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班固一家兩代人都是歷史上杰出的人物。
班固是班超的哥哥,東漢時著名的史學家兼文學家。永平七年(64),漢明帝詔令他撰寫西漢國史,到20年后漢章帝建初年間,這部書大致完成,這是繼西漢司馬遷著《史記》以后的第二部著名的歷史書。《漢書》共100篇,80多萬字,記錄了從漢高祖劉邦起,到王莽篡漢為止的200多年的歷史。班固也擅長寫賦,他的《兩都賦》,在當時是很有影響的文學作品。
班固的父親班彪很會寫作,早年間,皇帝劉玄敗北時,他投靠隗囂,后跟隨了竇融,因文采出眾被光武帝封為徐縣縣令。
班彪很想寫一部延續前漢司馬遷《史記》的作品,計劃寫65篇前漢時代的歷史著作,但沒寫完就于建武三十年去世了。班固打算完成父親的夙愿,于是開始漫長的創作過程。
班固寫了很多的史作,不料卻在明帝永平五年,也即班彪去世后的第11年被人誣告私改國史,被關入洛陽監獄,其手稿也被查抄。查抄的手稿呈交后,明帝親自閱讀,很快他就給班固的文章吸引住,覺得寫得很好,觀點正確,并沒有私改國史,許多地方是在唱漢朝的頌歌,使他頗為贊嘆。正在這時,班固的弟弟班超托人奏疏,替兄申冤,表明班固只是編寫史書,并無異心。明帝只覺班家的人都很有意思,就召見了班超,與他談論,班超舉止大方,措詞得當,講話有條有理,令明帝很欣賞。
事后不久,明帝又召見了班固,他發現這個人氣度不凡,很有才能,看待問題的見解很獨特,善于思考,便赦他無罪,還讓他當了蘭臺令史。后來又提升為典校秘書郎。從此,班固就在后漢宮廷藏書處潛心研究,閱查大量的圖書資料,準備寫作史著。
當時一件事情在朝中爭論得很激烈,有些老臣要求遷都長安,而許多官員不同意,形成兩派,相互攻擊。班固反對遷都,以避免費資及動亂。為此他寫了《兩都賦》這篇文章,顯示立場,明帝看后,堅定決心,沒有遷都。
《兩都賦》寫得的確不同凡響,使班固名聲大振,明帝對他愈加親信。班固經常到后宮去陪明帝讀書,明帝出去巡狩,也讓他跟隨,凡有重大問題,班固可參加與公卿的辯論,同年,班固升為玄武司馬。
明帝駕崩,章帝繼位,章帝在白虎觀舉行講論經義的大會,此會規模極大,學術研討達兩月之久,會后,班固根據會議精神整理出來《白虎通義》這本書,可他還沒來得及休息,班超便單騎找到他,說母親去世了,班固按漢朝慣例,辭官歸鄉服喪,基本上他再沒有什么負擔,就一心一意寫《漢書》。
這一寫就是20余年,班固以他卓越的文學才華,精心創作,完成了《漢書》的大部分稿件和章節提綱,《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稘h書》供100篇,80萬言,主要記敘了從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230年間史實。全書分十二《紀》、十一《表》、十《志》、七十《傳》!稘h書》還沒寫完,當時就有很多人傳抄,頗受歡迎。
竇憲也非常欣賞班固,相當器重他。和帝登基不久,漢朝與北匈奴發生戰事,竇憲因劉暢之案,弄得十分被動,但他是個精明強干的人,抓住時機,要求出征。走時,他召班固到軍營中,班固還穿著喪服。竇憲封他做中擴軍,即參謀之職,參與討論作戰。班固答應了。
竇憲獲勝,班固在燕然山為他刻石碑記錄功績,碑文寫道:“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又寫道:“驍騎三萬,元戎輕武!背浞仲潛P漢軍的英勇無畏及竇憲的戰斗作風。
竇憲率兵出鎮涼州時,北匈奴單于派儲王等要求拜見竇憲,竇憲就派班固和司馬梁楓去迎接,沒有接到,這件事充分證明班固的地位。
可班固倒霉就倒霉在竇憲身上。竇憲被逼死后,班固也被免官,這時是永平四年(公元92年),和帝剛剛消滅竇家的勢力。班固意識到大禍臨頭,果然,一伙差人闖進班家,將班固五花大綁抓入洛陽監獄。
洛陽令叫種競,他跟班家的過節相當深,竇憲掌握重權時,他不敢惹班固,竇憲這棵大樹一倒,他立刻把班固逮捕,關進監獄。幾次審問,班固沉默無語,種競下令拷打。
班固被打得血肉模糊,傷勢很重,仍不講話。他受刑后,總坐在墻角里順鐵窗仰望星空,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兩條腿上的鮮血已干滯結成糊片。
班家人想方設法救班固出獄,沒能成功,班固也沒有寫完《漢書》。永平四年,一代歷史學家于洛陽獄中去世了,成為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犧牲品,終年61歲。
班固死后,他所撰寫的《漢書》的《11表》和《天文志》遺稿散亂,還沒有最后完成。永元元年(64年)漢和帝又命班固的妹妹班昭和馬續共同續寫這兩部分內容,這才最后成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56880.html
相關閱讀: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