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將復雜的事務簡單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NLP"有一個假設前提:遇到復雜的事務,先將之簡單化,處理起來較容易收到效果。這個假設前提對企業主管進行領導而言,也同樣適用,就像"CLM法"(企業主管領導管理用創意思維檢核表法)的創意的另一個參考原則:"減少(Reduce)"。

  大約十五年前,我輔導一家企業的一位經理,有一天,他問我:"張老師,最近我有一件事非常困擾,不知能不能請教您?"我說:"不要客氣,請說。"他接著說:"我平常工作就已經非常忙了,最近上司又交代我要配合進行申請ISO認證項目,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那里還有空余的時間做這種事呢?我實在很煩惱,實在不知道怎么做下去,老師,您看我怎么辦?"

  我很同情地說:"您一向很務實,又很有責任感,以公司目前的狀況,要實實在在地申請ISO認證,確實要花很多時間、心力,您這么忙,有沒有考慮讓部屬一起來分擔呢?"

  聽到我提到他的部屬,他不由臉色更加沉重地說:"這就是我最痛苦的地方,我這些部屬,絕大部分年資都很淺,很多人甚至連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是很稱職,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狀況;公司最近接的訂單量不斷成長,而且,很多都是新開發出來的機種,交貨時間又越來越短,這些工作,絕大部份都只能落在少數幾個能力比較成熟的資深員工身上,資淺的根本幫不上忙。準備申請ISO認證這種工作,資淺的根本做不來,資深的光是應付訂單已經讓他們焦頭爛額了,還能幫我分擔什么?"

  我越來越同情他,我說:"這真是一個困境,您有思考對策嗎?"

  他很無奈地說:"有啊,我知道必須做部屬的教育訓練,但是,教育訓練實在是一件無法立竿見影的工作,從專業的基本知識教起,要教到他們完全稱職,替我分擔煩惱,根本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再加上最近的員工,敬業精神大不如前,交付他們工作,經常推三阻四,學習意愿也很低,甚至向心力也很差。一想到我賣老命地傳授,結果得到的卻可能是他們一張張的離職申請書,我實在教得手都軟了。張老師,依您看,我應該怎么辦好呢?"

  我沒有直接回答,我說:"我聽到的是,您所面對的問題好象不只一個,而且還相互關連、相互卡住,看來,不是很單純;而且,您到目前為止,也采行了一些對策,這些對策都是從根做起,甚至巨細靡遺,相當詳細踏實,不過,都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因此,您現在面對了很大困擾,我這么描述您的問題,您覺得算不算貼切?"

  他說:"我以前沒這么想過,不過,經您這么一說,倒是越想越有這么個味道。"

  他突然像腦中靈光一閃,他問:"老師,您是不是要告訴我,我想得太復雜?做得太復雜?"

  我想,他是想起了我在對他們上課的時候,經常提到的"遇到復雜事務,先將之簡單化,處理起來較容易收到效果。"我說:"您相信,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解決問題很有幫助嗎?"

  他說:"老師說的,我相信絕對錯不了,不過,我實在不知道如何簡化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也不知怎么做才有效,請老師給我具體的指導好嗎?"

  我經常碰到很多企業界的朋友,他們都期待我能給他們"具體的指導",我了解他們并不是偷懶,不用自己的腦筋,實在是想不通,急于求助,這就是應用"創意"時,經常碰到的"撞墻"現象,通常,我不到最后關頭,不會輕易答應。

  我回答:"您一向對我很信賴,我很清楚感受得到。您這次所碰到的問題,您認為是什么樣的問題呢?是眼前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目前人員所具備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還是,認為教育訓練無法解決您的問題?還是,要我幫您向上司反應什么事情?…"

  我還沒說完,他就急著打斷我的話:"不是!不是!不是要您幫我向總經理反應,我現在的問題就像您說的,目前人員的能力和我需要進行的工作,有很大的落差,讓我調度不開來,我不知道怎么辦。"

  我問:"人員能力和工作需要有落差,您是希望從別的單位調人過來呢?還是,招募稱職的人?"

