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年8月13日,多瑙河小鎮布倫海姆周圍100多平方公里的原野上,來自英、法、荷、丹和德意志諸邦共11國的321個步兵營、136個騎兵中隊、156門火炮開始了長達13個小時的激烈交鋒。
這場戰役實質上決定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結果,并加速了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的合并和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同時也開始將法王路易14的大國夢徹底打的粉碎。
大國夢的資本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病逝。誰也未曾料到,這位體質羸弱、沒有后嗣且碌碌無為的國王,臨死前卻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他在遺囑中聲明,國家必須不允許任何分割的交給第一順位繼承者--法國安茹公爵腓力,也就是路易14的孫子。
對于法國來說,這無異于天上掉下的餡餅。由于歷史原因,西班牙人和擁有神圣羅馬帝國大位的奧地利人,雖然分家,卻還是包圍著整個法蘭西的哈布斯堡家族帝國。由于剛剛打完幾乎整個歐洲圍攻自己的大同盟戰爭,路易14不愿再遭列強圍攻。但他也不能忍受西班牙及其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落入敵對的奧地利之手。何況法軍的戰斗力冠絕歐陸,他也有鋌而走險的資本。
1661年,日后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14開始親政。他在軍隊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打造歷代先王求之而不得的王家軍隊。
首先,他從高級將領入手,將其所轄職權,特別是軍官任免權,全部收歸到自己手中。
其次,他啟用了戰爭大臣勒泰利耶之子盧瓦接替父職,繼續前者在軍政管理上的一系列改革。
接下來,他把注意力放在了軍官隊伍上。他們的軍事理論和技能被納入了監察的環節,不稱職的將被迫賣掉他們的職務。一時間,之前還幾乎無人問津的軍事理論著作迅速被搶購一空,頗有洛陽紙貴之勢。
國王本人在練兵場頻頻拋頭露面的事情,也刺激了貴族軍官們。他們涌向訓練場,和自己的團隊一起賣力操練,祈求能被國王慧眼相中,從而飛黃騰達。
同時,法軍也開始向相對貧窮一些的小貴族,甚至平民才俊開放上升之路。法軍中不少才俊就是循此途徑晉升的。其中,尼古拉斯?卡蒂納元帥和在世界軍事史中享有盛譽的"工程兵之父"塞巴斯汀?沃邦元帥。
到1667年,路易十四已經擁有了人數為12.5萬人,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忠于皇室的野戰軍,數量和質量都居歐陸之冠。他龐大的禁衛軍里還儲備著大量的后備軍官,只需一紙命令,法軍就可以組建成批戰斗力很強的新軍團。除此以外,他還有盧瓦利用日益龐大的軍政機構,正在建立以各省民兵為主體的國防動員軍。
正是這樣的強大軍力,讓法國人在漫長的大同盟戰爭中怒抗西歐各國的圍攻。這份自信,終于在1700年的11月11日,讓法國樞密院宣布接受遺囑。憤怒的歐陸列強以恢復大同盟之勢,掀起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在此次戰爭中,法國的主要對手有兩個——英國和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同時還要面對不斷加入進來的荷蘭、普魯士、丹麥、葡萄牙、薩伏伊等等各色國家。
