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中國贏了一戰 為什么戰利品卻全歸了日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戰勝利后,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的制定,本該收回戰前德國在中國強占的一切特權和利益,但和約卻規定將德國霸占中國山東的鐵路、礦山、電訊設備、膠州地區的租借地及其他特權和利益轉讓給日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作為一個國力衰弱、軍事力量并不強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卻面對強大的德國宣而戰之,其中的內幕和動因可謂鮮為人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翻開塵封的歷史,看看當時的宣戰秘聞。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關于中國是否參戰的問題成了當時協約國陣營外交官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

  當時,協約國(英、法、俄)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力求使中國參加對德戰爭。英、法當時的如意算盤是想讓中國豐富的人力去給它們充當勞動力和炮灰。起初,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也曾兩次嘗試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以從中撈取好處,但因遭日本反對而歸于失敗。

  日本之所以不愿意讓中國參戰,是擔心戰后中國會要求收回被德國占領的山東,從而結束中國的分裂狀態。但它假仁假義地說,它有責任使中國4億人免于戰禍。實際上日本是希望在它的身邊是一個軟弱而支離破碎的中國。

  大戰爆發后,英國一直把德國北海艦隊封鎖在港口內,以保證其海上運輸安全。德國則使用潛艇襲擊商船,破壞英國海上交通。為了對付德軍,英國曾請求日本海軍支援地中海。而日本為了控制中國,不僅要求英國將來在和會上支持日本對山東的占領,而且還要英國支持它對赤道以北太平洋上德屬各島嶼的占領,日本則答應對英國對赤道以南德屬各島的占領予以支持。

  法國與日本也簽訂了相應的秘密條約,承允支持日本主張,以換取日本促使中國同德國的斷交,就是將所有德國人驅逐出中國,將中國領海內的德國船艦加以扣留,然后交與協約國,沒收在中國境內的德國財產,并取消德國在中國各地的租界。

  1916年,英法兩國的人力已被戰爭消耗得捉襟見肘。為補人力之不足,法國政府不顧德國的抗議,開始招募華工供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兩地、特別是供法國本土之用,但商定不以華工用于軍事行動。法國前后共計招募華工約5萬人。

  次年夏,英國引用法國之例,在威海衛、青島兩處設立招工局,招募華工15萬人。1917年4~9月,英國又先后招華工10萬人,其中做勞力的不下3萬人,有幾百人受雇于英國各工業中心,但大多數是從事軍事工業生產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2104.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