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京師
土木堡之變的消息傳到京師后,舉朝震動,城內人心惶惶。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皇帝異母弟弟?王朱祁鈺監國,召集朝臣商議戰守大計。以徐有貞為首的一些大臣主張還都南京;而主張抵抗的兵部侍郎于謙則以宋朝南遷的故事為反對遷都,并對皇太后曉以遷都的利害,征得皇太后的支持。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人都贊同于謙,廷議乃決定固守北京。
積極備戰
穩定內部
八月二十三日,于謙等人針對當時的危急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誅除宦黨,平息民憤。明廷將招致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抄家滅族,打擊宦黨的氣焰,初步穩定了內部;其次,八月二十九日,文武百官請皇太后改立監國?王為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當時,也先挾明英宗作為攻城略地的政治工具。于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口號。擁立朱祁鈺即位,這樣即使也先的陰謀不能得逞。再次,舉薦人才,調兵遣將,妥善安排。原大同副將石亨在“土木堡之戰”中戰敗,單騎逃回,被貶官下獄。于謙認為,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而且戰敗的主要責任不在他。于是將其釋放,并委任以京師總兵官的重任,統一指揮京師步兵部隊。在后來的北京保衛戰中,石亨指揮有方,英勇作戰,戰果顯著!罢摴Γ酁槎,晉侯”。同時,另以名將指揮京城的火器部隊、騎兵部隊和鎮守大同、宣府、居庸關、紫荊關等重要關口,并嚴懲了一批貪生怕死、玩忽職守的將校。另外,于謙還改革了軍制,把傳統的“三大營”改為10個團營,使其更加適應防御作戰的需要。經過一個多月的整軍備戰,明軍兵精糧足,士氣大振,嚴陣以待。
作戰部署
按照明朝的體制,兵部尚書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為此,明代宗專門下令,授予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營將領皆接受其節制。將士凡有違抗軍令者,于謙有先斬后奏之權。于是,于謙擔負起了全權指揮北京保衛戰的重任,其地位僅次于皇帝。又便于統一部署,共同抗擊瓦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積極備戰;于謙注意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將領。同時,從各地調來兵力,日夜趕造武器,裝備軍隊。在北京周圍。布置兵力,嚴把九門。注意日夜操練軍隊,迅速地提高戰斗力。隨后兩京、河南、山東等地的勤王部隊也陸續趕到。于謙嚴整軍紀,并選撥新進將領操練軍兵,分守九城,并命令邊防部隊加緊修固沿邊大小關隘。
這樣,逐步形成了一個依城為營,以戰為守,分調援軍,內外夾擊的作戰部署,準備與瓦剌軍決戰于北京城下。
后勤保障
于謙認為,土木堡之戰的失利,犯了許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后勤保障沒搞好是重要原因。20萬明軍長期在風雨中輾轉,軍糧不備、軍械不習、運輸不及時,連唯一的飲用水源都被切斷,在人饑馬渴的情況下,是不能打勝仗的。因此,于謙上任后,首先實行正確的后勤方略,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做好后勤準備。
在人力準備方面,著重整頓、充實京軍。京軍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覆沒后,京城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隊。為了迎接戰斗,于謙重組京軍。他急調兩京、河南的備操軍,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以及浙江兵來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數萬人迅速增加到22萬多人,形成了兵力數量上對于瓦剌軍隊的優勢。并派監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員,前往京畿、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員,進行應急訓練,以備補充。
在武器裝備的籌措方面,于謙也想盡了辦法。當時,京城軍中僅有1/10的將士有盔甲,兵器也嚴重不足。為此,他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緊趕制,一面將南京庫存兵器的2/3,共126萬件調入北京,補充守城部隊。還派出人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頭盔9000余項、甲5000余件;神槍(火槍)1.1萬余桿、神銃(火銃)2萬多只,神箭(火箭)44萬枚、火炮800余門。并更換了明軍的戰服、軍旗等。
在糧食儲備和運輸方面,當時,供應北京的糧食有數百萬石儲備在東郊的通州,可供京師軍民一年的食用。由于短期內無法將其運到北京,有人擔心被瓦剌利用,主張將這些糧食燒毀。于謙不同意。他認為,這些糧食是寶貴的財富,是京城保衛戰的重要物質基礎。如果沒有糧食,軍隊就會不戰自潰。因此,它采用了一切措施運糧。除官府征用的500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車輛前往通州運糧。并提出,對運到北京20石以上糧食的人,除運費外,另發白銀一兩,以資鼓勵。重賞之下有勇夫。在于謙的督促下,運糧隊伍川流不息,晝夜往返。不幾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運進京城并儲備起來,從而使軍心大振,也穩定了民心。在此基礎上,于謙還下令,官兵皆預支半年祿餉,眾從皆歡呼雀躍。
發動群眾
在發動群眾支前方面,于謙將全城軍民都動員起來,備戰備荒。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進行訓練;I集了大量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備戰時急用。組織力量加固北京周邊45里的城墻,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陽、宣武、東直、朝陽、西直、阜成、德勝、安定9門,特別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把城內側由土筑改為磚砌,并深浚了城壕,加強了城防。同時,命令工部組織人員在城墻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面城墻上綁上沙欄木,共設置門扉11000余個、沙欄木長5100余丈,進一步增強了北京城池的防御性能。為了進一步發動群眾,于謙還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和山西、河北等地民眾,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瓦剌軍隊,切斷其后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5582.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