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陵為何不肯回歸漢朝?他在匈奴成家生子了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漢武帝病死于五柞宮,時年八歲的幼子劉弗陵即位,由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等人輔政;艄、上官桀與李陵原是故交摯友,兩人立即派出使者任立政去匈奴招李陵重歸漢朝。但是李陵卻說“丈夫不能再辱”,最終沒有選擇回來,這又是為什么呢?難道他真不的不愿意回來了嗎?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事情還得從李陵征討匈奴說起,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請命率五千軍兵出塞攻擊匈奴,但遭遇匈奴單于的主力,被八萬騎兵圍困,而負責后援的路博德不施救援,導致李陵兵敗,陷于匈奴。漢武帝原本希望李陵死戰的,但得知他投降后,憤怒異常,文武百官也紛紛譴責李陵,為李陵說情的司馬遷被施以宮刑。

  司馬遷認為李陵“事親孝,與士信,有國士之風”,“雖古名將不過也”,“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后來漢武帝也醒悟了,派公孫敖率兵深入匈奴,想迎回李陵,但此行卻斷送了李陵的全家。公孫敖對漢武帝說:“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币簿褪钦f李陵徹底背叛漢朝了。

  漢武帝聽到后,勃然大怒,下令將便將李陵全家滿門抄斬,母親、兄弟和妻子均被誅殺誅殺,連隴西一帶士人都以李陵為恥辱。后來有漢使到匈奴,李陵質問漢使道:“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于漢而誅吾家?”使者說:“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李陵說道:“乃李緒(漢朝降將),非我也。”

大漢天子李陵劇照

  哀莫大于心死,李陵是個遺腹子,父親早逝,自己是由母親含辛茹苦的養大,因此對母親極為孝敬。此時母親被殺,無疑對他是個重大的打擊。當面對勸自己回歸的使者時,他陷于極度矛盾之中,他是忠臣,漢朝是故國,自己為他浴血奮戰,不曾有負于國;但他也是孝子,自己的母親,族人被漢朝全部誅殺。自己已經有國無家了。

  又過了幾年,漢朝派使者到匈奴迎接蘇武,李陵與蘇武曾是同僚,便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酒席宴間,李陵吐露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我雖然無能和膽怯,但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愿,也許能夠成就曹柯之盟,這是我一直以來念念不忘的!但朝廷卻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我還能顧念什么呢?異域之人,壹別長絕!”

  說罷李陵起舞長歌,“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歌罷,李陵已是淚流滿面。此后李陵在匈奴居住十余年年,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死于漠北。唐人有詩贊道:“生為漢宮臣,死為胡地骨。 萬里長相思,終身望南月!

  時光輪轉,648年來自西北的黠戛斯在其酋長失缽屈阿棧率領下,抵達唐朝長安,他們向李唐皇室朝貢的同時,還是來“認親”的,他們自稱是李陵的后代,與李唐皇室一樣,出自隴西李氏。唐太宗認可了他們,此后黠戛斯多次協助李唐對突厥作戰。

  備注:李陵所說的“曹柯之盟”指的是齊國、魯國會盟時,魯國刺客曹沫拔出匕首,將齊桓公劫持,要求齊國退還以前侵占的魯國國土。如果李陵不被誅戮全家,他可能也會對單于采取類似的行動。

  李陵在匈奴成家生子了嗎?

  李陵投降匈奴后,娶了匈奴單于的女兒拓跋氏,按照胡人的習慣,往往要跟隨母姓,所以李陵的后裔就姓了拓跋。李陵死后不久,匈奴內部發生了內亂,李陵兒子遷大澤之東。大約在漢宣帝末年,李陵后裔的拓跋部落通過聯姻等方式,形成了一個鮮卑拓跋部。幾百年后,這支部落建立了北魏。公元450年,北魏發生了一次慘案,由于環境變化,北魏皇室霸占了李陵后裔的拓跋姓氏,為保存自己,李陵后裔又恢復了李姓。這一點,在寧夏固原出土的《李賢墓志》中已經說到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8539.html

相關閱讀: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