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世界相鄰國家之間是如何互相挖苦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語言上的障礙使兩個西方人都會產生文化隔閡,更不用說一個東方人和一個西方人之間的隔閡。本文作者翟華通曉英、法、日三國外語,在海外25年間積累了大量跨語言文化間的交流經驗,他說:“語言更像是一扇扇窗戶,掌握不同的語言就會推開不同的窗戶。如果再對流一下,一定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弊屛覀兏S他,打開世界一扇扇窗……

唐朝詩人王勃有詩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說好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像鄰居一樣親近。但是要講國家或民族間的關系,咱老祖宗早在戰國時就發明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似乎專跟鄰居過不去。且不說古今中外鄰國之間兵戎相見大動干戈的例子,就說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談笑風生,也可見一斑。我在國際組織工作,有來自五大洲的同事、朋友,似乎誰都覺得自己的民族比別的民族風趣幽默,尤其是喜歡調侃相鄰的民族。

印度VS巴基斯坦

長途電話&本埠電話

有一次,我的印度朋友一本正經地問我:“知道嗎?我們印度總理去巴基斯坦訪問去了!睕]錯,我是好像在報紙上看見這個消息了,本想問問他的看法,卻不料他滔滔不絕地自己講起來了:

我們總理去了以后,巴基斯坦總理非讓他參觀巴基斯坦的高科技通訊中心,說是能與陰曹地府打電話,建議他與那邊的已故總理尼赫魯聯系一下。印度總理半信半疑,結果一試還真行!通話效果特好,而且收費僅一個盧比。我們總理回去以后,命令科研部門立即研究同樣的通訊設備,絕不能落在巴基斯坦人后面。

結果等巴基斯坦總理回訪時,印度總理同樣請客人參觀高科技通訊中心,與在陰間的已故總理布托聯系一下。結果發現美中不足的是通話費用高得驚人。等貴賓離去以后,印度總理生氣地問:“怎么搞的,這不是丟我們印度人的面子嗎!”一位印度科學家小心翼翼地解釋說:“報告總理先生,從我們這里往地獄打是長途電話,而從巴基斯坦往那邊打可屬于本埠電話!

美國VS加拿大

自己行動&依賴國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歷史上積怨甚深,宗教又不同,互相之間冷嘲熱諷本是免不了的。令我奇怪的是美國人和加拿大人歷史文化相近,也互相擠兌。我們的朋友中就有這樣一對美國和加拿大的年輕人,碰到一起就拿對方開涮。據加拿大人說,美國人都怕死,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到了陰曹地府怕付不起房租和水電費。那美國人則講了一個故事反唇相譏:

有一次,一個美國人、一個加拿大人和一個猶太人因為卷入一起車禍,受了重傷。送到醫院以后,搶救無效,三人一同見了閻王。那閻王爺見到美國人說:“這么年輕就到這里來了?你給我500美元,我就送你回去!蹦敲绹硕挷徽f就付了錢。閻王爺也說話算數,當時就把美國人打發回人間。美國人在手術臺上一睜眼,倒把醫生嚇壞了:“你怎么活過來了?”

美國人于是一五一十把見閻王的事說了一遍。那醫生接著問:“那另外兩個人呢?你們不是一起上去的嗎?”美國人說:“沒錯,我們一起上去的。我聽見那閻王爺也向他們要500美元。我離開的時候,那猶太人正在跟閻王討價還價,而那加拿大人還躺在那里等政府替他付款呢!”

短短一個故事把美國人的實際、猶太人的狡黠和加拿大人對福利制度的依賴都反映出來了。

法國VS比利時

城里人&鄉巴佬

在歐洲,法國民間創作了許多有關鄰居比利時人的故事,處處透著高貴聰明的法國城里人對卑微愚蠢的比利時鄉巴佬的嘲弄。這里信手拈來一則:

有一位比利時人去巴黎看望在這里念書的表兄,臨走時想買一架手風琴帶回去。那表兄自告奮勇地說:“我在巴黎時間長了,說話已經是純粹的巴黎口音。我替你去砍價,省得法國店主欺生!

