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真相就是朝鮮戰爭爆發的復雜背景,這是一場亞洲特別是東北亞地區戰略利益格局的角逐,南北朝鮮都是受害者,中國自然也是無奈的受害者。
林彪并沒有因為懼怕美國而在帶兵出征問題上退縮;林彪在開戰起初的討論中表現出了他獨領風騷獨具慧眼的軍事家、戰略家和政治家素質。
朝鮮戰爭爆發后的1951年1月1日,金日成請求中國政府出兵。10月2日至10月5日,連續四天,毛澤東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出兵朝鮮問題。
剛開始,很多與會者投了反對票。
“主席啊,蘇聯為什么不出兵?蘇聯老大哥建國幾十年了,我們才建國幾個月,陳毅說得對,我們需要休養生息。
美國已經給我們信息,如果中國不出兵朝鮮,立即與中國建交。這可能是一個陰謀,但不失為一個機會。”
林彪認為:“朝鮮戰爭是斯大林挑撥東西方關系的一個陰謀,縱容北朝鮮襲擊南朝鮮,引發聯合國出兵北朝鮮。”
毛澤東問美國會不會過鴨綠江?
林彪認為不會。“美國想介入中國,早在解放戰爭后期就該有所動作。而我們當務之急是恢復國力,入朝作戰不是上策。”
“如果美國想侵略中國,我帶兵抗擊美國。美國侵華,在國際輿論上中國占上風。而我們現在入朝,面對的是聯合國軍,從世界輿論和中國本身的國力上看都是不明智的。而且朝鮮的地形不利于北朝鮮和中國,而有利于南朝鮮和有大批軍艦的美國。”
時任軍委作戰部一局副局長兼總參作戰室主任的雷英夫回憶:“林彪說,為拯救一個幾百萬人的朝鮮,而打爛一個五億人口的中國有點劃不來。我軍打國民黨軍隊有把握,但能否打得過美軍很難說。它有龐大的陸?哲,有原子彈,還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把它逼急了,打兩個原子彈,或者用飛機對我們大規?褶Z濫炸,也夠我們受的。最好不出兵,屯兵于朝鮮北部,看一看形勢的發展,能不打就不打。”
話說雖么說,林彪還是做好了入朝作戰的準備,換了住處,換了不宜出國的內勤。林辦工作人員接到通知,準備到朝鮮去。他們換了新軍裝(包括毛巾、水壺在內都無字)。
最終,毛澤東決定彭德懷掛帥。周恩來在主持軍委擴大會議上說:“如果林彪身體好,是不會叫彭德懷去的。”
林彪的司機回憶說:“10月8日,那天早上,我把林彪和葉群送到中南海,汽車在毛主席院子的南門停下。林彪和葉群下了車,走進了院子,然后和周恩來去機場,飛往蘇聯,之后周恩來回國,林彪留在蘇聯治病。”
抗美援朝決策:大部分高層不同意彭總迫不及待
核心提示:“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打這一仗。”元帥聶榮臻日后回憶,這是當天多數人的傾向……對于參戰,彭德懷確實顯得迫不及待。
“他的脾氣比較暴躁,生性倔強。”沈志華說,彭德懷在廬山會議“出事”后,金日成曾致電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贊同對彭的處理,并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其說。其實抗美援朝中,他很清楚,很多事并不由彭德懷決定。”談到這位中共高級將領后來命運的轉折,沈志華意味深長,“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多數人反對入朝參戰
1953年7月31日,平壤各界萬余人共同慶祝朝鮮戰爭勝利。大會當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舉行隆重授勛典禮,特授彭德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一級國旗勛章和金星獎章。
第二天,由金日成率領的朝鮮黨政軍領導人與數千民眾歡送,彭德懷胸佩勛章,手捧鮮花,離開了平壤。
“那場戰爭,毛澤東原想讓粟裕(時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掛帥,可粟裕因病不出。最后,由彭德懷擔任志愿軍司令員。但如果他不答應,毛澤東也不好下決定。由此看出,他對朝鮮戰爭也很積極。”
沈志華侃侃而談。他是華東師大歷史系終身教授、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朝鮮戰爭是他多年來傾力研究的課題。今年7月27日,是《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暨“抗美援朝勝利”60周年。沈志華口中的他,是指新中國首任國防部長、十大元帥排名第二的彭德懷。
1950年10月4日,毛澤東電召彭德懷,火速從西安趕到北京,商議是否抗美援朝。當時,他是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卷起開發大西北的圖紙資料就上了飛機。
當天下午四點來鐘,迎接他的小轎車直入中南海豐澤園——毛澤東與政治局委員們已在那里開會一個多小時。盡管全無思想準備,但坐定后,彭德懷立即意識到會場氛圍的不同尋常。很快,通過參會者發言,他領悟到會議議題。
“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打這一仗。”元帥聶榮臻日后回憶,這是當天多數人的傾向。反對的理由是,中國已經歷數十年戰爭,國民經濟蒙受重大損失,戰爭創傷亟待恢復,財政又十分困難。另外,國內還有部分邊遠地區與沿海島嶼尚未解放。而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新建的各級政權還不鞏固。況且,解放軍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美軍,更無制空權與制海權。……接近尾聲時,毛澤東談出自己的想法,“別人處在國家危急的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里也難過。”
彭德懷擔任志愿軍總司令
