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日本政府在中國各地進行的日軍遺留化學武器銷毀作業進程滯后。這是由于隨著中國的土地開發,被發現的遺留化武數量高于預期,且銷毀用地及基礎設備的確保遭遇難題。中日兩國政府當前的目標是在明年年內完成除吉林省敦化市哈爾巴嶺以外地區的作業,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面臨困難。
據共同社網站5月12日報道,日本內閣府遺留化武處理擔當室介紹,湖北省武漢市的移動式銷毀設備在5月上旬按計劃銷毀完畢總計264枚炮彈等,原計劃將轉移至廣東省廣州市進行銷毀作業,但中國方面尚未給出候選地,因此仍面臨基礎設備未完善的局面。
報道說,移動式銷毀設備共有2臺。其中一臺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帶進行作業,土地開發過程中遺留炮彈陸續被發現,預計難以轉移至下一個預定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出于這一情況,日本政府準備把武漢的銷毀設備移至哈爾濱,推遲轉移至廣州。由于設備需要暫時運回日本進行冬用規格配置,預計將在明年啟動哈爾濱的銷毀作業。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介紹稱:“廣州市等南部地區的處理滯后無法避免。在2016年底前銷毀完(除哈爾巴嶺外的)遺留化武是努力目標。”
另一方面,被視為埋有約30萬到40萬枚遺留化武的哈爾巴嶺于去年12月啟動試銷毀作業,最終的銷毀方法還在探討中。中日兩國政府仍維持在2022年底前處理完畢的目標。
報道說,1997年生效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規定日本有義務銷毀遺棄在華的化武。條約生效時爭取在十年后完成銷毀,但計劃反復遭到延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4014.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