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君子六藝中的“御”:戰車是先秦時期的“坦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交通上,學會騎馬和駕車要比走路節省好多時間,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戰爭方面,除了運輸上提高效率外,戰車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坦克”,在那個陣而后戰的時代是沖擊對方戰斗陣型的強大力量。

  能開車,有自己的駕照,基本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的必備技能。古代六藝中“御”的范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近十多年來,由于汽車的大量發展,人們御的能力大大加強了,不要多少時間就可以學會駕駛,當然不是馬車,而是現代化的汽車。

  古代御什么?一匹馬相當于一輛奔馳

  “御”,是指騎馬駕車的本領。馬和馬車是古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戰爭工具,在交通上,學會騎馬和駕車要比走路節省好多時間,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戰爭方面,除了運輸上提高效率外,戰車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坦克”,在那個陣而后戰的時代是沖擊對方戰斗陣型的強大力量。同時車也是身份和地位的體現,不同地位的人的車是不一樣的,不能逾越。

  騎馬駕車是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的,古人講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先秦亂世,每一個士大夫必須要學會戰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這不但是國家存亡的要求也是自身保命的條件。

  古代的車 戰爭主要工具

  車據說是黃帝發明的,他看到天上旋轉的蓬草,于是就想到發明車以節省人力,隨之車卻被用來打仗。早在西周之前的夏商兩代,車就已經成了戰爭的主要工具了,西周時期,戰車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了。不過一直令人困惑的是,為什么人們一開始就選擇了車戰這種似乎比騎兵作戰更為麻煩的方式馳騁疆場,直到春秋戰國之交才逐漸改為騎兵作戰。也許還有什么我們目前尚未了解的因素使戰車在戰場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周標準的戰車是四匹馬拉的,一般情況下這四匹馬并不是站在一條線上,外邊的兩匹要稍后一些,所以稱為“雁行”,即像天上的大雁的“人”字隊形那樣。而且這四匹馬的分工是不一樣的,因為分工不一樣所以名字也不一樣,車轅套在中間的兩匹馬上,它們叫做“服”,外邊兩匹叫做驂或者?,它們用皮帶直接系在車軸上。戰車平時作為出乘之用,車箱上面有車蓋,戰時則將車蓋去掉。若在平時,他們通常用馬的性別來區分級別的高低,純用雄馬要比純用雌馬檔次高得多。若毛色一樣,那么檔次就更高了。若是實在窮得沒有馬駕車,牛車也可以充任,但牛車僅可負重而已,不會去打仗。

  戰車后邊的部件分為三個部分,即用來套馬的轅,然后是車箱和車輪,車箱用來載人,前面要比后面低一點兒,前邊有個扶手的橫木叫做“軾”,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站在軾上遠觀前方敵情。另外后邊還有一根橫木叫做“軫”,車輪是用木頭做的,有四個部分組成,即轂、輻、牙和軸,軸想必大家都清楚,轂是車輪中央中空的那部分,車軸就插在里面,輻條類似今天自行車輪的鋼絲部分,早期戰車輻條有十八到二十根,后來演變為標準的三十根輻條! ∥逵糯鸟{駛課程

  古代的戰車都是單轅駕車,變換方向有一定的難度,四匹挽馬全靠御手立姿以韁繩控制,沒有專門的訓練,難以適應作戰的要求。對此他們專門開設的“五御”來熟練駕馭技術。所謂的“五御”就是:

  (一)鳴和鸞:和在車軾上,鸞在衡上!昂汀薄ⅰ胞[”都是車上裝飾的鈴鐺,車行時,它們所發出的節奏要統一合適,這是為了調試駕車的節奏。似乎是駕車的入手課程。

  (二)為逐水曲:指沿著曲折的水溝邊駕車前進,訓練御者在路面情況糟糕時的控制車的能力。

  (三)為過君表:君表即標示國君位置之旗幟。國君在會見諸侯、出兵征伐,或者組織打獵時,其所在的位置都有旗幟加以標示,因此有人就認為過君表就是指,御者駕車經過“君表”時向國君行禮致敬。但這種解釋顯然是不夠的。因為這不是訓練駕車能力的方式,而是御車熟練后的結果!熬怼边指插著旗子的轅門,門中放置一些石墩為障礙物,車駛入轅門,車頭兩邊與石墩的間隙只有五寸,車手要恰到好處從中經過。顯然這是要訓練車手的心理素質和準確的估算能力。

  (四)為舞交衢:車在交叉道上,往來馳驅,旋轉適度,似乎跟在舞蹈一般,很有節奏。這大概帶有表演成熟車技的味道,應該是展現綜合能力的課程。

  (五)為逐禽左:驅車追趕禽獸,并把禽獸阻攔在左邊,以便射獵。這應該是實戰訓練了! ‖F今——駕駛證成為基本技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0856.html

相關閱讀: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