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職場達人會對職場新人說什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職場勵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達人會對職場新人說什么?

  上周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謎底,感到很有趣,我也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如果有機會讓你碰到剛畢業初入職場的Ta,你會對Ta說什么,下面就是我的答案。

  1、成長的機遇永遠比面前的待遇重要——做主要的事比多拿錢重要

  我知道在水木BBS上的worklife版本,天天都在演出的就是比較自己的第一個offer是多少。offer不高就好不好心思出來見人。每次看到類似的曬Offer的帖子,我就好像回到十幾年前的校園。

  對于畢業生的Offer,尤其是面霸的Offer,我只想說,名企給畢業生的高offer,第一是遠遠超過這個畢業生的實際身價的;第二,名企的這個很稀疏的高Offer,很多時候起著PR即宣揚的作用;第三,很多名企,尤其我前段時光反思的外企,很高的Offer請去的畢業生,只是做很簡略的支持性的工作。所以,眼前的高薪未必對應的是高成長的機會。

  關于成長,我講兩個身邊的故事。第一個是以前Motorola的老同事,他給我們講起,經典語句,自己當年的同學中最終做成大事的不是他們這些進外企的,也不是當年趾高氣昂出國的,而是一個當年去四線城市的。因為他去了當年沒有人樂意去的一個老牌電視機廠商。而且去了之后也是不辭辛苦。最后很早就當了這個大型國有企業的副總。原因很簡單,當年,沒著名牌大學的學生樂意去四線城市,去一個國有企業工作,所以他一來所失掉機會就無比好。

  另外一個也是我同學身上產生的,大概在2002年左右,她在讀研期間,我們有一次同學聚首,她說自己在一個的互聯網公司實習,她當時說起這個公司的名字時沒有人知道。當時我剛去Motorola,她后來工作抉擇了另外一家外企。這個當時沒有人知道的互聯網公司的名字叫“百度”。后面的故事我無需再講,因為這家公司早期的前臺,也成了傳奇。

  2、沒有一個人可以做你一輩子的導師,但是你畢生都得一直去尋找導師

  其實成熟的企業都會有導師制,就是你一進公司就給你指定的帶你熟習公司文明、規章,幫你適應公司的“白叟”。這個放在古代就是老師和學徒,我們歷史上那些優美的工藝品加工技能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這里我要講的是,除了公司指定的那個3-6個月的導師,你更應當去不斷尋找自己的導師。導師不是面面都比你強,這樣的人,你也很難搭訕。你最看重的能力、見識方面,如果有缺點,就得找有這些方面所長的“牛人”。

  宴客拜師之類的倒未必,你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創造機會靠近Ta,察看Ta,爭奪當面求教Ta,甚至是創造和Ta共事的機會,就可以了。

  我一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就立刻去尋找可以成為自己導師的人。而后再應用之前提到的“搭訕”的技巧,瀕臨Ta,被Ta注意到,從而得到學習的機會。

  這個尋找需要有一個雷達,你心坎的雷達。建設這個雷達,你首先需要的就是虛心,只有任何時候不恥下可,能力不斷發現牛人。其次你也需要能客觀沉著的剖析自己的優缺陷。知道自己缺什么,知道自己拿什么可以吸引到別人,可以和別人換。

  3、如果你在身邊找不到比你強的人,換個地方

  很多人換工作都是為了有更好的待遇,這個目標無可非議。但是如果你把收入結果“結果”,去追溯這個“結果”的起因,你發現,你需要另外的跳槽理由。

  前面第一條說過,成長的重要性。成長怎么來?第一是取決于這個公司的平臺。就和歷史上各個國度民族的昌盛與衰落一樣,大勢面前,個人的氣力是很小的。國勢上升,民眾都受益。國勢衰敗,則大眾都受損。公司也是這樣。

  成長的第二條就是來自于你身邊的牛人。我從上學到公司都是這樣,身邊一旦有牛人同學或者共事,就一定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赡芤婚_始自己還跟不上牛人的節奏,有點灰頭土臉。但是一旦身邊有這樣一個目標,你的水平不提高也難。

