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權術,不說潛規則,說說上的小細節
文/晚睡姐姐
混跡職場多年,從青蔥的新人混成了皮糙肉厚的老前輩,中間的教訓很多,當然經驗也不少。人和人的成長都有類似的軌跡,總逃不外吃一塹長一智的模式,職場之事亦然。每年我都能接觸到不少新入職的同事,也都會發現他們有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他們就像年輕時候的我,趔趔趄趄地走來,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卻還是有著自己都難以察覺的局限。
所以,作為一名職場前輩,今天咱們不說權術,不說潛規則,只說說日常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想到哪就說到哪,僅供大家參考。
1、準時、不遲到,這是職場的基礎規則和職場人的根本職業素養,是紅線,容易不要超越。
有的人在上學的時候就拿遲到不當回事,渙散慣了,上班之后也是這個風格,開會遲到,上班遲到,招待客戶也遲到,反恰是借口多多。實在再忙、再有事也不差那么幾分鐘,只要還是沒有養成習慣,心里拿遲到不當回事。從的角度來說,守時是美德,不守時是不尊重人,揮霍別人的時間;從做事的角度來說,守時是一種端正的工作態度,不守時的人很難被團隊信任。一個大家都不守時的團隊一定是疏松的沒有凝集力的團隊。
2、有事需要請示領導的時候,能當面匯報的一定要當面匯報,盡量不打電話。
尤其是當領導就在辦公室,你卻連動都不動,操起電話就打,對方會反感。這點是我以前的領導提醒我的,因為當面匯報能夠有背靠背的交換,便利溝通看法,領導要做決議也需要時間去思考,打電話承載不了這個義務,除非是一問一答式的,比如“今天下戰書有會請加入&rdquo,詩詞;這種。
3、因為私事向上級請假的時候,盡量要提前,情況特殊也要打個電話。
由于“請假”自身就象征著“請示、給假”兩種含意,你請,別人給,程序上不能錯。切忌切忌,不要發短信簡略告訴,更不要先斬后奏,比方我就收到過“我來日要出去游覽”這樣的請假短信,這不是請假,這是告訴,我不批準吧,人家票都買了,我贊成吧,說切實的有一種被綁架的感到,更何況有時候工作真的部署不開。有的人意識不到本人這樣做不適當,當引導不給假的時候他會感到領導不通人情,擺弄權術,感覺自己被危害了。
4、和客戶或者同事、領導打電話,事情說完,略微等一下再掛電話,或者讓對方先掛,你再掛。
不要立即、敏捷就掛電話,這是一種禮貌。不信你自己休會一下,別人和你通話后,等你最后一個字剛落音,電話立刻就掛斷,那種感覺特別不舒暢。
5、和同事、領導談事或者某些重要場所,不要嚼口香糖。
其實這條我覺得都不應該說,是最少的素養,但在年輕的同事中還真是不足為奇。比如我們有一次組織招聘秘書,有位小伙子一邊嚼著口香糖一邊答題,中間問了監考一個事仍然照嚼不誤,給了當時的監考官非常不好的印象。這種印象不僅可能會影響他這次應聘,興許還會連續到當前的工作中,有時候人與人之間只有一次的懂得機會,那么一次就成了永遠,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6、口試或者競聘的時候,要堅持良好的肢體儀態。
說話的時候要直視對方,面帶笑顏,落落慷慨,不急不躁。假如有個人簡介或者競聘講演最好是背下來,不要拿著稿子背,即使你有出色的工作才能,后者的效果也會讓它大打折扣。談話的時候坐姿一定要端正,不要蹺二郎腿,不要抖腿,不要斜靠,我曾經看過競聘某個崗位的小伙子十分舒坦的斜靠在椅子上回答評委的問題,評委面露不悅他還尚未覺察。
7、開會的時候關手機,或者調成震撼,這條毋庸說明,你懂的。
除非你們單位或者公司像個大車店,處于無政府狀況,否則必定要記住這點,更不要明火執仗的在會議上接電話、打游戲、查微博、上微信,這是對組織會議者的尊敬。領導在臺上,就像老師坐在講臺后面,看下面看得明白著呢,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挺隱藏,作為新人,更應當謹嚴點。
