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這又是一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家喻戶曉的人物,標準的小說人物情節。一幕英雄落難,而又奮起復仇,成就傳奇的故事,他與伍子胥可謂是戰國2大最具有傳奇色彩的謀略家。
伍子胥更多的是戰略方面的謀略,而孫臏是最早將孫子兵法的理念應用于實戰,而且加以完美演繹的戰術家。根據對先秦文獻的反復研究,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很多文獻中的孫子指的就是孫臏而不是他那傳奇的先祖孫武。可以認為孫臏跟吳起兩人是整個戰國時期最耀眼的2個戰爭理論家。他們對于古代戰爭方方面面的理解和分析,幾乎完全涵蓋了古代戰爭的所有重要元素,給予后代的幾乎所有的名將一個難以超越的指示燈。孫吳兵法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是戰爭藝術的集大成者。我們先祖驚人的才華令人震驚。
簡單介紹下孫臏事跡,(相信大家都知道,影視劇都拍爛了)孫臏是軍事家孫武后代,曾與龐涓為同窗,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深諳《孫子兵法》。
后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因嫉賢妒能,恐孫臏取代他的位置,騙孫臏到魏使用奸計,孫臏被處以髕刑(就是挖掉膝蓋骨,使雙腿殘廢)。齊欣賞其兵法韜略,后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被田忌善而客待。后通過田忌賽馬被引薦與齊威王任為軍師。開始對抗強大的魏國。接下來就是入了中學課本的經典情節:桂陵之戰,圍魏救趙,大敗魏軍。馬陵之戰,因勢利導,添兵減灶,計殺龐涓,俘虜魏太子申,徹底擊敗了魏軍。孫臏從此名滿天下,此兩戰為古代戰爭藝術的杰作。
介紹孫臏的一些經典戰爭理論:
1.戰爭作為布\"道\"的手段,進行戰爭一定要合于\"義\",\"戰而無義,天下無能固且強者\"。(孫臏明確地說明了,戰爭不是什么別的,而是先王傳布\"道\",即政治的工具。)
2.經濟是戰爭的基礎,只要有充足的物質準備,小城照樣能鞏固堅守。
3.其次,發展了孫武\"任勢\"的軍事理論,明確提出了\"因勢而利導之\"的作戰原則。
。▽O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任勢\",即駕馭戰爭態勢的思想。孫臏則在\"任勢\"的基礎上,提出創造和爭取有利作戰態勢的各種原則。)
4.孫臏指出了人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月戰》篇中說:\"間于天地之間,莫貴于人\"
5.他提倡堅持積極進攻的戰略原則,在《威王問》中說:\"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主張打擊敵人沒有設防或防守薄弱的要害之處。
以上的軍事經典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關于他對于陣法和練兵的創新和貢獻,我們這里就不長篇累牘了,孫臏真乃神人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6460.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