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第101空中突擊師
美國陸軍第101空中突擊師由于其軍服臂章上有一個正在嚎叫的白色鷹頭,被稱為“鷹師”或“嚎叫的鷹”。1944年,該師在諾曼底連續戰斗33天,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阿登戰役是101空降師的光輝頂點之一。德軍精心策劃的阿登戰役給盟軍部隊造成了重大打擊。101空降師作為機動部隊迅速馳援,頑強地抵抗住強大德軍的包圍。
美國第82空降師
第82空降師是美軍組建最早的空降部隊。1943年7月9日晚,150架滿載82空降師505團傘兵的C-47運輸機朝西西里島飛去。由于指揮和通訊方面的失誤,這支部隊遭到友軍誤擊,23架飛機被擊落,37架被嚴重擊傷。一個多月后,該師率先為美軍在納粹控制下的歐洲大陸奪取了第一座大城市———薩勒諾。在諾曼底戰役中,82師與101空降師及英軍第6傘兵師加入了首輪進攻部隊的行列。該師持續作戰33天,共殲滅德軍3個師,擊潰2個師,完成掩護步兵登陸的任務,而自己也從11770人減員到5492人。
美國第1步兵師
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是陸軍主力部隊之一。1944年6月,第1步兵師在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中主攻“奧馬哈”灘,這也是整個諾曼底登陸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場血腥苦戰。在此次戰斗中,第1師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一天內3000人傷亡。諾曼底登陸作戰結束后,第1步兵師繼續向北推進,突破“齊格菲防線”,攻入德國本土。在二戰中,第1步兵師共傷亡21023人,但俘虜敵人10萬人以上。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
1942年7月31日,陸戰1師1.6萬人搭乘特納海軍少將指揮的南太平洋登陸艦隊,從斐濟島出發,向瓜達爾卡納爾島駛去。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一場空前殘酷而激烈的大搏殺。此役美日海軍各損失航空母艦2艘,參戰的6萬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官兵有1600人陣亡,4200人受傷。島上的3.6萬日軍,陣亡及失蹤1.4萬人,病死9000人,被俘1000人。當然,這些數字不包括雙方在支援瓜島作戰中損失慘重的海軍和空軍傷亡人數。陸戰第1師還參加了1945年3月的沖繩島戰役。
德國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衛隊”裝甲師
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衛隊”裝甲師是納粹德國王牌中的王牌。二戰爆發后,該師參加了從入侵波蘭開始的德軍幾乎所有重大軍事行動,一直馬不停蹄地轉戰于東西兩線。在戰場上,這支部隊作戰兇猛,槍殺戰俘,濫殺無辜,手段極其殘忍血腥。1945年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后,包括師長奧托·庫姆在內全師只剩下1682人。該師在破壞了所有裝備后向奧地利境內的美軍投降。
德國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
帝國師被公認是武裝黨衛隊的頂尖王牌,像“阿道夫·希特勒衛隊”一樣,帝國師的成員都是納粹眼中種族、意識形態和軍事方面的“精英”。二戰爆發后,帝國師參加了除挪威和北非外的所有重大戰役,特別是作為唯一的黨衛軍師級戰斗部隊參與了進攻莫斯科的“臺風行動”。
德國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
1942年年初,“維京”師協同第13裝甲師和第125步兵師向高加索地區發起進攻并進入羅斯托夫、庫班以及特拉克特河地區。1944年年初作戰中,“維京”師被蘇軍包圍在“切爾卡瑟口袋”,盡管它最終沖出了包圍圈,但代價是損失了所有的裝甲車輛和大量其他裝備,包括人員的慘重傷亡。1945年5月該師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向蘇軍投降。
德國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
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又稱綠心聯隊,是二戰期間德國一支頂尖的空軍王牌部隊。該聯隊中擁有大批一流的王牌飛行員,其中戰績最高的是年輕的中尉奧托·基特爾,他同時也是保持FW190型戰斗機最高空戰記錄的王牌飛行員。而保持德軍中一天內擊落敵機最高記錄的是該聯隊第9中隊的飛行員埃米爾·朗格。1943年12月,他在3個星期之內打下72架敵機,包括一天之內打下18架。
英國第7裝甲師
