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上學期間,周肅清旗幟鮮明地與米夫-王明宗派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即使是非法監禁、流放北極也不屈服,寧折不彎,表現了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崇高氣節,被喻為現代“蘇武”。
1955年周肅清、曲德秀一家回國前在莫斯科合影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周憑欄、周冰洋、周太和,原題:現代“蘇武”周肅清
周肅清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初期一位重要的黨史人物,參加了北伐、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曾三曾評價周肅清“在北伐中紅得發紫,是個無人不曉的激進分子”。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上學期間,周肅清旗幟鮮明地與米夫-王明宗派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即使是非法監禁、流放北極也不屈服,寧折不彎,表現了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崇高氣節,被喻為現代“蘇武”。
忠肝義膽北伐南征
周肅清,1905年出生在湖南益陽縣(今益陽市赫山區)沙頭鎮趙家灣,名字“肅清”取自杜甫的《詠懷古跡》“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字一生,曾化名趙亦松、趙如松、趙一生,在蘇聯曾用名周叔琴、米先科?瓦西里?彼得羅維奇。周肅清幼年喪父,家境不佳,但他聰明好學,記憶驚人,在親友資助下,考上長郡中學,與陳賡、蕭勁光、曾三等為同窗好友。由于成績優秀,1923年由鄉里集資,考上北京大學工學院。1926年3月,他參加了李大釗和陳毅等人領導的革命請愿活動,親身經歷“三一八”慘案。不久,他與國民黨元老李清泉(即李木庵)在北海邂逅相識,結成忘年莫逆之交。8月,應何應欽之邀,李清泉赴廣州參加北伐軍,周肅清也毅然投筆從戎,跟隨南下,開始了他坎坷、悲壯而又充滿傳奇的革命生涯。
周肅清歷任國民革命十七軍一師二團黨代表、政治部宣傳科長、軍政治部代理主任。1926年冬,受中共北伐東路軍前敵軍委胡秉鐸的委托,周肅清赴廣州第一次拜會南方局領導周恩來請示工作,并在南華銀行周恩來家中住了兩周,結識了鄧穎超、黃錦輝、麻植、孫炳文、蕭楚女、蔣先云等著名人士,受到深刻教育和啟迪。1927年2月,由胡秉鐸、周邦采、胡軼寰介紹,經周恩來批準,周肅清與李清泉、蔣仕祥一起在杭州入黨。從此,他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為籌建我黨的武裝力量做了重要工作。1927年三四月間,由周恩來派遣,周肅清代表十七軍多次找六軍黨代表林伯渠、二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協商,試圖建立3個軍的反蔣聯系。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第二天,蔣介石就接到一批反動軍官密電,要求將周肅清逮捕槍決,至今臺灣“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件”保留著該密電原文。周恩來派他到武漢第二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處任組織科長,西征楊森。7月中旬武漢政府“分共”,周恩來命令他和周邦采一起去南昌,準備起義。南昌起義中,周肅清任二十軍新編第三師教導團三營黨代表兼代理營長,指揮全營300余人以30多支槍消滅第三軍朱培德的二十九團,繳獲槍支500多支,隨后升任六團黨代表,與團長傅維鈺及一營營長陳賡等在朱德領導下參加壬田戰役及會昌戰役的塔山突圍。在會昌洛口墟一仗,大敗國民黨三十二軍錢大鈞部,周肅清率部最先攻入會昌城,得到賀龍的嘉獎。
南昌起義軍南下福建汀州后,周恩來代表前敵軍委任命周肅清為二十軍招募處長,負責招兵、募集軍餉等,共籌得6萬多塊大洋。他和政治保衛處長李立三相互配合,拘捕審查鎮壓反動分子,開展深入的群眾工作,發展了黃亞光、羅化成等一批優秀青年入黨。周肅清認真細致地做長汀福音醫院院長傅連?的思想工作,請他出來救助包括陳賡在內的大批起義軍傷員,挽救了數百名英雄的生命。
受周恩來委派,周肅清還作為起義軍唯一代表,創建了長汀第一個黨組織,為后來長汀成為“紅軍故鄉、紅色土地、紅旗不倒”的三紅之城播下火種,打下最初的基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17471.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