在商店里,那表兄問:“這手風琴多少錢?”老板盯著買主看了看,反問道:“你是比利時人吧?”那兩個比利時人大惑不解:“你怎么知道?”老板說:“我其實很想把這東西賣給你們,只可惜這不是手風琴,而是暖氣片。”

面對層出不窮的法國版“比利時笑話”,比利時人是怎么想的呢?我的一位比利時朋友聳聳肩膀說:要是法國人沒有別的樂趣,那就讓他們說去吧!不過他馬上告訴我一個關于法國人的比利時笑話:

比利時人發現了一個發財致富的妙方:你去市場上買一個法國人,然后再按這法國人自己對自己的估價把他倒賣出去即可。

一次周末聚會,一位法國人又興高采烈地給我講了個法國版比利時笑話:

說是有兩個比利時人租了條船去河邊釣魚。其中一個比利時人說:“哇,這里的魚真多,咱們在船上做個記號,下次還來這里釣魚!绷硗庖粋比利時人聽罷不解地問:“你以為下次我們還一定會租到這只船嗎?”

哄笑之間,這法國人突然問我:“你們中國人喜歡取笑哪國人呢?”我想了半天,把中國的鄰國想了個遍,實在沒有答案,于是老老實實地說:“中國人只喜歡開自己的玩笑!比缓蠼o他講了“刻舟求劍”的典故。那可是我們中國人說自己的事,沒拿哪個鄰國當笑料。

案例

一個美國小伙子在法國的“悲劇”

我工作的法國實驗室里來了一個實習的美國小伙子,名叫“鮑伯”。一個月下來,我問鮑伯對法國印象怎么樣,他摸著腮幫子說:“法國人見面規矩太多,這30天在法國與人貼臉問安的次數比我在美國25年總數還多!”

一個周末,法國同事們張羅到一家新開的餐館撮一頓。席間,坐在對面的一位法國小姐點燃了一根香煙,指了指面前的水杯對鮑伯說:“請給我倒點兒水!滨U伯一看礦泉水瓶離小姐比自己還近,就脫口問道:“怎么,你不舒服嗎?”小姐吐著煙圈兒,瞪著眼睛回答說:“沒有啊!”我知道鮑伯還沒有習慣法國人特有的“galanterie(對女子獻殷勤術)”,趕緊拿過水瓶替小姐倒水。小姐面帶慍色,八成心里在想:“這個美國佬怎么這么mufle(沒有教養)呢?”

吃完了主菜,就該上甜點了。已經開始打呵欠的鮑伯很想在吃甜點的同時飲咖啡。那個堂館耐心地告訴鮑伯按規矩應該先吃甜點,然后才能上咖啡。鮑伯心生一計,稱甜點不吃了,請上咖啡。堂倌聽罷,轉回去端上一杯咖啡奉上。鮑伯正竊喜間,不料堂倌已將甜點悄然撤下……

鮑伯是個聰明的美國小伙兒,六個月后,當他實習結束離開法國時,不僅已經完全掌握了法國大餐的“吃”道尊嚴,更是學會了討好女人的 “galanterie”,儼然成了翩翩法國君子。

過了幾天,我收到鮑伯從美國發來的郵件,講述了他回美國后的一次“不幸遭遇”。那是在一所大學校園里,鮑伯看見對面一個女生手里的書不小心掉在地下,鮑伯習慣成自然,趕忙搶先把書拾起來,遞給女孩。沒想到,美國女孩冷冷地說:“我沒有手嗎?我最討厭這種自作多情的男人了!