  所以,對我而言,如果一個環境無法讓自己成長,那就應該武斷的分開,而身邊沒有牛人,沒有你可以學習的目標的地方,就是一個無法讓你有成長的地方。

  4、理財,要從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開始

  最近看歷史的緣故,看到一些咱們歷史上的風波人物,暮景悲涼,比方胡適。他在老年時在美國的那多少年,在哥倫比亞大學藏書樓當治理員,沒有太多收入,而本人年青時固然景色,然而不積蓄,所以見到年輕人就對他們說:“錢是人的膽子,年輕時要留神多留點積蓄!”

  我信任“改變自己”的粉絲中,大多數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所以,從畢業的第一份工資開始,就養成積蓄和理財的習慣,對于你30歲之后會有很大的輔助。

  我在給會員的一期語音中,專門講到理財問題,其中的重要觀點就是大家應該從第一份收入開端就學會理財,逐漸養成理財的習慣。

  理財的實質,不是聚沙成塔——那個是省吃儉用,做簡單的加法。而是要實現跟著時間的復利。愛因斯坦說:“復利是人類最巨大的發現”,“復利是宇宙間最強盛的力量”。而復利的最終結果,和你理財的年限是非相干,因為我們的預期壽命是固定的,所以,越早開始理財,你的人生會越來越有信念!

  想放下所有去流落,想和可愛的人環游世界,想去創業?先從現在開始理財吧。創業是一種概率,只有少數人最終做得到。但是理財,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你所需要的就是學習+自律。

  為什么你工作盡力但沒有起色?

  成為職場達人,未必要像上圖中的人一樣,經常挑燈夜戰。相反,注意到下面幾條,會讓你少走彎路。

  5、不要總盯著自己的缺點,去發現并放大自己的優點

  在“揚長避短”和“揚長補短”這個取舍上,我也迷惑了好多年,后來,逐步明白,所謂的“長”和“短”,如果歷經歲月還是“長”或“短”,那個貨色可能是無法基本轉變的,是你與生俱來,并且不斷被增強的個人根本屬性。

  不信?仰頭看一下你的父母,看一些你眼前的老師、教學,看一下你的領導?匆幌履切┠阆矚g的和不愛好的特色?哪個不是歲月長久?

  后來在做經理的時候,應聘的進程中,發明我們不再去尋找一個“完善”的人,而是去尋找一個合適的人,一個長處你很重視,毛病你能夠接收,才能匹配崗位需要的人。我也終于清楚,對我們自己,須要做的也就是“取長補短”。

  那么木桶效應呢?那個對組織更有效。不外即使是組織,你豈非沒發現,每個NB的好公司都有優缺點都很顯著嗎。()做合乎自己DNA的事情時,得心應手。做自己不善于的事情時,笨手笨腳。

  人生苦短,多花時間放大自己的優點吧。一個優點足夠顯明的人,才是可以成事的人。一個看起來沒有什么缺點的人,反而可能是很平淡的人。

  6、只會埋頭苦干你會變得憤世嫉俗

  在工作這么多年以來,見過不少埋頭苦干的人,同時也是埋怨叢生的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抱怨領導不是伯樂,抱怨公司升遷機制失靈…

  為什么埋頭苦干的人最后成了憤世嫉俗的人?我后來才想明確。沒有人是不求回報的人,但是有人明騷,有人悶騷。埋頭苦干的就屬于這種“悶騷”的,我有一度也是悶騷的,打成一片的。

  埋頭苦干的人因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而變得憤世嫉俗。其實他不知道,別人不是不認可他,而是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更別提在想什么了,有什么專長和奇思妙想了。

  可能部門埋頭苦干的人是完美主義者,但是,領導沒有時間去摸索每個人的具體進展。同事也沒有任務像一個伯樂一樣,去窺視自己身邊的每個人。你可能確實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最完美的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但是身邊的所有人,等到的往往是“沒有任何進展”。

  這種情況下,你的靠譜指數為0,誰會把機會給你呢?

