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西楚霸王項羽,一代梟雄終歸一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姓項,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羋心(或稱熊心)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項羽的勇武天下無敵(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項羽身長八尺有余( 《漢書》中記載為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項羽是項燕的孫子,楚國的貴族,有兩說。一說是項羽家族乃楚宗室。項姓,原本來源于楚國王室羋姓,后被封于項地,所以姓項。另一說是項羽家族原本乃魯國貴族,世代為楚國將領。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項羽本人據載是重瞳,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是中國傳統上認為的圣人異相,之前重瞳者,有傳說帝王舜與春秋五霸的晉文公。

《史記?項羽本紀》說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逼涫甯疙椓阂虼瞬粷M他,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庇谑琼椓航趟,但項羽學了一點后便不肯繼續學習下去。 后來項梁因為殺了人,連同項羽逃亡到吳中(今江蘇南部)躲避仇人。秦始皇巡游會稽時,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羽說“彼可取而代也”,嚇得項梁急掩其口,從此項梁對羽另眼相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到了九月,會稽太守打算反秦,找項梁商議,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會稽太守,自行舉兵反秦,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項梁自任為會稽守,項羽則任裨將。 后來項梁率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兵力增至六七萬人,進駐下邳。 項梁采納范增的建議,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孫羋心,立他為楚王,仍號懷王,以爭取楚人民心。

項梁后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章邯其后率軍攻趙,大敗趙軍,趙王趙歇退至巨鹿(又名巨鹿)。 楚懷王自定陶之敗后遷至彭城,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并封項羽為魯公。

宋義軍到達安陽后停止前進,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項羽建議進兵,但宋義不接納,項羽便殺了宋義,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擁立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稟報懷王,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前207年,項羽進兵巨鹿,先遣英布等率二萬人渡河擊秦軍,項羽隨后率其余楚軍渡河,命令部下在渡河后砸碎鍋子與鑿沉船只,意謂不得勝就死,后世稱之為“破釜沉舟”,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最后項羽九戰九勝,據《史記》記述,楚軍無不以一敵十,大破秦軍三十萬。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項羽轅門召見時,全部嚇得跪行,無一敢抬頭看項羽。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

秦將章邯其后率所部向項羽投降,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于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余萬人,但沒有殺章邯、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
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一步占領秦都咸陽,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而劉邦只得十萬人。范增游說項羽鏟除劉邦,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但席間沒有殺他,劉邦平安離去,后世稱此宴為“鴻門宴”。 前206年,項羽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


霸王項羽自立為王

這時有人勸說項羽留駐關中,可成就霸業,但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雖然項羽名義上是楚懷王的臣下,這時的懷王已不能約制項羽。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另自行分封天下,把一些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封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秦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亦受封為王,各有其領土。項羽又改動以前六國的王的領土和封號。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 項羽不久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 項羽改動六國封地的舉動,令一些人不服,齊、趙等國在分封不久便發生動亂。

前206年,漢王劉邦出兵占領關中,項羽因在齊地用兵,沒有全力攻擊劉邦。前205年,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占領彭城,項羽聞訊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十萬人,睢水中的尸體甚至堵住了江流,劉邦僥幸逃脫。

項羽率兵向西追擊,漢軍堅守滎陽,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前204年,滎陽危急,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劉邦趁機西逃,項羽知道中計后大怒,燒死紀信,楚軍不久攻占滎陽。
此后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彭越也率領部眾侵擾楚軍后方,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

前203年,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不久背約,出兵攻楚。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后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終于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

項羽之死

前202年初,漢軍三方共四十萬在垓下包圍了糧食不足的項羽軍隊,并讓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讓項羽軍誤以為他們的家鄉已經被漢軍掌握。這“四面楚歌”心理戰術,使項羽的軍隊軍心渙散。項羽和他寵幸的虞姬在此際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后,項羽率精銳騎兵決定突圍。

項羽率八百余人突圍,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舍。渡過淮水以后,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項羽在陰陵迷路,向路邊的農夫問路,農夫謊報路徑,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

項羽到達東城時只剩28騎,被漢軍騎兵追至。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于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并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然后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漢軍的騎將“人馬俱驚,辟易數里”。由于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只能分散軍隊包圍。項羽又突然沖下去,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傷近百人,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兩個,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斗力的證明。

