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鮮:
北朝鮮人在許多方面很像他們的南朝鮮兄弟。兩國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他們對艱辛勞作、忍耐與貧困已習以為常,并不以勝敗為意,對他們信奉的東西則堅貞不渝,而且對上司大都唯命是從。雙方的士兵都能夠在給養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遠距離的艱苦行軍,并且在行軍結束后仍能進行戰斗。他們可以翻山越嶺,又不會因精疲力竭或用力過度而倒下。在這方面,他們不像大多數美國士兵那樣,多半屬于守備部隊,習慣于乘坐機動車輛,很少進行體能訓練,幾乎沒有長途行軍和翻山越嶺的經歷。
盡管三八線南北的朝鮮人大體上一樣,但他們的軍隊卻大不相同,因為每支軍隊都各自反映出了他們的締造者——即美國軍隊和蘇聯軍隊——的軍事學說。
北朝鮮軍隊的壓倒性力量(八點九萬人)分布在七個突擊步兵師,一個坦克旅和兩個獨立步兵團。除此之外,部隊還有三個后備師,計二點三萬人,另有大約一點八萬人的邊境保安隊。只有五千人分配在指揮和后勤部門。相比之下,南朝鮮軍隊八個兵員不足的戰斗師里,僅有六點五萬人,而在指揮和后勤部門工作的就有三點三萬人。南朝鮮軍隊反映了美國的軍事編制:與作戰人員相比,數量更大的是支援人員。而在另一方面,北朝鮮軍隊完全展現了蘇聯軍隊的簡練學說:將每個人都盡可能地推到前線,給他一件武器去戰斗。
從短期來看,北朝鮮人還具有一種額外的人力優勢:他們的軍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在中國共產黨部隊中服過役,在國民黨人逃到臺灣前后,他們退伍復員回到了朝鮮。這些人給北朝鮮軍隊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作戰經驗和戰斗勇氣,而南朝鮮軍隊在開始時卻不具備這些。
在戰術方面,北朝鮮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復采用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他們向固定的敵軍陣地直接發起正面進攻或發射火力,然后派部隊從兩翼包抄;如果可能,就按計劃把敵軍包圍起來,將其擠進一個小小的環形防線內殲滅之,或者迫使敵人投降;倘若不能形成包圍,就在敵軍身后設置路障,以此切斷敵軍的退路或敵人的援軍。
這種方法在1950年夏季的流動形式下十分奏效。當時,在難以從側翼包抄的長達數英里的戰線上,根本沒有兵員充足的主要防線。T34坦克能夠直接對著敵軍設在道路上的陣地運動,用炮火牽制住敵人,而同時北朝鮮的步兵便悄悄繞過陣地兩側,抵達敵軍后方。在這種戰術形勢下,上述方法尤其成功。即便一場包圍不能奏效,其他包圍往往能行。
雙重包圍對北朝鮮人來說也是慣用的戰術。千百年來翼側包圍一直是戰爭的基本打法,但是一些士兵運用起來就比其他士兵獲取的成功多。當北朝鮮人能夠采用此種打法時,他們就仿效擅長包圍戰術的最偉大的軍隊的榜樣,即13世紀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統率下的蒙古人。蒙古式的進攻方法是以其狩獵方法為基礎的。成吉思汗在和平時期,每年冬季都通過大型狩獵這樣一種手段訓練他的軍隊。通常由一支隊伍開始把獵物往后驅趕,然后側翼的隊伍就運動到中心隊伍的前頭,繞過獵物來到后方,將越來越驚恐的野物包圍起來,接著從四面八方把它們擠到一起。對蒙古士兵開展的訓練,主要是教他們在收縮包圍圈時,不讓哪怕一只兔子或一頭鹿逃掉。這需要對所有實施包圍的部隊進行難以置信的高度控制。這種方法奏效時,實際上沒有一只獵物能夠自行逃脫掉。對于那些在大型狩獵中善于包圍動物的士兵來說,獵起人來就變得容易了。
