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日本軍官奇遇記:被俘八路軍 最后成朝鮮將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44年11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濱海軍區發動了莒城戰斗,獲得重大勝利,不僅繳獲了武器彈藥,還抓獲了日軍俘虜,其中一名個子不高,白白凈凈的17歲的日本小軍官特別引人注意。被俘時,這名日本小軍官用手緊緊護著一架照相機。大家都非常好奇,納悶這個日本小軍官槍都丟了,還拿著照相機干什么呢?

在審訊中才知道,這名被俘的日軍小軍官并不是日本人,而是朝鮮人。他幼年時被送到日本去學習,在日本被征召入伍,從事文化工作。

這名小軍官雖然是俘虜,中文說得不好,卻寫一手好漢字,光唐詩就能默寫不下100首,他一筆一畫的專注神態,引起了八路軍濱海軍區莒南獨立營副營長朱仲祥的注意。朱仲祥入伍前有文化,在家鄉自家開辦的中學當過校長,他頓起惜才之心,覺得這個人可以教育過來為我們所用,不僅可以教戰士們學文化,還可以在同日軍戰斗時做反戰宣傳。于是,這個日本小軍官連同他手中的照相機和全套沖洗照片的設備便一起走進了八路軍濱海軍區莒南獨立營。

在莒南獨立營,小軍官發現朱仲祥對他很友善,一點沒有官架子,八路軍的干部和戰士之間也像兄弟一樣親密和諧,不像日本軍隊中軍官等級分明,雖然自己是個戰俘,但誰也沒有對他另眼相看,更沒有人打他、罵他、對他粗暴,他開始笑了,要求大家不要叫他日本小軍官,他是朝鮮人。

一天傍晚,朱仲祥拉著小軍官散步,告訴他八路軍是人民的隊伍,是為人民服務的。小軍官也漸漸明白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小軍官開始愛說愛笑了,平時還教大家說簡單的日語:“八路軍繳槍不殺”“八路軍優待俘虜”。遇上打了勝仗,小軍官就會把他心愛的相機拿出來“咔嚓”兩下,小軍官要讓八路軍的人知道照相機的用途和它的價值,也要讓朱仲祥知道自己的一技之長可以在八路軍中發揮作用。小軍官興致勃勃地在反“掃蕩”戰場——莒城城東沭河邊為莒南獨立營的干部照相。照片中,清澈的河面上,竹筏上站立著英姿勃勃的莒南獨立營的官兵,朱仲祥手持望遠鏡站在中間,竹筏上的重機槍是在莒南戰斗中繳獲日軍的戰利品。莒南戰斗中還繳獲了日軍的軍馬和自行車,由于繳獲的自行車都要上繳,小軍官又讓莒南獨立營的干部騎著繳獲日軍的6匹軍馬、1輛自行車照相留念。小軍官很快融入了八路軍中這支非常普通的隊伍,成為莒南獨立營的一名八路軍戰士。

照片洗出來后,大家爭相傳閱,從此,莒南獨立營的官兵對小軍官刮目相看。

朱仲祥負責保管相片,誰要看,就到朱仲祥這里來飽眼福。

戰爭年代,照相機非常金貴。朱仲祥規定,小軍官的那架照相機,除了拍照片的人,誰都不準動,再說,也沒人能玩得轉。對小軍官洗印出來的照片,朱仲祥都用油皮紙妥帖保管。在朱仲祥看來,照相這種奢侈的東西根本輪不上他們這樣一支基層的普通隊伍擁有,幸好有了這么一個日本戰俘讓自己遇上了,才有可能留下這些照片。

當時,戰爭條件艱苦,相紙非常有限,照片洗出來,不可能一人洗一張,因此,這些記錄莒南獨立營官兵戰斗生活的照片,朱仲祥始終像珍視生命一樣呵護,有戰友來,就拿出來看看,聊聊照片中的故事,看完后就收好。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朱仲祥去世前。

這是生命中怎樣的一種珍藏啊!

小軍官走上了革命道路,參加了八路軍,抗日戰爭勝利后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并用他手中的照相機記錄著莒南獨立營的光榮歷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為了支援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籍干部送回朝鮮。當時,小軍官已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113師直工科下轄直屬營的一名干部,朱仲祥時任38軍113師直工科科長。臨行前,朱仲祥依依不舍,擔心以后再無機會與小軍官見面,于是,朱仲祥主動要求小軍官和大家一起拍張合影。

