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二戰盟軍逃兵:部分為法國意大利女郎開小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0日刊文稱,懦夫的故事可以和勇者的故事一樣扣人心弦。后者講述的是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人,前者講述的則是我們害怕成為怎樣的人。

(圖為:諾曼底登陸)

敏感話題

文章稱,近5萬美國人和10萬英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了逃兵(英國參戰的時間比美國長很多)。一些人落入法國和意大利女郎的懷抱。一些人投身黑市。而更多人在戰爭的壓力下崩潰了。

這些人的故事很少被提起。在戰爭期間,報紙通常會避開逃兵話題。這樣的話題不利于士氣,很可能淪為敵軍的工具。近幾十年來,這一話題基本上屬于禁區,就好像只要涉足其中便會玷污“最偉大一代人”的榮譽似的。

于是,原美國廣播公司駐外記者、歷史學家查爾斯·格拉斯借《逃兵:一段被隱藏的二戰歷史》一書幫了忙。這是第一部深入探討有關二戰逃兵這一敏感話題的著作,書中呈現的事實常常發人深省、讓人心痛。

逃兵=懦夫?

喬治·巴頓上將想把這些人都斃了。在他看來,這種人是“懦夫”。其他指揮官則較為仁慈。格拉斯寫道:“他們認識到,心靈(每天都要承受各種威脅,包括死亡、飛機轟炸與高速炮火的沖擊、對地雷和陷阱的恐懼、營養不良、惡劣的衛生條件以及缺覺的生活)所遭受的傷痛與身體的傷痛一樣真實。為這些瀕于崩潰的男人提供安慰,提供溫熱的飯菜、干凈的衣物和休息的機會,就更可能幫助他們重返崗位,而不是用行刑隊去威脅他們。”

有數千名美國軍人在二戰期間因開小差獲罪,其中49人被判處死刑,大多數人被勒令服苦役。只有一名軍人被實際執行死刑,這位不幸的大兵名叫埃迪·斯洛維克,來自底特律,那是在1945年初。格拉斯寫道:“當時不是盟軍最高司令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應該對逃兵表示寬恕的時候。”

歐洲戰場的逃兵現象比太平洋戰場嚴重得多。在太平洋,你無處可逃。格拉斯寫道:“在歐洲,脫離前線的逃兵總數很少超過部隊總人數的1%。但對于身處戰斗現場的那10%軍人來說,逃兵的比例就高得令人擔憂了。”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之一是,“很少有逃兵真的是懦夫”。格拉斯還寫道:“對逃兵表現出最多同情心的人同樣是來自前線的戰士。”他說,二戰期間有太多的戰斗任務落在太少的人肩上。許多人就這樣崩潰了。拙劣的指揮往往是一個因素。格拉斯寫道:“任何連、任何營、任何師的高逃兵率都反映了指揮與后勤工作的失敗。不只開小差的人要負責任,指揮官也要負責任。”

戰士的心

格拉斯在書中集中關注了三名逃兵的經歷,這三個人分別在法國、意大利和非洲擅離職守。

其中一位年輕人來自美國布魯克林,他曾在意大利和法國追隨第36步兵師英勇作戰,后來身心崩潰。第二個人是英國詩人弗農·斯坎內爾,他在位于埃及的“穆斯塔法兵營”——一處嚴酷的戰俘營受過苦。第三個人是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農村男孩,他在開小差以前曾隨第2步兵師奮勇作戰,后來在解放后的巴黎干過犯罪的勾當。

文章指出,術語總是隨時代改變。在“創傷后應激障礙”一詞出現以前有“戰斗疲勞癥”。再之前,在一戰時,還有“炮彈休克癥”。伊麗莎白·薩梅特在有趣的《戰士心:在西點閱讀和平與戰爭》一書中說,上述同樣的東西還有另一個頗能引起共鳴的叫法,那就是“戰士心”。

《逃兵》一書竭盡所能講述了關于軍人心靈的許多事情。這本書印證了在二戰時擔任陸軍上校的查爾斯·麥克唐納曾經說過的一句真理:“描寫逆境中的美國大兵總能給你帶來豐富的體驗,不亞于描寫那些勝利光環下的軍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6766.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