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古代的化學戰-毒氣炸彈配方復雜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毒藥的歷史可以說和人類的歷史一樣的久遠。在中國毒藥不僅被用于政治斗爭中,也被廣泛用于戰爭中。毒藥、毒箭等作為重要武器之一,倍受重視。

北宋的《武經總要》記載過初級火器中的一種毒藥煙球,《武經總要》是北宋以熟悉法令典故而著稱的宰相曾公亮等編寫的軍事著作,其中詳細地提到了制作此毒煙球的原料極其使用方式,譬如毒藥煙球的藥方為:“球重五斤,用硫黃一十五兩,草烏頭五兩,焰硝一斤十四兩,芭豆五兩,狼毒五兩,桐油二兩半,小油二兩半,木炭末五兩,瀝青二兩半,砒霜二兩,黃蠟一兩,竹茹一兩一分,麻茹一兩一分,搗合為球,貫之以麻繩一條,長一丈二尺,重半斤,為弦子。更以故紙一十二兩半,麻皮十兩,瀝青二兩半,黃蠟二兩半,黃丹一兩一分,炭末半斤,搗合涂傅于外。若其氣熏人,則口鼻血出。二物并以炮放之,害攻城者。”如此看來,此毒藥煙球的成分蠻復雜的。

更復雜的是他的使用方法,據說毒藥制好后,還得利用投石車(炮車)投射至城外。在煙球的外面還要敷上一斤黃蒿,要投彈時再以燒紅的錐子刺入點燃包裹火藥的厚紙層,放在炮車上發射,得算好距離與燃燒速度,才能讓球落至敵軍陣營時,剛好點著球火藥引起爆炸。

這也算用毒的高級階段了,古代時戰爭用毒,更多的是把毒投放到水泉、河流中,涂在箭上,用于作為一種堅壁清野的手段。比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公元前559年夏,晉國聯合諸侯伐秦,秦人于涇河亡流投毒。諸侯之師渡河后,士卒多死。杜預江說:“飲毒水故。”

攻城戰是所有戰爭中平均死傷最多的一種,攻城的辦法有很多種,如“臨(臨山筑攻)、鉤(鉤梯爬城)、梯(云梯)、堙(填塞城溝)、水(水攻)、穴(挖地道)、突(穿突暗門)、蛾傅(密集爬城)、軒車(用高聳的軒車攻城)、??車、空洞(隧道攻城)、沖等等。其中“穴”是攻城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人們對付“穴”攻的基本方法是在城內墻下挖井,井底置陶缸,派人伏缸偵聽;發現敵人開掘地道,就從城內挖反地道相迎;在雙地道被挖通后,毒開始發揮它的作用,最初的辦法是焚燒艾蒿和秕糠,以產生大量的濃煙,再用皮囊、風扇車等來加速煙的擴散,以害敵工兵。除此之外,在掌握好敵情后,也會在地方地道上方掘豎井,在接通后,用一鐵籃盛薪火,加艾、蠟,以鐵索繼下熏灼敵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然也有對付的方法,據說口含甘草便可解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0604.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