此后,大家誰也沒有小軍官的音訊。

上個世紀70年代,聽說小軍官從朝鮮來中國訪問,位階已經是將軍了。但那時,朱仲祥已經去世,相見無緣,留此遺憾……

施妹喜,有施(位于山東滕縣)部落酋長的女兒,夏朝第十七任帝姒履癸的王后。姒履癸是夏朝最后一任帝。

夏桀三十三年(乙亥,公元前1786年),姒履癸發動大軍攻打有施部落。有施部落在即將滅亡的情況下獻出他們牛羊、馬匹,同時還獻上了酋長的女兒---施妹喜。施妹喜的美艷令姒履癸對她寵愛有加。史書記載:他常常把妹喜抱在膝上,日知妹喜愛聽撕裂綢緞的聲音時,姒履癸立即從國庫搬出綢緞,教宮女撕給她聽。之后又鑿了一個面積有五平方公里的巨池,這個池里裝滿美酒后都可以在里面劃船了。于是,他常常舉辦大型宴請,幾千人齊聚在酒池旁邊,等到一聲令下,一起趴下頭在酒池里‘牛飲’。施妹喜每欣賞到如此壯景,都會芳心大悅。岸上堆積著像山那么高的肉干,真是有吃有喝、無憂無慮。因此姒履癸和妹喜經常長達幾晝幾夜的狂歡,長此以往、樂此不疲。過著如此荒誕生活的他,還想穩固住自己的政權。于是他采取了新式酷刑:名曰‘炮烙’。炮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把犯人用鐵鏈綁在中空的銅柱上,然后在銅柱中燃火,使其慢慢烤死;還有一種說法是將銅柱用火燒熱,教犯人赤足在上面行走,燙到不能忍受時,跌下去活活燒死。

夏桀三十七年(己卯,公元前1782年),東方商部落(位于山東省曹縣)的酋長子天乙見姒履癸如此荒淫,于是將德才兼備的賢人伊尹引見給桀。伊尹以唐堯、虞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只得離去。太史令終古哭著進諫,桀不耐煩的斥責他多管閑事,終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藥,就投奔了商部落。

想像得出,當夏桀的大軍狂掃有施國的時候,已在幼小的喜心中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夏桀的殘暴、夏桀的狂笑、夏桀的搶掠奸淫,無時無刻不在喜的心頭閃現,既令她觳觫,又令她咬牙切齒。

在夏桀進攻有施國之前,天天都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她是天下最美麗的公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要星星不給月亮的。她成天幻想著將來的白馬王子怎樣的英俊,怎樣的英雄,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是夏桀,這個殺人的狂魔,用武力打碎了喜的夢!

夏桀“沖冠一怒為紅顏”,有施國遭到了亡國之災,夏桀指名點姓命令有施國君交出他們的寶貝女兒喜,否則就踏平有施國,讓有施國絕祀亡種。在滅頂之災面前,喜反而表現出了出奇的鎮靜,主動要求父王獻出自己做大夏國的犧牲,以挽救一國君臣百姓的命運。

有施國君“執手相望淚眼,竟無語凝噎”,他實在舍不得從此與花朵兒般的女兒天各一方啊!但夏桀兵臨城下,容不得他多思多想討價還價,他一擺手:“送公主出城!”話一出口,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復仇!復仇!復仇!父王的眼淚更堅定了喜復仇的決心,她的眼中冒出了仇恨的火焰,喜決心刺殺夏桀,為有施國被夏桀殘害的父老百姓報仇血恨。但一踏入大夏國廣袤的土地,一看到大夏國人喊馬嘶的軍隊,一步入大夏國輝煌巍峨的宮殿,喜就驚呆了,大夏國太強大了,難怪無數的方國臣服于他,無數的英雄在他的強權下折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果真不假啊!有施國根本就不會是大夏國的對手,既便是僥幸刺殺了夏桀,大夏國的復仇大軍一定會揮戈所向,有施國一定會國滅人亡的,到那時,我就是有施國的千古罪人,萬死難贖其罪!何況,夏桀王天生神力,打獵時能生擒野牛、老虎,那么粗的鐵鉤,他硬是能赤手拉直,讓人膽戰心驚。

要報仇,就得象夏桀所言,也讓大夏國亡國絕種,永世不得超生!喜一籌莫展,失去了往日的歡笑。但她是天下第一絕色女子,不管怎樣,夏桀王喜歡。夏桀王本姓姒,名履癸,文武雙全,自詡為天下第一英雄。所謂英雄愛美人,姒履癸也不例外,費了那么大的勁,終于如愿得到了天下第一美人,他心滿意得。

天下第一英雄,拜倒在天下第一美人的石榴裙下,是上天賜給天子的最大榮耀。姒履癸在別人面前,象兇惡的豺狼,讓人感到時刻有生命之危;在喜面前卻一反常態,滿面堆笑,象溫順的羔羊,氣得喜將姒履癸賜給的華麗絲綢一條條撕得粉碎,象撕扯大夏國萬惡的江山。姒履癸大喜,以為撕扯絲綢是愛妃喜唯一的嗜好,下令宮女們從國庫中抬來一筐筐的絲綢,撕裂它給喜開心。