一個帝國混到這個份上,實際上是真應該反思一下了。
一代雄主的夢魔降臨
大同盟戰爭結束后,短視的英國議會錯判形勢,把久經征戰的軍隊裁減了一半以上。當戰爭再次爆發時,英軍不得不接受以死刑犯、無業游民、流浪漢和負債者為主體的補充兵。渡過海峽加入弗蘭德斯軍團的2.2萬人的前途尤為黯淡,他們即將與法國本土的精銳部隊交戰。幸運的是,領導他們的是這個時代最為杰出的統帥--馬爾博羅公爵。
公爵時年52歲,已從軍36年,英法蜜月期時曾在法軍杜倫尼元帥手下任職,對法軍的作戰特點了如指掌。他耐心地訓練這些出身卑賤的士兵,并以自己在1702—1703年戰季中使用的小小戰術帶來的勝利給他們建立了信心。他沒有那個時代貴族軍官們高高在上的做派,他體察士兵的生活狀況,并盡其可能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私底下,士兵們親切地稱他為"約翰班長",和百年后拿破侖最喜歡的綽號"小班長"有著驚人的相似。
馬爾博羅將法軍逐出弗蘭德斯戰場的同時,意大利戰場上,在歐根親王杰出的的指揮下,帝國軍以劣勢兵力牢牢牽制著法軍,迫使其三易主帥,還爭取到薩伏伊公國加入反法同盟。
然而在1703年,德意志本土的抗法形勢急轉直下。法軍在新近才嶄露頭角的元帥維拉爾的率領下,攻入了德意志的心腹地帶。法軍與倒戈法國的巴伐利亞聯手,數勝帝國軍,并將其掃出了多瑙河流域。維拉爾主張進行一次大膽的冬季突擊,一舉攻克維也納,但遭到巴伐利亞選侯艾曼紐爾二世的反對。兩人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為保住盟友,路易14撤了維拉爾的元帥職務,任命立于善于執行命令的馬爾森為元帥。隨后,法巴聯軍進入了"冬歇期"。屆時,塔拉德元帥將率領3.6萬名法軍穿越遼闊的黑森林,與馬爾森和選侯會師后進攻維也納。
如果德法聯手,英荷縱有經濟優勢也將難以抵擋住德法聯軍。馬爾博羅認識到,現在,戰爭的勝敗取決于德意志境內的戰斗結果。但如果他想抵達多瑙河戰場,他必須甩開法軍4支軍隊的圍追堵截,在側翼完全暴露的情況下行軍350余英里。
然而在那個時代,閃避戰略日益受到追捧。這種戰略強調通過組織良好的機動取得有利的位置或防御陣地,從而迫使對手進入不利位置,如奪占要塞和建立穩固的倉庫補給系統。但這種戰略被默認為只能在單個戰場執行,受當時的技術條件和軍事經驗的限制,通過機動從一個戰場跳入另一個遙遠的戰場,被認為是異想天開的。
馬爾博羅師承杜倫尼,是公認的機動大師,這是法國人也知道的。但法國人所不知道的是,他還精通軍事欺騙。結果,丘吉爾通過一系列看似毫無聯系,實際上卻環環相扣的軍事欺騙行動,先后使4名法軍主將落入陷阱,3次誤判他的進軍目標,甚至連路易14和英荷政府也中過他的圈套。他坐看英荷聯軍的14個步兵營、39個騎兵中隊沖出弗蘭德斯低地,沿著萊茵河谷,一路匯合了漢諾威、普魯士和丹麥的軍隊。
真正的機動大師
1704年6月10日,馬爾博羅與歐根親王、巴登侯爵的帝國軍會師于蒙德爾斯海姆。盡管經過5周250英里的行軍后,軍馬有些勞頓,但仍給親王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上帝!我從來沒有見過比這更好的戰馬、更好的制服、更美的腰帶、更好的裝備了。金錢只能買來軍服和戰馬,買不來我在這些士兵臉上看到的勃勃生機。
能有這樣的結果,其實都歸功于馬爾博羅和他出色的幕僚團隊,尤其是軍需將軍威廉姆?卡多根的杰出組織。
接下來,歐根和馬爾博羅兩位名將通力合作。他們于7月2日利用漂亮的包圍戰術,在法巴聯軍的眼皮下攻占了重要樞紐施倫貝格要塞,封閉了多瑙沃特通向維也納的道路,并打開了前往巴伐利亞選侯領地的多瑙河交通線。選侯為他背叛皇帝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整個7月,馬爾伯勒都踐踏著他的領地。