8、從辦公室或者會議室出來的時候不要使勁摔門,要用手輕輕把門掩上。
這真實 未審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件事了,可真有很多人忽視,有時候這邊開著會呢,有的人出去打電話、上廁所,也不知道順手帶門,而是信手那么一甩,咣當一聲,世人側目。從別人的辦公室分開,也應該注意輕關門,尤其是夏天的時候開窗,有過堂風,你覺得自己沒使勁,風一抽,力氣很大的。人的涵養更多體現在渺小的細節中,體現在對周邊人的忍讓和照顧上。
9、在寧靜的環境中,好比開會或者辦公期間,女性友人在行走中,一定注意自己的高跟鞋不要發出太大的響聲。
如果鞋的聲音大,最好有意識的放輕腳步,墊著點腳尖走。有的年輕人異常不注意,一片安靜中走得昂首挺胸,高跟鞋發出咔咔的聲音,儀態是挺美,可背后射過來的眼光里的意味可復雜多了。另外,開會旁邊退場、遲到或者遲到的時候從后門進,盡量不要在人前目的很大的晃動。
10、剛入職的新人對于自己的職場身份,需要有一個心理上的適應水平,要從自己是一個學生、被管理者的身份,改變到一個具備社會屬性的獨立成年人的地位上。
有新畢業的學生,始終做慣了好小孩,乖小孩,凡事都有父母,工作了也是這個立場,總等著別人催促,自己不擅長支配打算,缺乏自動意識。要常常提示自己,你是一個獨立的人,應該獨立實現自己的分內工作,并對結果負責,不要總指望別人諒解你,拿你當孩子看,給你特別的待遇,那樣的成果是失去了被重視的機遇。
11、在工作中,出錯了,被發明了,要先否認,而后再講述理由。
我見過有些年輕人,一旦被發現工作出了紕漏,老是一直的強調自己的理由、客觀的起因、別人的錯誤,我懂得他們的感觸,犯錯了,怕批駁,怕給領導留下壞印象。但問題是,這樣的態度偏偏是領導最反感的,覺得你這是在推諉敷衍,回避責任,警惕眼的領導甚至會想:“你沒錯,那就是我有錯了?”沒準還變成個人恩怨了呢。
12、作為新人,要敢于表現實在的自己。
有些人剛踏上工作崗位,尤其是在政府機關、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事關系龐雜,會有一種懼怕自己露怯的心態,可能就會表示得謹小慎微。這也沒錯,但若是總試圖想做得滴水不漏,總想讓別人看到好的、不看到壞的,那也不好。從領導的心理上來說,那些過火圓滑,在自己眼前一直非常防備的人,是不足以信賴的人。該什么樣就什么樣,太完善了反而假。年輕人都會犯錯,只有當真、坦誠的面對,過錯也是提高的開端,反正我是樂意給真性格的年輕人機會,而不愛好年事微微就顯得滑溜溜的人。
13、良多年輕人初涉職場,輕易犯一個類型的毛病:對上級交辦的一項工作或者事情,不是對終極結果負責,而是對過程負責。
舉個例子,明天要開會,我讓某人負責通知,可第二天人不齊,我問他怎么回事,他卻不知道,“反正都發了短信”,我再問,他又說對方沒回短信,也就是在不清晰對方是沒收到還是有事不能來的情形下他就不查究了。這種“你讓我做,我就做了,至于結果和我不要緊”的誤區一定要注意戰勝,這背后仍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狀態,覺得工作是為別人做的,自己是被動的承當。做事,做了不是目的,做到位、做到最佳才是目標。
14、工作中要養成反饋進程和結果的習慣。
這一點許多人都容易疏忽,比如有時候我把某份文件轉給某個人落實,他領完文件后很長時間都沒信,我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落實,怎么落實的,有沒有艱苦,我還要自己去找他問。另外還有些事情是層層落實下來的,大領導安排到小領導,小領導安排到具體工作人員,反過來也是層層負責,大領導會找小領導問結果,不會直接找具體職員問,所以及時反饋,控制進度是很重要的。緊要的工作要立刻反饋,不緊要的工作抉擇恰當的時間節點上反饋。
15、要注意部門分工和個人職責,不要用人情來替換工作準則。