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如今竟無一人可以回來,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所以不肯渡江。項羽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最后楚軍全部戰死,項羽獨自力戰漢軍,殺數百人,但也受了幾十處傷。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便說“聽說漢用千金的價格、萬戶侯的地位懸賞我的人頭,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然后自刎而死。項羽的尸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他們各自得到獎賞。項羽死后,西楚其余地方皆向漢投降,因項羽封魯公,故魯地遲不肯降,直到漢軍出示了項羽首級之后。之后,漢王劉邦在谷城(在今山東省內)以魯公禮安葬項羽,并親為發哀,哭之而去。

垓下之戰

漢四年八月,與漢軍對陟于廣武的楚軍糧盡;而劉邦也沒能調來韓信、彭越等人的軍隊,無法對楚軍進行最后的合圍。于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隨后,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當劉邦打算率軍西返之時,張良、陳平卻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后發動偷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于是采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

五年十月,劉邦親率二十多萬大軍追擊十萬楚軍至固陵(今河南太康)。但此時,韓、彭二人沒有一個出兵配合劉邦。項羽知道后大怒,于清晨在此地發動突然反擊,斬殺漢軍近兩萬余人,再次將漢軍擊敗。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并筑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一次合圍了劉邦。

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張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于是,劉邦采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于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營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后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齊王韓信親率三十萬大軍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后西進,于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后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并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判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后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多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七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后撤。

漢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五路大軍于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基本完成了對10萬楚軍的合圍。劉邦立刻任命韓信為聯軍統帥,指揮大軍作戰。韓信命劉賈、英布軍自南將楚軍外圍出路全部封閉,命彭越軍自北封閉通路,韓信軍三十萬于劉邦本部軍主力則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萬楚軍發起進攻,展開決戰!當時的情況,楚軍處于絕對劣勢:
一、西楚國位于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萬楚軍成為絕對的孤軍;
二、楚軍缺糧已經幾個月,士兵饑餓,軍隊根本沒有半點補給;
三、漢軍聯兵約七十萬,且精力飽滿、糧食充足、士氣旺盛,而項羽孤軍十萬,連續久戰疲憊,決戰之時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軍剛從廣武前線上撤下來,未經補給,多為穿著夏秋季的裝備,寒冷饑餓,士氣潰散;
四、漢軍分五路有秩序推進,先占楚土,再行合圍,步步為營,包圍圈完善,楚軍難以發動突然性的反攻;
五,楚軍離江東五郡距離遙遠,即使沖破包圍圈,也很難在漢軍的追擊下及時回到己方領土,可以說是“突圍無效”。

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韓信三十萬主力于劉邦本部軍二十多萬合兵一股,排出五座連陣,向盤距于垓下困守的十萬楚軍發起了最后的進攻!韓信率主力大軍五、六十萬,排出了這樣一個陣形:韓信親率三十萬大軍居中,為前鋒主力;將軍孔熙率軍數萬為左翼;陳賀率軍數萬為右翼;劉邦率本部主力尾隨韓信軍跟進,將軍周勃率軍斷后。而項羽方面,對于楚軍而言,現在的情況即不能守、也不能退。后勤斷絕、無糧而守,無異于坐以待斃,等死!后退則江北四郡皆已經被占,無路可退;退回江南則路途遙遠,且道路被劉、英軍所阻,必陷于漢軍前后夾擊之中,一樣是死路一條!

當時的項羽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以一次楚軍最擅長的強力突擊突破韓信三十萬前軍直接打掉劉邦這個中心指揮系統,以此擊潰敵軍,扭轉戰局!而韓信的心中也應該十分清楚,楚軍除了靠一次斬首突擊之外根本是別無他法。所以,韓信故意將自己的指揮部設在三十萬大軍所組成的數道鐵墻的最后方,后面緊挨著劉邦本部十幾萬大軍,最后面是周勃軍;同時左右方各有孔熙、陳賀兩個大陣配合。


