能辭對”。董卓一臉輕蔑地甩開少帝,與陳留王劉協攀談,結果劉協“遂及禍亂之事”,將前因后果講述得清楚分明。
霎時間,董卓被劉協遇事沉穩的個人魅力徹底征服,認為漢少帝不過是黃嘴小兒,無才無德,只有陳留王才稱得上“賢”。另外,董卓之所以能夠數年間便從一個一窮二白的毛頭小子,搖身成為割據一方的強大諸侯,除了亂世良機,還因為他向來自我標榜是“賢后”董太后的同宗,特殊身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而劉協恰恰是董太后一手拉扯大的,無形間,董卓和劉協竟成了沾親帶故的一家子。
廢立之意盡管驟然閃現于心尖,但這種稍有差池便要被“夷三族”的勾當,即便是素來行事莽撞的董卓,也不得不深思熟慮。故而,董卓決定再次考驗一下劉協。在回洛陽的路上,董卓突然趨近劉協車架,喊道“從我抱來”。劉協異秉的政治天賦瞬間爆發,他毫不猶豫地奔向董卓懷抱,一路上二人親密無間,儼然父子。
顯然,相比萌態滿面的皇兄,少年老成的劉協更具帝王相。皇室的通天浩劫,無意之中倒是為其造就了輕松上位的千載良機。 歷史
公元190年,劉協登上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皇位。然而,這顆由罪惡種子發育出的華美果實,確實是先天畸形后天失調,劉協正式成為了大漢王朝最后一位名存實亡的皇帝。落入董卓之手后,劉協眼睜睜看著皇室至親一個個倒在屠刀之下,就連漢少帝也難逃厄運。更令劉協感覺如墜地獄的是,登基當年,自己便被強行“恭送”至千里之外的故都長安。長安距離董卓老巢僅咫尺之遙,加之潼關易守難攻,顛簸至此,劉協畢生傀儡的命運似乎已是板上釘釘。不過,轉機向來只會降臨于極端窘困的危機時刻。誰都不會料到,當劉協再度回歸中原時,他將偶遇人生中最寶貴的正位之機。 歷史
到達長安后,劉協的皇位逐漸被諸多當朝元老認可。作為至高無上的大漢天子,劉協深知,與其坐以待斃,任由董卓欺凌,不如伺機暗謀誅賊。于是,劉協密遣皇親劉和單槍匹馬出關聯絡實力強大的眾諸侯?上П鴱婑R壯的“關東軍”早已因各懷鬼胎而分崩離析,劉和冒死出關并未獲得明顯建樹。
好在關東暴雨關內晴。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干兒子呂布一戟刺死。對政治風向極度敏感的劉協,深知此乃收權良機,而要想擺脫西涼悍將李?、郭汜的掌控,必須設法逃離長安,回到民心向漢的大本營洛陽。
經過縝密的謀劃,初平六年,劉協決定正式啟動一場驚世駭俗的大逃亡。李、郭兩個嗜血如命的殺星攻克長安后,“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藉”。要從這二人眼皮底下逃脫,可謂難比登天。好在吉人自有天佑,經過無數大風大浪的李?、郭汜,竟于大權在手的“幸福時刻”反目成仇,自相殘殺。李?將劉協擄到軍營,郭汜猛攻李?,兩家“相攻擊連月,死者萬數”。
緊接著,李?的心腹部將楊奉被策反,劉協抓住時機,拼死向東奔去。路上他被無數賊軍圍追堵截,幸虧眾多忠心的大漢臣子舍命護駕。到了最后,郭汜又率主力前來劫持,想要把劉協擄回?塢(今屬陜西眉縣)。生死關頭,楊奉的救兵拍馬趕到,劉協這才暫度危機。
當到達潼關,即將出陜時,為了輕車速行,劉協令人將輜重全部丟棄。劉協環顧四周,身邊竟無一兵一卒,只有皇后和幾個寵妃跟著自己。再后來,馬也經不住晝夜兼程,轟然倒地。無奈之下,劉協這位堂堂大漢天子,竟然到農家借了一輛牛車,繼續沒日沒夜地朝洛陽狂奔,狼狽至極。
劉協看似無腦的東奔,事實上彰顯了他堅定的意念和不屈的靈魂。西涼軍生性剽悍,屠殺朝臣皇親不說,一旦狗急跳墻,可能揮刀向帝。
建安元年(196年),歷經萬苦千辛,劉協一行終于抵達洛陽,清點人數后發現,堂堂大漢朝廷竟只剩下十多個大臣;某穷j景,衰臣弱主愈顯凄涼,令見者斷腸,聞者心慟。所幸劉協安全到達,當務之急便是重建朝廷,恢復大漢天威。盡管窘境如斯,但這無疑是劉協一生中最完美的機會。因為只有此時,他是完全獨立自主、不受任何奸人挾持的,似乎一切都會向上猛進,似乎劉協已然步入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二春。
然而,也不知是漢廷真的氣數已盡,還是劉協命中注定要坎坷一生。當他擼起雙袖準備大干一場時,中原地區突遇多重天災,“蝗蟲起,歲旱無谷”。更可怕的是,洛陽被董卓焚毀后,府倉無一粒存糧。這次災荒非常嚴重,就連貴為天子的劉協,也不得不“從官食棗菜”。
他只能四處哭窮,向糧草盈倉的諸侯乞食。結果眾多世受漢恩的老牌諸侯無一應允,只有新興軍閥曹操拋出了暗藏歹意的“橄欖枝”。雖然曹操也曾懷揣一顆中興漢室的赤子之心,但出道多年,于軍于政,處處被無情打擊。時值董卓覆亡,曹操早已轉型成一位名副其實的奸雄。
自詡忠貞的曹操雖然同意給糧,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劉協必須率眾前往曹營。與日俱增的饑饉已不容劉協再過多考慮,他只能委曲求全,投奔曹操。劉協的這一決策歷來備受譏諷,后人斷然認定此舉為飲鴆止渴。然而,他們未能體會到劉協此時的良苦用心。其實,通觀全局,細細分析,劉協這步棋下得并不臭:
其一,被董卓徹底搗毀的洛陽短時間內無法定都。不光“宮室燒盡,街陌荒蕪”,而且文武百官“披荊棘”,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身陷如此極端的困境,劉協還是展現了其非凡的領導能力,他組織尚書以下官吏上山覓食采樵。井井有條的秩序,多多少少給破敗不堪的皇都爭回了幾分顏面。不過說千道萬,這些皆非長久之計,一個穩定的糧源確實是眼下之需。共2頁: 上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66209.html
相關閱讀: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