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說:“守住塔山,勝利就抓住一半。”戰后,有國民黨人士則說:“黨國之敗,始于塔山。”
遼沈戰役塔山阻擊戰的解放軍陣地 資料圖
本文摘自:《遼沈晚報》2009年08月05日第A08版,作者:佚名,原題:慘烈的塔山阻擊戰
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也比國民黨軍隊有了優勢,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我東北野戰軍以突襲的方式攻克義縣、錦西、興城、綏中、山海關5城,切斷貫通遼西走廊的北寧(北平——沈陽)鐵路,兵臨錦州城下。
“守住塔山,勝利就抓住一半。”
錦州素有“東北門戶”之稱。蔣介石十分清楚,失去錦州,整個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就有被全殲的危險。10月6日,他乘“重慶號”巡洋艦登上葫蘆島,在茨山第54軍軍部召開國民黨駐錦西、葫蘆島部隊團以上將校軍官會議。蔣介石說:“此次東北共軍攻打錦州,最多有7個縱隊(實際11個縱隊),等于我們7個師的兵力。我們沈陽出5個軍12個師組成‘西進兵團’;從華北調來2個軍、煙臺來1個、葫蘆島的第54軍,共4個軍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9個軍東西對打,夾擊東北共軍主力于錦州城下,決一死戰。”
他還說:“目前與東北共匪決戰,關系到東北國軍50多萬人的生命,這一切都由你們負責了,你們要有殺身成仁的決心與共匪決戰!”
隨后,蔣介石命令第54軍軍長闕漢騫率部隊正面向塔山進攻;命令海軍第3艦隊炮擊塔山,協同第54軍行動。他還把剛晉升為中將的總統特派華北監督總長、獨立第95師師長羅奇叫來,說:“此役由你親自督戰,攻不下塔山,軍法從事!”
蔣介石下令進攻的塔山是一個只有200戶人家的村莊,名叫塔山堡。它南距現在的葫蘆島市不足10公里,北距錦州不到30公里,東臨大海,西靠虹螺山,山海之間僅有一條寬約10公里狹窄起伏的通道,北寧鐵路和錦榆(山海關)公路縱貫其間,是敵“東進兵團”通向錦州的唯一通道。如敵人突破塔山,一個急行軍就能到達錦州外圍,對我實施反包圍,屆時,沈陽的敵軍或已出援,或已逼近錦州,我攻城部隊必受兩面夾擊,內外攻擊,戰局的主動權就會易為敵手。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說:“守住塔山,勝利就抓住一半。”戰后,有國民黨人士則說:“黨國之敗,始于塔山。”
林彪也看到了塔山在整個錦州之戰中的分量并且比蔣介石快了一步。10月4日,他在前往錦州前線的專列上,就以林、羅(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羅榮桓)、劉(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名義致電在興城附近的第4縱隊:“錦西之敵可能抽出6個師左右向北增援,我軍則以8個師兵力對付此敵,兵力較為優勢。但敵距甚短,故我軍絕不能采取運動防御方法,而必須采取在塔山、高橋及其以西、以北布置頑強勇敢的工事防御。”第二天,林、羅、劉再次致電4縱:“你們必須利用東至海邊西至虹螺山下一線約20余里的地面,做英勇頑強的工事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殺傷敵人,使敵人在我陣地前橫尸遍野……而使我軍創造震動全國的光榮的防御戰。”
第4縱隊隨即進駐塔山。戰士們在雨中赤臂袒胸,揮舞鍬鎬搶修工事,個個渾身黃泥,汗流浹背。負責指揮塔山阻擊戰的第2兵團司令程子華也率第4縱隊干部冒雨來到塔山堡、高橋鎮、白臺山等處查看地形、布置火力。10月7日,林彪把第4縱隊政委莫文驊召到距錦州僅30公里的東北野戰軍臨時指揮所?牛屯,說:“要消滅東北蔣軍,必須先從遼西開刀,封閉入關的通路,使敵人逃不出東北。要奪取遼西必須拿下錦州,而要拿下錦州又必須把近在咫尺的錦(西)、葫(蘆島)援敵堵住。因此,能否把敵阻于塔山以南,就成了錦州能否攻克的關鍵。攻錦州成敗在塔山,這個千斤重擔就交給你們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56985.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