  他想了一會兒,無奈地說:「我目前所需要的人員,都必須對我們部門工作非常熟悉,別單位的人沒這種人,新人更加不可行!

  我問:"聽來,只有培訓現有人員才是辦法啰?"r

  他說:"原先我也這么想,我也做過,但是,教育訓練實在無法立竿見影,根本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我問:"有沒有可能,之前我們所談,要簡單化的復雜問題,就是教育訓練的做法?"

  "也許吧,不過,實際到底應該怎么做?"他平常就很重視教育訓練,現在卻談到"教育訓練的做法"要"簡單化",心理難免有點不服氣,有點懷疑。

  我說:"真正最了解您部門的工作、最了解對策可不可行的,還是要靠您自己。倒是,和您這番對話,我心里一直浮現一個個案,它和工作分配、教育訓練、人員調度、經驗傳承都有一點關系,但是我知道別人的做法想要直接套用到你們部門,解決您的問題,我想,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知道您有沒有興趣聽聽看?"

  這下,他興致又來了:"您講的案例、故事,經常給我很多啟示,我當然有興趣啦!"

  接下來,我就開始談那個個案。

  我問他:"您會不會做鞋子?"

  他一面搖搖頭,一面覺得很突兀地回答:"不會!"

  我說:"一般來說,我也不會!但是,有一家制鞋工廠,他們把制鞋工作依難易程度分為七等,第一等的工作最簡單,第七等的工作最復雜、技術難度最高。"

  我接著說:"第一等工作就是:將完成的鞋子擦干凈,再用紙包起來,然后放進鞋盒里,最后,把盒蓋蓋妥。第二等工作就是:鞋子有鞋面,它是用刀模從整張皮革切割下料來的(這個工作難度較高,還不是第二等工作員工做的),切下來的鞋面皮,四周都要用機器削成斜面(這個工作的難度也不是第二等工作員工能擔任的),那么,第二等工作到底做什么呢?就是拿著一只像牙刷的刷子,沾上強力膠,再將強力膠均勻地涂在鞋面皮四周的斜面上。"

  我開玩笑地說:"如果照這種工作劃分方式,下次有人再問我們會不會做鞋子,我想,我們都可以很有自信地告訴他,我們可以做到第二、甚至第三、第四等。"

  聽到這里,他神情輕松了許多,還很有所感地說:"這個做法不錯哦,如果我們部里的工作也這么劃分的話,資淺同仁所需要的訓練時間就不必花那么多時間了!"

  我說:"能將別人的做法,移轉或延伸(Transfer&Extend),應用到自己身上,您實在很聰明,很有智慧。"我接著說:"和您一樣,他們也很重視教育訓練,不過,他們不只是針對資淺的同仁,幾乎所有的人都要接受訓練哦;而且,把教育訓練這項工作,讓很多同仁共同來分攤哦。"

  我故意賣關子,說到這里就停下話來看著他,他思考了一會兒后說:"我們部門的教育訓練,幾乎都是由我一個人負責,花掉我許多時間,他們怎么讓很多人共同來分攤?是怎么做的?教育訓練品質可靠嗎?"

  我接著說:"他們根據分成七等的工作,鑒定員工等級,賦予不同等級的工作,而且,較高等級的員工,平時就必須利用不妨礙例行性工作的時間,負起訓練次一等的同仁,也就是說,第七等工作的人員必須訓練第六等工作的同仁,第六等工作的人員則必須訓練第五等工作的同仁,以此類推,幾乎所有的人都接受訓練。"

  他懷疑地問:"那么多人都接受訓練?我們同仁接受教育訓練的意愿一直都很低落,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我說:"他們的薪資結構,除了本薪之外,有很大的一個比率是工繳,也可以說是論件計酬,越高等的工作,工繳就越高,他們接受教育訓練,對自己的晉升、對自己的所得,有直接的關系,意愿應該就不會是大問題啦。"