這一晚,彭德懷入住北京飯店309房間。18年后,1968年9月,頂著“反黨”罪名、已被關押的他,提筆寫道:
“當晚怎么也睡不著,……我想著美國占領朝鮮與我國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
“我把主席的四句話(別人處在國家危急的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么說,心里也難過)反復念了十幾遍,體會到這是一個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相結合的指示。”
“我想到這里,認為出兵朝鮮是正確的,是必要的,英明的決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我想通了,我擁護這一英明決定。”
對于參戰,彭德懷確實顯得迫不及待。10月12日,遠在莫斯科的周恩來發來壞消息,斯大林不愿派蘇聯空軍入朝配合作戰。面對猶豫的毛澤東,彭德懷稱“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并電令鄧華等人“出兵方案不變”。
195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致電,由彭德懷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此時他已秘密入朝6天,見過金日成,完成多項軍事部署。就在這天上午,在朝鮮溫井以北和雙水洞地區,志愿軍殲滅南韓軍隊千余人,首戰告捷。
一個月后,11月25日上午,隨軍翻譯毛岸英在美軍戰機轟炸時犧牲,彭德懷幸免于難。多年以來坊間傳聞,彭德懷后來在政治運動中飽經磨難,與此相關。
“那是人們的猜想,”沈志華一口否認,“毛岸英犧牲后,時任總參作戰部部長李濤曾專門上報中央軍委,證實毛岸英赴朝與彭德懷沒有關系。當時,李克農、聶榮臻等人商量,彭德懷此去,要跟蘇聯高層接觸,需要一個好翻譯。他們想到了毛岸英。他俄語好,人又可靠,高級機密不會泄露。于是毛岸英臨時頂替另一人選,第二天上陣。毛澤東知道這些情況。”
他又補充:“領袖人物,這個心胸還是有的。”
與毛澤東有摩擦,與金日成有分歧
朝鮮戰爭分五次戰役,其間彭德懷與毛澤東不是沒有摩擦。
第二次戰役,志愿軍將美軍打到三八線,就下一次戰役時間與是否過三八線問題,他曾給毛澤東發電報:
“如能殲滅南朝鮮1、6兩師,美24師,騎1師或給予殲滅性打擊時,我即將越三八線相機取得漢城。如上述敵人不能給予殲滅性打擊時,即使能越過三八線或取得漢城亦不宜做。因過遠南進,將敵驅至大邱、大田一帶,會增加以后作戰困難,故擬在三八線以北數十里停止,讓敵占三八線,以便明年再戰時殲滅敵主力。”
兩次戰役后,志愿軍傷亡慘重。同時,當地已入冬,戰士們沒有冬裝,出現嚴重凍傷,這些都讓彭德懷很焦慮。在電報里,他沒直說不好繼續作戰,但透露“此役結束后,需補新兵。……目前,糧、彈、鞋、油、鹽均不能按時接濟,主要原因是無飛機掩護,鐵道運輸全無保證,隨修隨炸”等。
對他的軍隊休整過冬方案,毛澤東密電指示,過了三八線再休整。于是他又回電,大意是說,打過三八線,估計問題不大。你讓我過,我就執行你的命令,但將來能否守住,我沒有保障。
“這話里面就蘊藏一點不馴服。”沈志華說。
戰局發展果然應驗了彭德懷的判斷。“第三次戰役雖突破三八線并攻占漢城,但聯合國軍是主動撤退的,中朝聯軍除占了些地盤,沒對敵人作戰部隊造成什么創傷。鑒于此時志愿軍在戰場上已成強弩之末,他于1951年1月8日命令部隊停止進攻,全軍休整。此舉引起朝鮮方面強烈不滿和反對。”
如果像庫明斯所說,1946年末有一部分朝鮮部隊、1947年4月又有3萬余部隊被派往中國東北,那么他們是什么時候返回朝鮮的呢?從朝鮮兵力變化來看,他們回歸的時間應該是在1949年7月以后,但如上所述,回到朝鮮的朝鮮人部隊是在中國東北組建并發展壯大的,并不是由從朝鮮直接派遣的部隊所組成的。
1949年7月正是朝韓以三八線為界嚴峻對峙的時期,也是朝鮮針對韓國的進攻進行防御準備的時期。而此時中國的局勢已經明朗,中共奪取全國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朝鮮派遣的軍隊仍在中國參加戰斗是不大可能的。如果朝鮮向中國派遣軍隊的話,他們應該在兩個朝鮮師入朝之前回歸。但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其他朝鮮人部隊回國的跡象?梢哉f,朝鮮根本沒有向中國派遣過軍隊。
當然,這并不是說沒有一個原住在朝鮮的朝鮮人到中國參加解放戰爭。一本在中國出版的書這樣寫道:“雖然不多,但也有在朝鮮北部地區的青年自愿參加朝鮮義勇軍。特別是在滿洲地區朝鮮族比例相對較低的南滿地區開展擴軍工作的朝鮮義勇軍第一支隊也在朝鮮的北部地區招兵。”也就是說,朝鮮北部地區有一些朝鮮人加入了朝鮮義勇軍,但這并不意味著朝鮮正式向中國派兵。
那么,美軍情報中為什么有朝鮮派兵到中國的記錄呢?這是因為他們將1946年下半年撤退到朝鮮境內休整的中共軍隊(包括朝鮮義勇軍)重返滿洲的情況,經由朝鮮地區的中共軍隊在南北滿之間或關內關外移動的情況,(78)以及為防止意外朝鮮軍隊向朝中邊境移動的情況,錯誤地當作朝鮮向滿洲地區派遣軍隊所致。
綜上所述,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人部隊回朝鮮堅定了金日成武力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決心,但蘇聯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都不是以支持朝鮮武力統一計劃為目的。以中國同意將原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朝鮮師回朝鮮作為“三國同謀論”的重要依據是站不住腳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6771.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