英國第7裝甲師有“沙漠之鼠”之稱。在北非戰役中,該師在蒙哥馬利元帥的統帥下與德國名將隆美爾周旋,參加了阿拉曼等一系列重要戰役,最終打敗了納粹德國的非洲軍團,為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立下了奇功。此后,它又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
蘇聯第62集團軍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第62集團軍在市區防御作戰中,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數倍于己的德軍部隊。斯大林格勒會戰勝利后,第62集團軍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1943年夏季,崔可夫指揮近衛第8集團軍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了猛烈反擊,最后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此后,該軍參加了解放蘇聯本土的歷次會戰。
二戰期間日本強大的空軍犯下做了三大愚蠢行為
據最新美國《空軍》雜志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擁有世界一流的戰機,被稱之為“銀色子彈”。然而二戰期間,日本軍方在使用空中力量過程中犯下了一系列愚蠢的錯誤。他們所做的蠢事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美國取得了太平洋戰場的最終勝利。時至今日,日本航空兵在使用空中力量時犯下的錯誤仍對現在的空軍有著警示作用。
愚蠢一
認為只需投入少量優秀戰機便可勝利
一流的戰機和一流的駕駛員讓日本軍方領導人相信,只需投入少量由優秀飛行員駕駛的戰機便可贏得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勝利。
二戰前,通過從外來資源中吸收對自己有益的養分,進而生產和制造出本土版本,日本工程師僅利用從1911年到1936年這短短20多年時間就讓日本飛機制造業發生質的變化--從只能制造普通雙翼飛機到打造出世界一流飛機。
日本航空工程師奉命設計出能夠滿足軍事哲學新原則戰機,即未來所有戰爭都要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日本戰機需要做的就是射擊和轟炸。到1940年,日本已經生產出在很多性能參數方面趕超其他國家的作戰飛機,其中包括三菱A6M零式戰斗機、三菱G4M轟炸機、愛知D3A俯沖式轟炸機以及中島B5N魚雷轟炸機。其中,三菱A6M更被稱之為日本空軍力量中的“銀色子彈”。
1944年,王漢勛在桂林犧牲。
綜合各方資料,鄧從凱在此戰中的表現也有一點爭議——因為鄧所在的第29中隊是稍晚到達戰場的,他的確被目擊沖向日軍轟炸機方陣,并將其帶隊長機擊落。但因為奧田所在的第一方陣此前已經遭到第27中隊的猛烈打擊,鄧從凱沖擊的可能是日軍的第二方陣,被他擊落的日軍領隊轟炸機應該是鹿屋航空隊第3中隊中隊長細川直三大尉的座機。
有一種說法認為奧田的座機是被27中隊的一架D-510戰斗機用20毫米機炮擊中右翼根部,而后油箱起火而墜落的。而日軍的說法更為奇妙,稱奧田的死是“自爆”,也就是中彈起火后向下俯沖,試圖撞擊中方地面目標。日方飛行員形容他的飛機因為俯沖“自爆”的角度太大,把兩個翅膀都飛掉了,機身如同一根鉛筆一樣沖向地面。
這個描述,倒是和目擊者所見比較相似,中方稱這架敵機墜落時沒有落地翅膀就如同樹葉一樣飛掉了。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微妙的地方需要注意。
那就是奧田的座機并不是撞毀在成都的軍事或民用目標上,而是撞毀在成都以東80公里的稻田里。所以,他不可能是所謂的“自爆”——用自己的飛機撞擊稻田,這種死法虧“轟炸之王”想得出來!
鄧從凱的座機,就墜落在它的附近。
根據這一點,我對此戰的看法是這樣的:奧田很可能是在空戰中被27中隊的D-510戰斗機擊傷,而后試圖帶傷脫離戰場——以96式的巡航速度,它可能堅持了十來分鐘才能飛到墜機地點,如果考慮到發動機受損,可能飛的時間更長。鄧從凱發現了這架負傷逃走的敵機,駕駛他的伊-15比斯從背后追了上來,用一陣猛烈的掃射打死了奧田機的駕駛員——失去控制的奧田機因此才能玩出鉛筆加樹葉式的墜落動作來。
但是,因為鄧是從敵機后方進入,這里正是936式背部自衛炮塔的射擊范圍,鄧的飛機也同時中彈墜落,于敵同歸于盡。否則,兩機很難這樣湊巧墜落于同一地點。
不管當時的細節究竟是怎樣,我們只知道奧田的死對日軍震動很大。
日本海軍航空兵名將入佐俊佳(后來的大鳳號航空部隊指揮官)聽到奧田的死,黯然摘下了自己的軍銜章,說道:“我出擊的時候就不帶任何表明身份的東西了,死了,就無名地死掉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4724.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