韓信的這種排陣方法道理很簡單,項羽若想發動進攻突破了三十萬大軍的戰陣本就很不容易,他躲在最后就能使自己的指揮部盡可能必免被打掉;而如果項羽突破了三十萬大軍的戰陣、則其可以迅速回退至劉邦十萬主力的保護之中,繼續保持指揮系統的存在;如果連這也被突破,那就由周勃的后軍負責掩護劉邦和韓信二人逃離戰場;而最重要的是其左右兩翼的兩個大陣,項羽一旦發動中央突破戰術、向聯軍指揮部發起進攻,則左右軍可以趁機向楚軍后方迂回、改進楚軍側后,以遷制楚軍的中央突破。這場戰斗楚軍能否勝利,只能取絕于項羽的一次沖鋒能否在漢軍左右軍完成迂回以前得手。如果漢軍左右軍完成迂回前漢軍的指揮系統還存在,那么楚軍就將失敗。

這一點,雙方主帥都非常清楚明白。老實說,無論此戰的結果如何,這一仗的藝術美感都不高,雙方都談不上什么出色的戰術運用。就這樣,戰斗打響了:

首先,韓信率五陣大軍先行向楚軍發動挑腥性進攻。項羽立刻率十萬楚軍發動中央突破作戰,矛頭直制韓信本部。項羽親自率軍出擊,沖鋒在前,楚軍以騎兵在前、步兵在后隨其沖鋒。漢軍接戰,前陣立刻被擊潰。韓信立刻命令大軍后撤,以三十萬大軍為屏障掩護指揮部和劉邦的十萬人馬向后退去。漢軍且戰且退,楚軍則是繼續孤注一擲的瘋狂突擊,項羽本人更加是一馬當先,沖鋒速度之快甚至將十萬楚軍將士統統甩在了后面,連楚軍騎兵都沒有一人能趕上。一路上,漢軍如烏云一般層層疊疊,一眼望去,滿上遍野。項羽率十萬將士猛打猛攻,連破漢軍數道防線,三十萬大軍潰散一半多,一路之上無人可擋,直殺向韓信本人。

而另一方面,當韓信以前陣為屏障掩護劉邦軍回撤退避的同時,孔熙、陳賀所率的左右兩軍也自楚軍左右兩側進行著迂回機動,其意思便是為了節制楚軍進攻側翼、分離楚軍騎兵步兵之間的配合、遷制楚軍進攻。

經過半日撕殺,楚軍破軍無數,韓信的前軍幾乎被打成了廢渣,但項羽依然沒能突入漢軍指揮部,韓信始終不斷的向后退卻,始終沒有出現在項羽面前。而項羽過于猛烈的沖鋒,卻明顯拉開了軍隊前后的距離。當時的楚軍,項羽本人脫離全軍沖風在前、沖開敵軍一道道兵列線;后面是速度較快的主力騎兵急趕項羽、并將被項羽本人打開缺口的漢軍散兵一一沖散踏過;而最后面的是速度最慢的步兵部隊,他們與未被騎兵踩死的漢兵一邊撕殺一邊繼續追趕騎兵。楚軍隊形越來越散、越拉越長,已經漸漸失去了緊密的隊形和互相之間的配合。

戰至下午,漢軍中軍一退再退,左右兩軍迂回急進,終于完成了前后夾擊之勢。漢軍左右軍隨之投入了對楚軍后方則翼的進攻,以緊密的陣形兩面壓來,迅速合圍了落在后面的楚軍步兵。楚軍將士殊死抵抗,兩軍官兵絞斗在一起,立刻陷入交戰狀態,將楚軍步兵、騎兵一分兩半,楚軍攻勢隨之被遷制。項羽不得已,只好率殘存騎兵回師而去、救援步兵。

當得知左右軍完成迂回并發動了對楚軍后方步兵的進攻之時,韓信隨即組織反擊,并將劉邦主力以及所剩的全部中軍投入反沖擊。

漢軍向項羽和楚軍前鋒騎兵反撲而來。數十萬漢軍向楚軍發起了前后夾擊。項羽見勢不妙,立刻率全軍向反方向突圍,沖開漢左右軍的包圍,退回營中。此戰,楚軍陣亡四萬余,被俘兩萬,被打散兩萬,僅剩不到兩萬傷兵隨項羽退回陣中,漢軍亦傷亡十幾萬,付出了遠高于楚軍的代價。
隨后,韓信率領全軍收攏此前被楚軍沖散的部隊全數壓上,徹底包圍了楚軍大營。此間還殲滅了被打散的兩萬余楚軍,沒有給項王收攏散兵的機會。 至此垓下決戰到此結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7485.html

相關閱讀: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