當包圍戰術對于北朝鮮人產生作用之時——而情況常常如此——事實上沒有一支有組織的隊伍,并且通常沒有幾個人能從陷阱中逃離出來。對于南朝鮮來說,幸運的是北朝鮮沒有像成吉思汗那樣的軍事天才,能夠將這一有限的戰術觀念擴展成一項深遠的戰略方案,在一場大的協同戰役中征服南朝鮮。
南朝鮮:
南朝鮮軍碰上了中國人設置的路障,他們受到阻攔,之后不久,中國人又在南朝鮮人和溫井之間,即該營的后面,設立了另一道路障。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在出其不意的猛烈攻擊下,該南朝鮮營驚慌失措。大約三百五十名南朝鮮士兵被打死或者被俘,其中包括美國駐韓軍隊顧問團顧問格倫·C.瓊斯中尉,他后來在戰俘營屈服了。該營的其余人員丟下輜重車輛,在下午逃回到了溫井。
此刻,溫井的南朝鮮人感到焦慮不安。身份不明的中共軍隊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穿越高山,在南朝鮮軍的背后建立起攻不破的路障。在南朝鮮士兵看來,他們的側翼成了可怕的東西,因為中共軍隊隨時都會從那里出現。10月26日凌晨3點30分,可怕的事情終于發生了:中國士兵突破了這個新的陣地,南朝鮮軍再次潰敗,朝著東邊往后方退去。剛剛跑了5公里,他們便又遇上了一道中國人設置的路障。整整一團人被完全切斷,哪怕一個完整的連也沒有剩下。南朝鮮人潰不成軍,往山里四散奔逃,然后,盡快朝清川江方向逃去。
毋庸置疑,南朝鮮第二團和中國人首次狹路相逢時并沒有盡力戰斗。或許一個原因是,他們對中共軍隊突然而又激烈的攻擊產生了盲目的恐懼心理;另一個原因可能起自于朝鮮人腦子里根深蒂固的對中國士兵所懷有的傳統恐懼心理。無論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團三千一百名官兵中有二千七百名后來逃到了清川江,這就有力地表明,他們逃跑要比打仗賣力多了。
李奇微將軍目睹了南朝鮮軍奪路而逃的慘狀。他寫道:“元旦上午,我從首爾北面開車出去,結果撞見了一個令人沮喪的場面。南朝鮮士兵乘坐一輛輛卡車,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擁去。他們沒有指揮,沒有頭緒,沒有武器,倉皇而逃,完全是在全面敗退。有些士兵是靠步行,或乘坐各種征用的車輛逃跑,他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逃得離中國軍隊越遠越好。他們扔掉了自己的步槍、手槍不說,就連數人操作的大炮、迫擊炮、機槍等重武器也通通丟棄了。”
李奇微跳下吉普車,站在路中央,揮動雙臂示意迎面而來的卡車停下?汕懊娴膸纵v卡車不但毫不減速,反而繞過他開走了。最后,他還是攔住了幾輛載著南朝鮮軍官的卡車。李奇微報告說:“前面卡車上的人沒弄明白我的意思,也不理會我的手勢,不一會兒,大隊人馬又開走了。”李奇微這個指揮戰士的將軍,無助地站在路上,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南朝鮮士兵倉皇逃跑。為了恢復對部隊的控制,防止此類潰逃再度發生,他很快制訂了相應的措施,即在大后方設置許多崗哨,并派美國憲兵把守。這一招十分奏效。潰逃的南朝鮮士兵重新編隊,配備了武器,并在各自的指揮官帶領下,被派到新的防區。李奇微寫道:“從此,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作戰勇猛。就像許多訓練有素的勇士那樣,一旦將官指揮得當,他們就會表現得異常出色。”總的來說,第八集團軍的撤退還是井然有序的。不過,美第十九團的一個營的所作所為卻使他感到不快。“在其友鄰的南朝鮮部隊崩潰之后,這個營也亂了手腳,慌忙退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2092.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