  聽到這里,他很興奮地打斷我的話:"工繳這個概念也很棒,除了讓教育訓練與個人所得產生關聯,提升大家接受教育訓練的意愿之外,也可以讓所得和所做的工作有直接關系,實在太好了!實在太好了!唉!我們反正薪水都一樣,結果大家都搶著挑簡單的工作…"

  突然,他話鋒一轉,懷疑地問:"如果每個人都這么熱衷于接受教育訓練,這樣過不了多久,不是大多數員工都變成第七等工作的人了嗎?"

  我說:"他們訓練之后還會進行評鑒,評鑒合格后,才具備上一等工作的資格,不過,雖然具備上一等工作資格,并不是馬上擔任上一等的工作,必須等到有缺才能晉升。所以,不會發生過不了多久大家都變成"第七等"的狀況。不過,二等以上的工作,倒是隨時都有很多已具備晉升資格的人在等待晉升。"

  聽到這里,他忍不住用右拳擊打左掌,感嘆地說:"他們這么做實在高明!我們都是將目前表現不錯的人就給予晉升,晉升之后,也沒能給他們適當的訓練,經常不能勝任新職務,結果,就造成雙重損失(少了一位原職位的好員工,且多了一位新職位的不稱職員工),他們這么做,人員都是訓練好、準備好,然后再從中挑選晉升,實在高明!實在高明!稍微改一改,我們應該也可以效法。"

  我又接著說:"看來您已經很有一些想法了,恭喜您!他們這么做,在經驗傳承方面,可以說是非常踏實,不僅如此,對人力資源管理,也有很大的幫助。有一陣子,人工非常短缺,到處鬧缺工,他們卻狀況很好。"

  他又露出疑惑的表情,問:"人工短缺是整個人力市場供應不足造成的,為什么他們能夠不受到波及?"

  我反問他:"按照他們這樣做法,每次缺人的時候,都會補那一等工作的員工?"

  他認為問題太簡單了點:"上一等出缺都由下一等晉升,每次需補人的,當然都是第一等的嘛!"

  我進一步說明:"您說的是,每次補的都是第一等,而第一等的新人訓練又最簡單、最省時,所以,新人就可以很快地上生產線,對生產產生貢獻,您知道其中有很多好處,是嗎?"他很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接著說:"他們在新進同仁進到公司滿三個星期時,就會計算他們的報酬,我提過,他們的薪資制度,本薪是一部份,很大一個比率是工繳,工繳是根據員工所做的良品數,倒扣不良品數,計算出來的,如果,他們的報酬低于某個水準,他們就會勸退該新進員工,并給予資遣。"

  他懷疑地問:"人力市場缺人時也這么做嗎?"

  我說:"據我所知,別人缺,他們并沒有什么影響,招募還是很順利,原因是,他們特別重視工作效率高、品質好的員工,配合工繳制度,激勵員工士氣,每位員工的收入,就比同行高出許多,因此,很少人會跳槽;而且,在他們當地,大家都口兒相傳,這家公司的待遇最好,找工作,都以這家公司為優先考量,所以,招募員工一直都很順利。"

  聽到這里,他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實在太聰明了,員工工作效率提高,所得增加,人工成本不但不會提高,甚至還可能因而降低。實在太聰明了!"

  他很滿意地說:"我懂了!我真的想得太復雜,做得太復雜了!我知道怎么解決我的問題了!"最后他還開我一個玩笑:"不過,張老師,您自己說要簡單化,卻告訴我這么多,您自己不就太復雜了嗎?"

  后來,這位經理真的解決了他部門的問題。

  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減少(Reduce),也是CLM法(CheckListforManagement:企業主管領導管理用創意思維檢核表法)的另一個創意參考原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14172.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感官敏銳練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