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西漢王朝除了漢高祖劉邦是開國皇帝,繼劉邦以后,比較出名的皇帝有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以及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病已(后改名劉詢),而筆者認為除了西漢開國的漢高祖劉邦這個公認厲害的創業之君之外,當首推(漢)孝文帝劉恒。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
那我們究竟如何評價一個皇帝呢?我歸納為以下六個標準:
第一,心系天下,愛民如子,能廣施恩惠于民。
第二,有仁德不乏武略,不僅能夠以仁德為主,以法為輔治理國家管理臣下,克己守法不以情感干涉法律,又有能力抵御外敵。
第三,有權謀,不如人時能韜光養晦不爭一時之利,登大位能君臨天下。
第四,善于平衡各方勢力,鞏固政權,牢掌軍權。
第五,善于傾聽屬下正確意見,卻不偏信。
第六,背后至少有一個女人的支持。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漢文帝劉恒,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在高祖十一年的春天,已經擊破陳?的叛軍,平定了代地,便被封為了代王,王城就在中都(今山西省平遙縣)。孝文帝是薄天后所生,他在即代王位十七年的時候,也就是女后當政的第八年,就在這一年八月呂后逝世,呂后的家族呂產等人,欲作亂奪取劉氏政權,被漢朝大臣共同助殺,正好印證了高祖的“殺白馬立誓”:非劉氏為王,天下誅之。劉恒就在這場政變平息過后,在大臣的共同擁戴下順應天意即位為帝了,歷史稱(漢)孝文帝,廟號太宗。
而漢高祖劉邦當初有個八個兒子被封于王:長子劉肥為齊王(孝惠帝異母的哥哥),其余都是孝惠帝的弟弟,有戚姬之子趙王如意,薄姬之子代王劉恒,以及諸妃妾子梁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建。高祖的弟弟:劉交為楚王,侄兒劉濞為吳王以及非劉姓功臣番君吳芮之子臣為長沙王。代王劉恒是如何脫穎而出,被大臣推舉為皇帝的呢?當然這有運氣的成分,當時的客觀形勢以及代王劉恒本人為人,個人品質與其家族的客觀情況都不是沒有關系的。
在誅呂之后,誰能被推舉為皇帝,其實主要是功臣派起主要作用。我們先看看當時的局勢:功臣派:周勃(在典客劉揭游說下獲得大將印,奪呂祿兵權,隨后控制北軍),灌嬰(在滎陽統領著二十萬兵馬),陳平(足智多謀),襄平候紀通(在誅呂中,協助周勃持符節守北軍)……等。
皇族:齊王劉襄(諸侯中實力最強,詐奪瑯琊王的兵力,呂后死后,準備起兵攻打滎陽),朱虛候劉章(在皇宮掌兵千人誅殺了呂產,命令士兵追捕呂氏,無論男女老少皆殺之,協助捕斬呂祿,鞭殺呂?,殺燕王呂通等),東牟侯劉興居(與太仆汝印候騰公將漢少帝逐出皇宮),瑯琊王劉澤,淮南王劉長…….等。
由于功臣派,掌握了南北軍,又有灌嬰的二十萬兵馬扼守滎陽(后面率軍回長安),齊王劉襄等諸侯的兵馬也入不了長安城,呂氏被誅滅后,諸侯中有可能當皇帝的都在等待最終的推舉結果,而大臣們最終選舉了家族勢力最弱(以為最容易控制的),而且名分上是高祖劉邦的四兒子,目前年紀也是最大的劉恒為皇帝。
可見劉恒能當上皇帝可以說有運氣,出身,個人的為人,個性品質以及當時的客觀形式所促成,我們姑且稱為順應天意吧,因為后來證明漢文帝劉恒的確是皇帝最適合的人選。
那我們來看看為什么文帝劉恒會是在劉邦以后,可以稱得上漢朝最厲害的皇帝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7323.html
相關閱讀: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