我以前有過這樣的教訓,那時我從A部門調到B部門,A部門組織個運動忙不開,找我幫忙,我二心想的是大家相處的不錯,部門之間應該相互配合,就去了。當時B部門的領導沒說什么,后來他提醒我,說如果你是應用業余時間幫忙,沒問題,但在工作時間,而且你已經不是那個部門的人了,就應該走正規渠道,在部門和部門之間溝通,而不是你自己擅作主意。()我當時還有點委屈,現在覺得真感激他提醒了我,否則我不知道還會混沌多久。作為職業人,在工作時間,行為一定要職業,不能完全依照情感和愛好用事,該有的界限一定要有。
16、接下來這個問題和上一個問題有點連貫性,那就是留神工作的管理權限和層級分工。
這點對在機關工作的人尤其主要,有的年青人剛上班,看誰都是先輩,誰都比自己官大,所以誰支使自己都去,誰支配工作都干,完整不了分寸界線。這樣的成果是吃力不諂諛,你要知道,附屬于不同部門的人有不同的領導跟分工,你是這個部門,就應該歸屬這個部分治理,履行這個部門的工作,別的領導再大,公事也應該和你的直接領導打召喚,“隔著鍋臺就上炕”是職場大忌,你干了也白干,久長以往的迫害是變成了軟柿子,人人得以捏之。
17、凡事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自己親身查證了、確實了才行。
這點很容易被忽視,因為人都有思維慣性,“我想應該是這么回事”,比如我問某個小同事,“你資料上寫的這段是出自某某講話嗎?”他隨口說“我覺得是。”我回去一查,基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工作中因為想當然造成的失誤特別多,尤其是新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很多事千頭萬緒,紛紛復雜,一下子涌到面前,很容易就沒了章法,靠著自己無比有限的教訓去處置,忽視了去查證和測驗。
18、工作一定要謹嚴,注意辨別責任。
有一次,向上級報表,有個數據我覺得不太對,問了下填表的共事,本來這個數據他沒時光找詳細負責人,所以自己編了個。我很嚴正的告訴他,這種事在要害中心部門,是堅定不容許的,一旦出了問題,責任全都在你。小同道還覺得挺冤屈,說問他們他們沒準也是編的,我說那也不行,就算編,你也得讓詳細負責的業務部門他們編,咱們只負責呈報,真出了問題義務不在我們。
19、看待領導和同事,養成正面交談和答復問題的習慣,不要時常用反詰句或者設問句,這存在攻打性和抵牾心理的意味,特殊容易導致惡感。
比如我問某人:“你通知某某局長開會了嗎?”他怎么說的,“我通知他辦公室主任了,這沒什么錯吧?”這個回答就特別叫人堵心,他的意思是我沒通知他自己,我通知了他辦公室主任,我沒錯,但我的問題就是問問這件事,并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他這樣的撇清自己,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20、進入職場,你就是個成年人了,成年人的基本標簽就是獨立。
所以千萬不要出了什么問題,就找父母來替自己擺平,這是職場上最最禁忌的事件。即便是潛規矩走關聯也要當面把持,不能跳到前臺,直接取代當事人發聲。我以前有個同事,他媽動不動就給領導打電話,不是“別讓我家某某值班”就是“某某身材不好你們要多照料”,我們背地都笑話他,他自己也覺得十分丟人。
前多少天還有個網友找我征詢,說她爸爸在她上大學的時候就背著她給學校打電話,當初工作了還這樣,讓她很苦惱。我告訴她,要轉變爸爸的行為,就要告知他,他這么做,領導會對她印象不好,認為她太不自破,父母本身都是為孩子好,曉得自己的行動有了反后果大略能抑制點。
先說這么多吧,有須要再后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02710.html
相關閱讀:職場白領之間的人際藝術
西德尼溫伯格的故事
職場缺乏安全感怎么克服
職場生涯最重要的8小時
如何與年輕上司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