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經學,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歷史問題。上文我們已經說到漢朝廷以經學作為思想統治的工具。這種統治,可以說已有一定的成效。此外,兩漢經學還有其他的學術影響,其中最顯著者,一是大一統思想的形成,又一是小學方面的成就。
中國境內某種程度的一統,遠在宗周時期已經有了!捌仗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統一意識也很早就有了。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這種統一越來越殘破,同時也越來越接近新的一統?鬃印⒛、孟子都有這種新的一統意識,不過有的是用歷史的語言形式來表述,有的是用宗教的語言形式來表述。梁襄王曾經問孟子說,“天下烏乎定?”孟子說:“定于一!薄笆肽芤恢?”孟子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卑选耙弧弊鳛橐粋歷史階段提出來,是對新的一統,說得比較明白的。
“大一統”的思想,《公羊傳》的提法是很鮮明的。公羊學家有更明白的闡述!豆騻鳌冯[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文王也。易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何休在傳文“大一統也”下注云:
統者,始也,總系之辭。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蟲,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
何休所說,“自公侯至于庶人”,是政權上的大一統;“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蟲”是所有權上的大一統。把這些說成是“政教之始”,是政權、所有權和道德規范上的大一統。這種三合一的大一統,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特點,對于后來歷史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它改變了割據局面,成為加強地區間和民族間的聯系的力量;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成為封建專制主義發展的重要條件。就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大一統是有利于歷史進步的。如從漢儒的眼光去看,大一統的“大”有它極高的境界!抖Y記·中庸》說: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教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又說:
唯天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博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日配天。
這是把“大”神化了。漢儒不只把皇家的政權神化了,而且把它的道德規范也神化了。
在兩漢經學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經書的注解,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方面的解釋。這些解釋,在開始的時候總不能離開經文。后來有了發展,可以離開經文而就文字本身的規律加以表述,有時還匯集成書,這就是所謂小學。在《漢書·藝文志》里,小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門類,列于“六藝略”之中,而又是置于“六藝略”之末,這也略可說明經學和小學的關系。
在漢代學者中,有些人既是古文經學家,又是小學家。張敞,修《春秋左氏傳》,又通《蒼頡篇》,能讀宗周銘文。桑欽傳《古文尚書》,又有說小學之書,《說文解字》載其字說。杜林,傳《古文尚書》,史稱其傅學多聞,尤長于小學,著有《蒼頡訓纂》一篇,《蒼頡故》一篇。衛宏,傳《古文尚書》、《毛詩》,作《毛詩序》,《唐書·藝文志》有衛宏《詔定古文字書》一卷,《汗簡》引有衛宏《字說》。徐巡,傳《古文尚書》,《說文解字》引有徐巡說二條。賈逵是經學大師,是許慎之師,《說文解字》引其字說十七條。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是個有成就的經學家,又是有更大成就的小學家。他博學經籍,為馬融所推敬。當世人稱道說:《五經》無雙許叔重。他認為《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撰《五經異義》。又認為:“文字者,經義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他撰《說文解字》十四篇,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寫成,其中收入古文、小篆九千三百五十二字,解說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分為五百四十部,分別說明文字的結構、意義,辨別偽訛。這是兩千年來小學書中的權威著作。書序中,論述文字發展的過程和文字結構的原則,也是小學史上的重要文獻。
歷史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8542.html
相關閱讀: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