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瓦原是中太平洋上一個默無名氣的珊瑚島礁,第二次大戰中,它位于美軍對日戰略反攻的軸線上。1943年11月20日,美軍調集重兵,在這里進行了一場十分慘烈的兩棲作戰。圖為不愿被俘而自殺的日軍士兵。
吉爾伯特群島位于東經173度~175度之間,橫跨赤道,由16個珊瑚島組成。塔拉瓦和馬金是群島中最大的兩個珊瑚環礁。 塔拉瓦呈三角形,出水島約20個。其中,Betio是日軍堅固的設防島,正是美軍此次攻擊的重點目標。
在這面積僅為1.18平方公里的珊瑚島上。日軍駐兵2500人,分屬松尾敬公大佐的第6橫須賀陸戰隊和管井武男中佐的第7佐世保陸戰隊。兩支陸戰隊統歸日本海軍第3特別根據地部隊管轄,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軍少將。另外,一個工兵營和近千名朝鮮勞工,使島上部隊總數約達4500人。
柴崎在Betio修了18個月的工事。在外圍的淺水礁盤上,設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錐、切瑚堆、鐵刺網和椰木柵,并配合大量火炮和步兵武器,以阻擊敵人的登陸舟艇。大批半地下式碉堡,足以抵御大口徑炮的轟擊。島上共有11處岸炮陣地、均系混凝土鋼板建筑,其中裝有203毫米大炮。海灘地帶有25門野炮,都設在堅固的火力點中。
美海軍陸戰隊于當日早上9點開始進攻,日軍從防御海軍炮擊的掩體撤出并迅速移動到所設的機槍陣地。美海軍陸戰隊則在日軍機槍掃射下跳下登陸艇并開始登陸。
第一天行動結束時約一半的兩棲登陸車退出戰場。在第一波攻擊下只有少數人登陸,但他們也被海灘上高大的木樁圍墻所阻擋
在海軍陸戰隊于島上搶得據點后,第二天便將機場附近的戰線拉至南岸把日軍部屬切成南北兩半。但美軍也付出了沉重代價
當日傍晚,整個島嶼西邊已在美軍控制之下,且與紅2、紅3海灘和機場停機坪附近連成一線。其余單獨的小隊則到機場及機場以南建立防線,該環礁的日軍指揮官柴崎惠次少將,陣亡于指揮所內,使日軍的指揮出現混亂,此時美軍已在島上掌握全面優勢
第三天的戰斗主要包括鞏固現有防線以及將坦克和其他重型裝備移動到陸地。在12:30左右,美軍攻勢很快的將日軍追擊至整個島嶼的南部海岸。日軍于晚上7時30分及晚上11時,分別組織兩次反擊,但都被密集炮火攻擊而失敗
凌晨4時日軍發動最后一波反攻,戰斗在一個小時后結束,此時防衛環礁的日軍已全軍覆沒。戰役結束后僅剩1名日軍軍官、16名士兵和129名韓國人存活。日軍與韓國勞動者總計約有4,713人死亡。美國海軍陸戰隊則有990人死亡,另有2,296人受傷,若再加上687名美國海軍人員在嘗試登陸時失去生命,美軍共有1677人喪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5877.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