在華盛頓間諜博物館體驗中國

那一年,經過四次搜身,三次脫鞋,換了兩個航班,我這才抵達了處于“桔黃色”(意即“面臨相當大恐怖襲擊危險”)警報之下的華盛頓。

在第九大街一家酒店住下,從窗戶望出去,左面就是戒備森嚴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大樓。而FBI斜對面的一幢暗紅色建筑外面卻顯得熙熙攘攘,排隊的人群形成了長蛇大陣。定睛一看,原來這些人是在等著參觀“國際間諜博物館”。

當我掛著照相機,排到等待參觀的隊伍中以后,馬上感覺到是犯了一個錯。在這么多參觀者中,我是唯一的黃種人,第六感官告訴我,在其他人的眼角余光里我其實就是一個間諜嫌疑人。

邁進展覽廳就好像走進了間諜世界。墻壁上花花綠綠滿是英文字母,字母中隱藏著一只只眼睛,盯得人渾身不自在。一位別著手槍的黑人胖警官,用夸張的語氣歡迎參觀者,間諜是世界上第二種古老職業,而華盛頓則是世界間諜之都,因為這里的間諜數目超過地球上其他任何城市。

好像是為了印證這個說法,他還指著展廳中央的一個立柱上貼著的字條說:“間諜都是以偽裝的身份出現,大家看:這是一些間諜進入美國的時候使用的假身份!

在間諜展覽館的陳設中,有一捆中國古代竹簡,上面刻的是《孫子兵法》。這件展品的英文說明是這樣寫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間諜教科書,因為這本2500年前的書里說了這樣兩句話:“No matter is more secret than espionage(沒有比間諜更機密的事情了)”,還有“There is nowhere you cannot put spies in good use(沒有哪個地方你用不著間諜)”。我想來想去,大概應該是《孫子兵法》“用間第十三”里面的“事莫密于間”和“無所不用間也”這兩句吧。

縱觀整個間諜展覽館七個展廳,從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前后一直到“9?11”恐怖襲擊,大大小小的間諜案例有數百件之多,涉案的有德國人、俄羅斯人、日本人還有更多的是美國人,但就是擺不出一件像樣的“中國間諜”案。

特別耐人尋味的是,一度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的“李文和間諜案”,居然在整個展覽中沒有一點兒痕跡,說明美國人實際上已經承認那是一起錯案。

我走出間諜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卻沒想到進了與之館相連的一家間諜商店。這里有關于間諜的書籍、工具、玩具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最后,我花一塊美金買了一個間諜博物館的紅色紀念章。

紀念章上有一個大拇指的手印,旁邊還用黑體字寫有這樣一句話:“我從來沒有來過這里??間諜博物館”,都留下手印了,還自稱沒有來過間諜博物館,這是典型的美式幽默。

但是對我這個中國人來說,最大的幽默是在這紀念章的背面。因為這上面還印有這樣一行小字: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

鏈接

趣味小問答

1.非洲通行哪種語言?

非洲地區語言

非洲地區語言+法語、英語

非洲地區語言+法語、英語、葡萄牙語

2.老外和你說話一分鐘用了好幾個“you know”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Tags(口頭禪)

3.“比代(Bidet)”是有法國特色的生活用具,它是放在哪里的:

客廳、衛生間、廚房

4.貝雷帽有幾種用途?

時尚裝飾品

時尚裝飾品+生活用品

時尚裝飾品+生活用品+體育器具

5.老外常說的“OK”是什么意思?

熱情的贊譽,相當于“太棒了”

表示“贊成”、“同意”、“合試”

“就這么著吧”、“還行”、“湊合吧”

答案:

1.非洲地區語言+法語、英語、葡萄牙語

2. “you know”是一種口頭禪。

3.“比代”就是“坐浴盆”。

4.時尚裝飾品,可以用來遮陽擋雨,還可以當飛盤投擲。

5.老外夸人從不說“OK”。OK只是表示肯定。由于整天掛在嘴邊,有點“湊合”的意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7115.html

相關閱讀: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