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蒲江縣出土的大型戰國船棺里又發現了刻有"成都"銘文的青銅矛,為研究戰國時期青銅兵器制造工藝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成都蒲江縣文管所于去年9月在成都市蒲江縣一在建工地發現60座戰國墓群,多為船棺墓,到目前為止共出土隨葬器物300余件,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玻璃器及銅錢等。
蒲江船棺葬墓群發掘工地現場領隊龔揚民告訴記者,這件青銅矛出土于M32號墓,表面附有淤泥,因此一開始考古發掘者并未發現上面的銘文,后將這件青銅矛送至成都文物保護中心清理時,才發現上面的銘文。
成都,作為國家都城始于古蜀開明王朝時期,得名源于"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一語。自建都以來,其名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國唯一沒有改變過稱謂的古城。"成都"作為城市名在歷代典籍和古詩詞中都經常可見,唐代詩人李白"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的詩句更是人們對成都耳熟能詳的描述。
據龔揚民介紹,此次出土的刻有"成都"銘文青銅矛,是考古史上"成都"兩字在成都地區首次發現,也是當時成都制造業水平較高的實證。它再次拉開厚重的歷史帷幔,將兩千多年前成都與"成都造"的歷史鮮活地凸顯在人們眼前。
從考古發現來看,戰國晚期的"成都造"兵器在四川地區被廣為使用。1985年,四川滎經縣戰國晚期墓出土一柄帶"成都"銘文的銅矛。及至秦漢時期,官府在成都設立大型官營作坊,"成都造"產品在全國聞名遐邇,大量的兵器、漆器、鐵器等,遠銷云南、湖北等地,乃至日本、朝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8315.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