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抗戰勝利后中國軍隊為什么沒能進駐日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麥克阿瑟原本估計中國軍隊將于1946年8月底到達日本,但蔣介石一手挑起的內戰卻打破了原來的計劃。

  羅斯福支持中國對日占領

  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10個月后,美國國務院就設立了由國務卿赫爾牽頭的戰后計劃委員會,其核心議題是研究在打敗日本后如何進行軍事占領,并對日本天皇采取何種措施。從一開始,戰后計劃委員會就分成強硬派和溫和派。強硬派成員主張:“為保證太平洋的和平與安全,必須根除日本產生軍國政治的根源,即清除作為中央集權機構的日本帝國政體……如果不消滅天皇體制,就談不上戰勝日本。”溫和派也擺出了自己的論據:“把天皇體制與侵略戰爭聯系起來是不恰當的……戰爭不是日本天皇挑起的,他是被人利用了……作為日本戰后重建的心理基礎,天皇是必需的!彪p方爭論持續了很長時期。但在1944年5月,該委員會最終決定:保留天皇,但需要對日本實施外國軍事占領,徹底粉碎日本的軍國主義基礎。

  而盟國首次討論對日本的戰后處置問題,則源于1943年由中英美三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與蔣介石的晚間會談中承諾:美國支持中國在戰后對日軍事占領中扮演重要角色。蔣介石最初認為中國無法承擔這一責任,但他同意派兵與否應視實際情形決定。

  同年10月30日,中美英蘇四國政府在莫斯科發表宣言,其中決定“對于所有有關敵人投降及解除武裝,均將采取共同行動”。1944年8月20日,重慶的國民政府機關報《中央日報》在第二版刊登文章《關于占領日本問題》,首度證實中美領袖曾在開羅口頭協議占領日本,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梁寒操則在8月24日答外籍記者提問時更明確指出:“中國政府同意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主張:盟國必須將占領日本、解除日軍武裝列為日本投降要件之一,藉此打破日本軍國主義長期狂妄錯覺!

  “白隊“計劃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后,對日占領問題成為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核心議題,并建立了“白隊”。進入“白隊”的將軍和上校們不僅要考慮對日本最后一戰的問題,而且還要設計未來對日占領軍的日常調配。根據他們的推算,平時部署在日本本土的占領軍需要23個師,總共80萬人的軍隊。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用80萬美國士兵來實施對日占領恐怕在國內難以通過,因為美國人民肯定會要求自己的兒女早日回國團聚。于是,美國新總統杜魯門開始四處放話,希望與英、中、蘇等盟國共同占領日本。同時,“白隊”加速制定占領日本的計劃,打算通過設立各國占領區來肢解日本。

  在這項計劃中,除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以外,美國很想把中國也拉進占領軍的行列中。在美國人眼里,使用中國占領軍有一個好處:日本把侵略戰爭辯解為是“黃種人反對白種帝國主義”,讓中國軍隊占領日本的部分領土就可以回擊這種宣傳,弱化占領日本行動的“種族色彩”。在確定盟國占領區的劃分時,“白隊”考慮的是:日本主要大島本州的中心區域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必須控制在美國手中;工業相當發達的九州島可交由英國軍隊占領;屬于落后農業區的四國島安排中國軍隊駐扎;而蘇聯則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駐軍。

  但這項計劃的實施有一個前提,即他國軍隊不能立即進駐日本,而是等美軍逐步撤出后再去接替。因此,美國人計劃在日本投降后的前三個月,在日本列島部署23個美軍師(80萬人),在隨后的9個月內,再允許盟國軍隊進駐日本列島,兵力分配為:美國8.3個師,共31.5萬人;英國5個師,16.5萬人;中國4個師,13萬人;蘇聯6個師,21萬人。在最后階段,各國占領軍應將駐軍人數逐步減少大約一半:美國只在日本駐留4個師,英國2個師,中國2個師,蘇聯3個師。

  1945年7月,中英美三國就日本投降與戰后處置提出具體方案。7月26日,盟國為促使日本盡早投降,以中英美三國政府元首的名義,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其內容要點為:永遠根除日本征服世界的權力與勢力,消滅軍國主義;為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經盟國指定,日本國土必須占領”,直到宣言的各項目標達成,以及日本人民依據自由意志成立“一個和平及負責任的政府后,盟國占領軍隊當即撤退。”該公告確認了各對日參戰國具有占領日本的同等權力。

  1945年7月31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接見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和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時,美方告知日本在外交方面已有求和趨勢,日本將在幾周內投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在計劃協調中美兩軍如何占領日本本土各據點及機場的相關事宜。會談中,蔣介石向赫爾利坦承中國連空運部隊到大陸沿海都有問題,只能被動配合美國行動。

  不過一天以后,國民政府軍令部參謀唐縱在呈報蔣介石的《日本投降后我方處置之意見》中仍主張在國軍內挑選適當成員,編成一軍隨盟軍登陸日本本土,為將來參加盟軍控制日本做準備。8月10日,國民政府獲悉日本已通過瑞士向美國轉達投降意愿時,遂改為主動姿態,向美軍提出派遣中國空軍占領日本的計劃,其編制包括兩個驅逐機(戰斗機)大隊、一個中型轟炸機大隊、一個偵察機中隊、一個運輸機中隊,而所需經費和裝備則通過《中美租借法案》提供。兩案的提出顯見國民政府對進駐日本領土有高度興趣,但因后來魏德邁反對將中國軍隊派赴日本和朝鮮,遂無法實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0280.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