選侯本已打算講和,但塔拉德元帥于8月5日穿越黑森林趕到了奧格斯堡時,帶來了大量精銳的法軍部隊。選侯恢復了信心,決心繼續與法國人合作。
法軍主帥塔拉德元帥是這種戰略的忠實信徒。他有著光輝的戰斗履歷,最近在穿越黑森林和包抄盟軍身后的行動中,也表現出極高的能力,選擇的布倫海姆村亦非常有利于防守。但他過于迷信防御所能帶來的優勢,陷入了敵人將轉向內科塔河交通線的幻想。
上行下效之中,法巴聯軍都沉醉在已經取得了勝利的幻想中。他們的疏忽大意沒有逃過丘吉爾和歐根的望遠鏡。馬爾博羅和歐根同樣也擅長閃避戰略,但與塔拉德不同的是,他們都明白閃避戰略的初衷是以機動捕捉有利的戰機。
8月13日凌晨2點,英軍鼓手敲響集合的戰鼓。到3點,在40個騎兵中隊的掩護下,全軍開始進軍。早上8時,英軍各縱隊陸續抵達了尼貝爾河前的指定位置,并開始展開戰斗隊形,法軍才如夢初醒。
牽制性的兩翼齊飛
約8時30分,包括布倫海姆村等陣地據點內的法軍重炮,開始全面轟擊1英里外的英軍。遭到法軍轟炸的英軍也以己方為數不多的重炮反擊。一時間,整個平原炮聲大作,遠在40英里外圍進攻因戈施塔德的巴登侯爵都能聽到。他隨后給皇帝利奧波德去信:
親王和公爵已于今日在我西面與敵開戰,愿上帝保佑他們。
12時30分左右,一直來回巡視戰線鼓勵士氣的馬爾博羅回到已經集合在一起等待他下令的旅團指揮官們的面前:先生們,各就各位。
13時30分左右,羅將軍帶領第一線步兵涉水過河。在河岸的掩護下重組陣型,進一步前進至法軍前沿300碼后再次臥倒,等待二線威爾克的黑森步兵旅和炮兵渡河。隨后,英軍5個營排成3列橫隊,如一堵鮮紅的石墻在鼓點中緩緩推進。素以勇猛著稱的羅將軍徒步走在自己的皇家北不列顛燧發槍團前,命令所有人不準射擊,直到他把劍刺進法軍的防御工事。
法軍的步兵陣型在路易14執政期間逐漸由改良日耳曼體系的6列削減成了4列,這得益于燧發槍的普及以卡座環刺刀的使用。他們在同樣750碼正面上展開9個營的部隊。法軍的射擊系統十分適合于防御戰,逐列射擊后蹲下,直到第四列射擊完畢,再一齊起身裝填,然后用刺刀迎擊對方的沖鋒。他們的4000多支火槍擊倒了大約1/3的英軍步兵,命中率達到了驚人的20%。而同時代的大部分軍隊的命中率都不超過15%。
英軍頂住射擊沖到了法軍陣地跟前。羅準將狠狠地將佩劍刺入法軍防壁,但隨即被一顆鉛彈擊倒在地,北不列顛團中校達澤爾和少?藏悹柷跋嗑龋脖淮虻乖诘。暴怒的蘇格蘭士兵以刺刀強襲法軍防線,戰斗異常血腥,一位法軍軍官寫道:
他們運動的速度,加上他們的喊殺聲,真是來勢驚人。我聽到之后,即命令我方鼓手也敲響戰鼓,蓋過他們的聲音,以鼓舞士氣。英國步兵奮勇攻來,一直沖上防壁,但是我軍也不甘示弱……激戰的具體情形,很難描述,雙方都在做極慘烈的肉搏,死傷枕藉。這種活地獄的慘狀,我相信真是難以形容。
在英軍聲勢驚人的攻勢前,法軍布倫海姆守軍指揮官克雷昂包爾中將失去理智,驚慌失措地把村子后方的18個步兵營全部調了上來,F在,他們擠在村子里動彈不得,完全無法執行任何命令。敵人的任何一顆鉛彈都能打中他們,而他們卻只有少數人能施展還擊
英軍和法軍在村中相隔80步的距離上展開激烈對射。發現敵人密密麻麻地擠在防壁后,帕克上尉便命令手下列陣展開射擊。不同于法軍,英軍使用的是師承自荷蘭的排槍射擊模式。他們通常列成三行十八個排,第一行蹲著,第二行半蹲,第三行直立,成三個波次對敵人展開射擊,每一個波次都能在正面織出每米5~8顆子彈的恐怖火網。三個波次的劃分還可以使機動處于井然有序的交替掩護下,十分適合于進攻戰斗。
在布倫海姆村之戰交火正酣的同時,歐根親王和荷爾施泰因-貝克親王也在戰線右翼展開了攻勢。親王以一貫的堅強果敢,憑借兩次攻勢,重創了馬爾森和選侯的部隊。頑強的普魯士、丹麥步兵雖然摧毀了敵軍16個重炮陣地,但自己也損失慘重。普魯士11個步兵營丟失的戰旗便多達10面,帝國的74個騎兵中隊也全部筋疲力盡,無法繼續推進。
