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落后的時候,中國總是伸出有好之手,幫助日本進步,比如在秦始皇時期,中國的一部分祖先就到達了日本,帶去了鐵器,讓日本從石器時代,跨越青銅器,直接邁入鐵器時代;在唐朝時期,日本還是奴隸社會,是中國傳播了先進的文化,讓日本有了大化改新,走入了封建社會。在元朝時候,雖然忽必烈發動南宋遺民進攻日本失敗,大部分中國人留在了日本,被當做奴隸,但是同樣帶去了先進的軍事,讓日本的軍事從村民械斗進入了真正的軍事戰爭。
反觀日本,日本一旦有所進步,就開始想進攻中國,占領中國,盤點起來有三次,第一次是明朝萬歷年間,日本進攻朝鮮,妄圖通過日本進入中國;第二次是甲午中日戰爭,掠奪中國的物資成為其發展的動力;第三次,是民國建立之初,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讓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夭折;第四次是侵華戰爭,打斷了民國黃金十年的發展。
日本一直成為中華民族的政治毒瘤,它像魔咒一樣籠罩在中國的上空,中國要想真正站起來,必須要破除這魔咒,所以中國政府把12月13日這一天定為國家公祭日,其實也是我們的國恥日,不僅僅是為了紀念中國同胞遇難,也是為了不忘過去中國遭受日本欺辱的那一段段血淚,勿忘國恥,更是為了永遠記住并要破除中日之間那些不堪回首的魔咒史。
下面小編帶您一起看一看這三次打斷中國崛起的三次侵華。
一、明朝萬歷一次價值昂貴的援朝抗日戰爭
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令日本戰國精英群雄傾巢入侵朝鮮,旬日之內,朝鮮三都淪陷八道瓦解,覆亡只在旦夕之間。應朝鮮李朝所請,宗主國明朝大舉派軍援救朝鮮,中日之間第三次大規模碰撞就此展開!在這場決定亞洲今后三百年命運的決斗中,擁有大量火器的雙方軍隊演繹了史上首場近代化國際戰爭。七年之后,損失慘重的日軍被徹底逐出朝鮮半島,豐臣秀吉氣病交加而亡,在明朝大軍凱旋之日的獻俘儀式上,萬歷皇帝對數十個藩屬國宣布:“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萬歷朝鮮之役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由于此役,明朝一方在二十年內無力進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強大,最后對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脅。由于此役,朝鮮從亡國到復國,付出了數十萬軍民傷亡的沉重代價。
由于此役,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徹底垮臺,日本從此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因此,從長遠來看,萬歷朝鮮之役實際上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這場戰爭前后湊一塊7年。明朝方面雖勝,但卻帶來了嚴重的后果:戰爭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戰爭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實力,為一些少數民族首領發展勢力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潘州的楊應龍趁機發動叛亂、建州的女真迅速崛起,等等。已陷入全面政治經濟危機之中的明王朝,在戰后不到50年終告滅亡。
二、改變歷史航向的中日甲午戰爭
由于在1894年和日本的戰爭中,中國大敗。中國的十年洋務運動被打斷,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也標志者中國的洋務運動失敗,中國邁向近代的路程生生被打斷。大清帝國的真正主人慈禧老佛爺,不得不批準了特使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的《馬關條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9636.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