  怎么溝通,怎樣變得不那么“埋頭苦干”,實在良多時候不必甜言蜜語?梢猿38彩、引導探討一些進展,詳細問題。可以階段性的把工作進展在大家那里Demo(演示),也能獲得很有效,很踴躍的反饋。當你和大家都把自己的階段性結果放在一張桌子比擬時,你才干曉得自己的詳細的地位。你才可以及時做出調劑。

  從今天起,抬開端來,做一個幸福的人。

  7、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這才是正軌

  這句話我說過好幾回,到現在仍然想再次強調,由于這個法則對我當初依然成立。

  在任何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里,無論是至公司仍是創業公司,沒有人真正愛你,他們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他們付出的本錢是工資和時間!

  在打工的環境下,在一個大型的,盈利良好的企業內,價值發明的鏈條被切成若干關系的環節,絕大局部基層員工都會被局限在某個環節內,無奈直接曝露在客戶眼前,更無從懂得價值鏈條的細節。在這種情形下,有一個技能可以分享?偨Y起來就是“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

  眼界指Vision,就是說只管你可能是基層的工程師,但是還是要有弘遠的幻想,并且了解公司前景,最好找到適合的聯合點。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條件下,8小時之外不斷學習,進步程度,并及時和老板溝通這種心得。常常能站在必定高度和老板進行溝通的人,他所能得到的機會要比整日大名鼎鼎的人多得多。這就是所謂“眼界高于能力”,從而得到很多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實戰機會。

  能力大于所得指的是,如果你自身價值7000元月薪,那么6000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數字。因為所有的績效考評都是人主觀斷定,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橫向比較。如果同樣是奉獻價值7000元的人,一個拿8000,一個拿6000。如果你是領導,你會給哪個人加薪?而如果這個價錢低一些的人,在8小時之外還十分努力,常常能表示出更好的潛質,那么又是什么結果?作為領導,你是不是還時常得斟酌給這個性價比高,潛質更好,更加努力的同事多升職?如果你足夠努力,老是能讓“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的狀況始終堅持下去,那么連續的回升渠道就在你面前。而作為員工個人,往往又輕易在這種狀態下施展出最大的潛能,從而構成正向反饋,加速晉升。所以,在大的企業的同窗們應該特殊注意這一點。

  8、保持學習,即便是你在最低落的時候

  直到今天,我還是以為,我在Motorola口試時,之所以在同批人中第一個取得二面機會,是因為我在筆試前后,還在埋頭看一本C++的書。所以,“愛學習”是我給第一任領導的第一印象。后來在Motorola,也是不斷給同事先容書。所以,書在工作中給我了我很多機會,很多印象分。

  我個人的生涯也曾落入低谷,在那個時候,我看了許多書,《少有人走的路》、《愛上雙人舞》等,無一不給我啟示。在去年陷入焦急的時候《痊愈的本能》,《精力焦急癥的自救》又給了我寧靜的力氣。所以,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書就像我的救生艇。友人的語言給我慰籍,而書籍則給了我黑暗中的火炬和拂曉的曙光。

  我們人生的智慧無非就是向前看的能力和向后看的能力。前者,可以看一些講趨勢的書,好比《失控》、《奇點鄰近》。后者,可以看相似《中國大歷史》。這些書讓強化了我的Vision和反思的能力。

  我們每一天都在變老,唯有讀書,能讓你不再膽怯。

  總結一下,假如人生是一場游戲,祝賀你已經從“練習模式”畢業,進入獨破作戰模式。而游戲的終極成果,就是看你把有限的人生資源:時間,金錢和注意力投在哪些處所。集中火力,在準確的事件上確保投入!

  切忌孤身奮戰,從作戰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尋找自己的“戰友”。戰友在哪里?戰友就是那些和你目標相容,優良的人。每一天,都要提示自己,要離這些優秀的人近一些,再近一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58683.html

相關閱讀:職場生涯最重要的8小時
西德尼溫伯格的故事
職場白領之間的人際藝術
如何與年輕上司和諧相處?
職場缺乏安全感怎么克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