不過以上這些激戰都只是馬爾波羅計劃中的一部分,他真正希望進行制勝一擊的位置,恰恰是法軍的中央陣地。
中心突破的經典之作
馬爾博羅之所以希望從法軍的中路進行突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英荷聯軍雖然在步兵數量上略遜于法軍(66個營VS70個營),但在騎兵數量上占有很大優勢(178個中隊VS143個中隊)。布倫海姆戰場上間的田地非常堅實,是理想的騎兵戰場。
2.法軍遭到突襲后無法進行大的調動,只能在現有位置上進行抵抗。
3.聯軍中的普魯士少將納茨默爾曾在類似的地形上與法巴軍交過手。他告訴馬爾伯勒,在兩側支撐點遭到攻擊的情況下,法巴軍有從中央陣線抽走預備隊的習慣。
這片區域的價值和潛藏的危險,老練的塔拉德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最終只在這里展開了64個騎兵中隊,10個用作支援的步兵營。除戰列步兵國王團外,都是缺乏實戰經驗的新部隊,這可正合馬爾伯勒的心意。
16時30分左右,已經在對岸立穩腳跟的聯軍騎兵開始穿越第一線步兵營之間的通道展開隊伍。法軍見狀發起沖鋒,他們保持著整齊的三列橫隊慢跑前進,以手槍對敵人展開齊射后拔出刀劍沖鋒。這種精巧的戰術是德意志雇傭騎兵半回旋火力和瑞典冷鋼沖鋒的結合體,在路易十四繼位以來的歷次戰爭中被證明很有效。但這種戰術過于復雜,一旦第一輪沖擊被遏制,后續沖擊的效果很快就會因人員損失和戰馬疲憊而減弱。梅羅德伯爵所率團隊在這次攻勢中,成功地擊退了聯軍騎兵并將他們趕回了河岸。
己方騎兵再次撤回二線后,聯軍步兵開始發威,以威力十足的排槍射殺疾馳而來的法軍。梅羅德伯爵的團部沖到了距聯軍戰線僅30步的地方,遺憾的是,最終還是潰敗了,包括梅羅德坐騎在內的許多戰馬都被擊斃。
眼見法軍要逃走,聯軍中的普魯士騎兵便上前追擊。由于處于最佳的攻擊位置,他們給法軍造成了頗為嚴重的損失。接下來,雙方騎兵以步兵陣線為依托反復相互沖擊,田地上很快躺滿了死去和垂死的步騎兵。
馬爾博羅見時機成熟,親自率領聯軍騎兵發起總攻。在震天動地的沖鋒號聲中,英軍騎兵在騎兵戰旗引導下,以當年克倫威爾新模范軍經典的加速度沖鋒殺向法軍。先是快步,然后是慢跑,最后轉為疾馳,在保持陣線齊整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與敵人短兵相接。
這種戰術在英國騎兵的坐騎,高大壯碩且勇敢迅捷的競賽馬、純血馬的配合下,威力十足。法軍中只有少量諾曼底馬匹可以與英軍的馬匹相匹敵。當敵軍戰馬被逼得節節后退甚至翻倒在地時,英軍騎兵將手中的刀劍狠狠刺向了敵人的面部或軀干。這種打法簡單兇狠,十分適合出身牧場的英軍平民士兵。
法軍騎兵全線潰敗,在松登海姆附近,3000余人被英軍趕入多瑙河,活活溺死。英軍近衛團則目睹了法軍約30個騎兵中隊壓垮橋梁后落水掙扎的情景。此外,當地被法軍搶占了農地與房屋的日耳曼農民也出來痛打落水狗,順便還洗劫了士兵的財物。這進一步加劇了法軍的傷亡。
此時已是19時,馬爾森和巴伐利亞選侯意識到大勢已去,選擇撤走。馬爾博羅選擇了有限的追擊。夜幕低垂,聯軍攻占法軍營地。公爵手中擁有了包括塔拉德元帥在內的1.5萬名戰俘和大量戰利品。他在一張酒店賬單的背面上寫下了給妻子薩拉的信:
我沒有時間多說,但請你報告女王,她的陸軍已經獲得了輝煌的勝利。法國塔拉德元帥和其他兩位將軍已被俘虜。而我還將追擊其余的逃兵。送信的是我的副官帕克上校,他將當面把會戰的經過講給女王聽。
隨著布倫海姆戰役的結束,伴隨著如血的殘陽沉入血色的多瑙河,不列顛日不落時代的啟明星已在地平線下靜靜閃爍。而路易14的全球大國夢,則將變成他的噩夢,愈演愈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1557.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