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活用四位NLP啟蒙大師的智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理察.班德勒(RichardBandler)和約翰.葛林德(JohnGrinder)就是采訪了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爾.薩提爾"(VirginiaSatir)、催眠治療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Erickson)、完形治療創始人"弗烈茲.皮爾茲"(FritzPearls)及溝通大師"葛瑞葛利.貝特森"(GregoryBateson)之后,才發展出"NLP"。

  這四位大師可以說是"NLP"的啟蒙大師,"NLP"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技巧和智能,這些技巧和智能到底能否適用于企業主管對部屬的"領導"?我想,一開始一定有非常多的企業主管不習慣、不以為然,但是,我經過十余年的體驗、探索,我確信非常值得參考,再不濟也可以為"企業主管的領導"這個領域,注入一些不同觀念,注入一些新血。所以,我準備花點時間來介紹。

  首先,我們介紹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爾.薩提爾"(VirginiaSatir)的智能。她曾經抱怨"NLP"專家:"你們拿走了我的方法,卻拋棄我的精神。"薩提爾大師是一個從不"抱怨"的人,這是我知道的,她唯一一次的抱怨,可見她對這件事有多強烈的看法。因而讓很多"NLP"專家重新調整方向,重新尋找"NLP"的"精神"。

  "NLP"專家對薩提爾大師深入研究之后,發現她最偉大的"精神",就存在于她的"十六種工作型態"里面,這些"工作型態",充滿了積極、啟發、人本…的精神,非常能夠讓人相信她、接納她,也因此,她可以快速地看出每個人獨特、天賦的特點,能夠深刻地了解對方的"正向意圖",難怪她的"治療"會有那么大的威力。

  如果,企業主管也能了解這"十六種工作型態",或許對于帶領部屬,讓部屬相信自己,讓自己更深入了解部屬,更有效地啟發部屬,說不定很有助益。

  每個人過去的經歷都是既成的事實,從過去經歷所產生的感受也是實際的存在,不過,過去總是過去了,記憶中的,常常都是"死的";不像現在、此時此刻、當下的反應,可能有創傷、可能有受創后的自療、可能有未來的期待…,是那么活生生,充滿了生命力,存在各種的可能性。

  求診的個案,雖然過去可能經歷很多的挫折,對某些事物、某些人,也可能有很多強烈的排斥,但是,薩提爾大師面對他們時,總是著重個案當下的反應,和個案對未來的意向,從這個角度著手,總是可以發現個案改變的大門。這就是薩提爾大師的第一個"工作型態":"著重現在、當下的反應及未來的意向"。

  以我個人的體驗,這個"工作型態",除了非常有效之外,也是磨練與人互動能力,非常有幫助、永無止境的一條寬敞大道,如果說,我這些年來應用"NLP"協助人尚有點效果,使用"NLP"能力有所進步的話,那一定是我沒離開"著重對方現在、當下的反應,和對方未來的意向"這條原則。

  對企業主管而言,與部屬"當下反應"的互動,就是彼此"心交心"的交流,那是觸摸部屬內心世界的時刻;"未來的意向"更是部屬今后行為的方向和動力,如果,不懂得掌握"著重現在、當下的反應及未來的意向"原則與部屬互動,只是談些責任、使命、目標、道理、應該、必須…等抽象性概念,想要有更好的"領導魅力",想要更深入帶領部屬的"心",恐怕是有點舍近而求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14026.html

相關閱讀: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感官敏銳練習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