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Satir)大師的十六種工作型態,對薩提爾大師而言,并非一項項單獨的做法,它們彼此之間存在非常復雜的關聯性,嚴格來說,它們是一體的多面;"NLP"專家為方便我們對薩提爾大師的了解,所以才區分為這十六種型態。
接下來介紹薩提爾大師的另一個工作型態─"重新架構個案預設行為",它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巧",也可以說是薩提爾大師精神的高度展現。
人類想要表達內心的活動,通常都透過"語言";而"語言"要完整呈現我們內心活動的全部內涵,卻是非常非常的困難,它所能表達出來的,都僅為內心活動的一小部分;換句話說,我們內心的"意思(Meaning)",其實遠比我們透過"語言"所表達出來的還要豐富。
"NLP"所談的"溝通",其實不是僅為一般所涉及的語意、情緒、肢體語言、情境…而已,解讀內心的"Meaning",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NLP"專家將之列為高階的課題。薩提爾大師在這方面的"溝通",確實不愧為是一位"大師"。
她有超強的能力,可以讀到個案"語言"未完全表達出來的"Meaning(意思)",還會以"正向"的角度,提供個案作確認。
這樣的工作型態就是所謂的"重新架構個案預設行為"。如此解釋很抽象,我們來舉個"個案"與"諮商師"對話的例子,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個案:"我真是一個很倒霉的人,別人老是誤解我的意思。"
諮商師:"您的意思是,您很不喜歡別人常常誤解您的本意?"
個案:"是的。"
諮商師:"所以,您找我就是想要學習如何減少別人不了解您?"
個案:"是的!"
這樣簡單的對話,就是在進行"重新架構個案預設行為"。透過這樣的過程,既可以具體、強化"個案"未來的"正向目標"(想要學習"如何減少別人不了解您"),這是治療很有力的一個步驟,又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枝節(例如:"我真是一個很倒霉的人")。
我想,企業主管如果擁有這項能力,對"領導力"應該很有幫助。
接下來,我們再介紹維琴尼亞o薩提爾大師的另一項工作型態:"強調行動最重要"。
每個人的內在都非常復雜,每個"行動"都牽扯內在自我的一部分,如果,"個案"確定了自己的"正向意圖",決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正向方案",如果還能夠朝著自己的正向目標持續付諸"行動",過程中,將遭遇各種情境,自己內在其它各種想法就會浮現,這時,原先的"正向意圖"、"正向方案"就會受到檢驗,只要還能持續"實踐",自我內在各種想法就能進一步調整、整合,原先的"概念"就會轉變為活生生、極富生命力的"智慧"。
這是很有效的痊愈過程,也是心靈的成長;反過來說,如果"個案"未能將意圖、方案真正付諸"行動",那么,治療將不過是"雁過寒潭",過后不留一點痕跡。
我個人在當顧問及講師的經驗中,進行"教育訓練"、"建立成功習慣"、"團隊建立"、"改造企業文化"…等工作時,就經常應用薩提爾大師的這個工作型態:"強調行動最重要",效果相當不錯,相信蠻值得企業主管參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14024.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感官敏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