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月餅的起源-由漢朝張騫從西域引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但是,追溯月餅的歷史,還在更早的時候。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由來已久。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月餅出現于唐朝李世民年間。

  據傳,唐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到了八月十五勝利歸來那一天,為了慶賀部隊凱旋,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包裝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后,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但是,追溯月餅的歷史,還在更早的時候。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到唐朝,胡餅改名為月餅,這也是為什么人們認為月餅最早出現在唐朝。據傳,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此后,月餅的名稱在古籍中屢有可見。北宋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記》記載:“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祁啟萼的《月餅》詩則點出了月餅命名的取義,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題。”

  此外,在清代還出現了古代最大的月餅--月餅山。清代乾清宮供月御案的“月餅山”高達數十層,墊底巨餅直徑數十尺重二十余斤而山頂小餅僅二寸大,三兩重;实郯菰嘛炂碡S年后,把精巧別致的“迷你”小餅賞與寵妃,捧酥香軟糯的“敖爾合”月餅敬奉太后,將墊底大餅切開分賜眾王公大臣、妃嬪、公主,每人一份
文章推薦:1955年上將鳳冠霞帔動物是怎么睡覺的動物交配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67748.html

相關閱讀: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