一條條刺耳的“裂帛”聲蔓延開來,喜仿佛看到了姒履癸被五馬分尸大卸八塊,仿佛看到了大夏國四分五裂家破人亡,仿佛看到了在鳳凰涅磐中有施國冬去春來,再也不會受到外來威脅,一只只自由的鳥兒飛到了蔚藍的天空中。于是她笑了,笑得花枝亂顫,笑得地動山搖。

在刺耳的“裂帛”聲中,喜終于找到了滅亡大夏國的最佳途徑,那就是消耗他的國力,動搖他的根本,讓姒履癸嘗嘗“天作孽,猶可違;自做孽,不可活”的后果。為贏得喜的千金一笑,姒履癸“筑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既使傾國之力也在所不惜,在大夏國的輝煌宮殿里,姒履癸修了一個很大的酒池,大得可以航船,喝醉后掉下去,可以淹死。

什么叫肉山?什么叫酒海?姒履癸在生活中給了它一個真實的詮釋。每每姒履癸完成一項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壯舉,都引發喜一陣陣狂笑,每每有小人為討喜喜歡而火上澆油,出些個千奇百怪的主意,喜都大加贊賞,于是姒履癸便許他升官發財;每每有所謂的忠臣勸諫,喜都愁眉緊鎖,為她的復仇計劃多延長一天而擔憂。她恨不得一覺醒來,明天就是姒履癸的亡國之日。

當喜的哭與笑成了姒履癸決定政策的依據時,注定了大夏國的亡國之日就要來臨了。在喜的誘惑下,姒履癸象是中了魔咒一樣不可自拔,一個月一個月的不上朝理事,終日沉迷在肉山酒海中,以淹死、醉死甚至用酷刑殺死臣下為樂事,太史令終古哭著進諫,遭到姒履癸的痛斥后“投敵賣國”奔了成湯;大夫關龍逄獻黃圖進諫,遭到姒履癸怒罵后施炮烙之刑而亡;而天天喝喊大王千秋萬代的小人趙梁卻得到了姒履癸的寵信,成了大夏朝唯一的“忠臣”。

“大夏朝自先王大禹開國以來,已傳國近四百年,九州賓服,哪里會象終古和關龍逄所言會亡國絕祀呢,純屬蠱惑人心無稽之談嘛!”回到宮中,姒履癸對喜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喜心中暗暗發狠:“你這個可惡的太陽什么時候完蛋啊,我真愿意和你一道滅亡。”

盡管大夏國君臣離心離德,四方諸侯紛紛背叛,老百姓怨聲載道,但不采取軍事行動大夏國絕不會自消自滅的,親身經歷過戰禍的喜深知這個道理。有一天,大夏國的宮殿里多了一位議事的臣子,他就是從商國投來的伊尹。伊尹明為棄商投夏,實是成湯施用“苦肉計”派來的間諜,目的是刺探大夏軍情。

伊尹精明過人,刺探的最大軍情就是喜恨桀之心,“英雄美人惺惺相愛”竟是天底下最大的謊言,得知這個消息伊尹如獲至寶,同樣的目的讓伊尹、喜一拍既和,喜深知,靠有施國一國的國力不可能動搖大夏,但如果比有施國強大得多的商國加盟,則推翻大夏指日可待。于是喜果斷地答應了伊尹做商國的內應,共謀滅夏大計。

伊尹任務完成,找了個機會回到了商國,做了成湯的國相,鳴條一戰,伊尹、喜里應外和,終滅夏國。昔日不可一世的姒履癸成了商國的俘虜,立有大功的喜喜極而泣:盼了多年的復仇愿望終于實現了,真是老天長眼啊!姒履癸,你也有今天!但慶功之日,令喜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姒履癸并沒有被判處死刑,而是被判流放南巢。

姒履癸罪孽再大,也是一朝天子,商湯不愿背上弒君罵名。對這個判決,喜心有不甘啊!姒履癸是什么?是一國天子,也是一頭復仇的豺狼,一旦縱虎歸山,后果不堪設想啊。本來,勝利之日,喜打算是回有施國與父王團聚的,但商湯的決策改變了她的主意,她要隨姒履癸一同到南巢,直到看到他死,哪怕此生再也不能與父王相見。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這其實是復仇者的聲音,悲壯如同后世荊柯刺秦王時唱的那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三年后,曾經力能縛虎的夏桀在南巢饑寒交迫,貧病交加,終于有一天再也支持不住了,姒履癸是太陽,但今天他終于等到了日落西山的那一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3922.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