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朝戰后哪個西方國家迅速放松對華禁運 貿易額超二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朝鮮戰爭結束后,美國失去了敦促盟國執行對華禁運的借口,傳統上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迅速放松禁運力量,尤以英國最為突出。

萎縮的香港運輸業 資料圖

鳳凰衛視1月12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這場主宰了世界格局近五十年的意識形態之爭,將觸角伸向了各個角落。冷戰初期,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剛剛成立,那時候美國對華政策較為友好靈活,基本目標是為了“防止共產黨中國成為蘇聯的附庸”,因此,其對華貿易管制僅涉及禁運軍火、鋼鐵、車船等戰略物資,相較于蘇聯和東歐等國要寬松很多。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急轉直下,由限制貿易走向全面封鎖禁運,12月3日經總統杜魯門授權,美國商務部發布命令,要求美國所有準備向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出口的商品,必須辦理出口許可證。

次年5月,被美國操縱的聯合國大會,批準了對華禁運議案,美國政府隨后出臺1951年相互防御援助管理法,強迫受其援助的國家落實對華禁運,禁運給新中國的國民經濟恢復和支援朝鮮戰爭的物資供應,帶來了一定困難。到1951年5月,因被美國凍結資產,中國損失達3200萬余美元,私營廠商銀行損失約1000萬美元,一些傳統出口歐美國家土特產銳減,價格猛跌,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進口貨物價格大幅度地上漲。香港作為東亞的轉口貿易中心和中國進出口的重要管道,從一開始就是美國對華禁運之矛,所瞄準的目標,港英政府受其強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法令,禁止近兩百中商品出入香港,從戰略物資到生活用品無所不包。

禁運給香港的經貿帶來了致命的打擊,1951年,中國國內是香港轉口最重要的市場,香港對內地的輸出總額為16億港元,占出口總額的36%,到了1952年,該輸出額驟降至5.2億港元,比上一年下滑了67%。在這組數據的背后,是香港受傷深重的五金業,極度萎縮的橡膠業和停業者逾九成的運輸業。朝鮮戰爭結束后,美國失去了敦促盟國執行對華禁運的借口,傳統上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迅速放松禁運力量,尤以英國最為突出。1954年6月,中英發表聯合公報,建立代辦級的外交關系,1955年兩國的貿易額就達到了二戰以來的最高點,美國也在新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推動下,調整東西方貿易管制政策,放松對香港的貿易控制,而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禁運令,直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時候,才被廢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7384.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