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級NAC 神經鏈調正術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逃避痛苦和得到快樂,
借著這股力量可使我們舊有的行為改變,也可以幫助新行為定型。
在此我要向各位介紹一套方法,能有效的幫助各位得到所希望的改變,
這套方法我稱之為“神經鏈調正術”(Neuro-Associative Conditioning),或可以簡稱為NAC,它乃是借著逃避痛苦和追求快樂的自然反映來調正我我們的神經系統,而不必用意志,去迫求我們所期望的人生。

當我們能夠控制住神經鏈,也就能夠掌握住自己的人生,下面我就要告訴各位如何來調正它,使你一改過去因循度日的消極習性,振奮而起并拿出誅求美夢的行動。
人生中每個人所希望的改變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我們的認知,一種是我們的行為。而改變要能成功,就必須把舊有行為和痛苦連在一起,把新行為和快樂連在一起。

改變不能單憑意志,因為那個效果不可能維持長久。
神經鏈調正術NAC是我用來教人改變的一門學問,它提供人們一套特定的步驟以進行持久的改變。
如果你希望能夠很快并且持久的改變,那么你首先必須具備兩個信念:

第一個信念是,改變是可以馬上做到的。
很多人誤認為改變不可能很快做到,如果可以那就意味著原本就沒有問題。
——別忘了,既然我們能很快的制造出問題,那也就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第二個信念是,要對改變自我負責,若是沒做好可別怪罪別人,這個責任又可分為三部分:

1、我們必須確信“有些事必須得改變”——記住,是“必須”而不是“應當”改變。
2、我們還必須相信“我必須推動改變”——要想有持久的改變,必須做改變的主角。
3、我們還必須相信“我有能力來改變”——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必然不會全力去做。

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神經鏈的形成過程。當我們經歷了重大的痛苦或快樂時,我們的腦子就會很快地按照下述三個標準去尋找各種的原因:

1、腦子會去尋找與當時不相配合的不尋常現象。
2、腦子會去尋找同時發生于當時的現象。
3、腦子會去注意這種不尋,F象是否經常出現。

當你覺得痛苦或快樂時,腦子便會立即掃描同時發生于周圍的不尋,F象,如果正好有個現象符合的話,腦子便會再注意這種現象是不是每次都必然出現,如果是的話,腦子就認定這個現象就是每次讓他痛苦或快樂的原因所在。
但這三個形成神經鏈的標準并不十分精確,沒有量化的數據,完全是腦子的主觀判斷,因此很可能會使我們錯認現象的原因。結果變錯失解決問題的機會,所以我們下定論之前,應當好好審視一番。

神經鏈調正術的六大步驟:

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行為,有個有效的辦法就是:
把我們的舊行為和痛苦連在一起,而把所希望的新行為和快樂連在一起。
如果我們想有所改變,不管是用何種方法,都得經過下述六個簡單步驟。
這六個步驟是神經鏈調正術的基礎,能直接有效得使我們改變,幫我們消除痛苦而得到快樂,且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副作用。

第一步:確定什么是你所要的,而又是什么妨礙了你

人生中我們越是注意的就越容易得到,同理,你越是惦記著你不想要的,你就越甩不掉它。
明確什么是你真正要的,這樣才能引導你的去向;你要的越明確、越具體就越能發揮力量,快速地達成目標。

另外,我們也必須知道是什么阻礙了我們所要得到的,不用說,阻礙我們改變的原因就是我們把改變和痛苦連在一起,因而寧可不改變。
因為我們對改變后的結果不知道而心懷恐懼。

第二步:找出改變的杠桿——認定不變會有很大的痛苦,而現在就變會有很大的快樂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應該改變,可是就是不肯拿出行動。
改變通常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愿不愿的問題。
我們對于“改變”這個問題所持的態度,經常是“應該”而不是“必須”,就算是必須,也經常是指未來的“某一天”。
要想馬上改變,唯一的方法就是得在心里抱持迫切感,而這種迫切感跟人生的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有關。

人生中任何成功的改變,必然是改變神經鏈中對痛苦與快樂的詮釋的結果。
通常我們很難改變,就是因為這種痛苦與快樂交織而成的矛盾使我們不愿意改變,然而如何消除這樣的矛盾而使自己的愿意主動去改變呢?
有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的情緒達到痛苦的臨界點,
當你覺得舊有行為帶給你的痛苦大于所能得到的快樂而不愿忍受時,你終于拿出了改變的行動,這就是臨界點了。

在物理學上有一種名叫杠桿的裝置,可以放大力量,幫我們移動極重的物體。
同樣地,若是我們想做出重大的改變,也就需要找到可以使力的“杠桿”,把舊有行為所帶給我們的痛苦、以及改變所帶給我們的快樂放大,
當痛苦超過快樂時,改變就發生了。
這可以使我們拋掉抽煙、喝酒、好吃、吸毒等壞毛病,以及改掉沮喪、消極、煩惱、恐懼等不中用的負面情緒。

促成改變最有力的杠桿,是發自于內而非來自于外的痛苦。
當我們發現無法按照自己的原則去生活乃是最大的痛苦。
如果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價值行動、如果我們的行為和設定的標準不一致,這內我和外我之間的差距便會形成一種壓力,有效地逼著我們改變。
在人身上有一股很強的力量,那就是維持“我”的完整性。
許多人之所以會想的是一回事,做的卻是另一回事,其中原因就在于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內外不一致。
如果你想找到使人改變的杠桿,就必須找到使自己內外不一致的問題根源。

如果這還不足以產生改變的杠桿的話,那就把目標轉移到心愛的人身上,例如你的孩子、父母、戀人或愛人。
大多數的人寧愿為心愛的人付出得比在自己身上更多,所以,好好想一想,如果自己不改變的話,會對心愛的人造成多大的傷害。

緊接著便可以問自己一些能引起快樂的問題,這將可以使你對改變產生一些具有正面效果的感覺。
你可以這么問:“如果我改變了,對自己會有什么樣的重新判斷?
如果我改變了,會有什么樣的沖勁?
如果我今天就改變,會做出 什么樣的成就呢?
我的家人和朋友會怎樣看我呢?我會多么快樂呢?”

這些問題要想能產生效果,就得盡可能找出一大堆為什么一定要馬上改變的,而不是未來某一天才改變的理由,若是有更強有力的理由就更好些。
如果你不覺得有馬上改變的必要,那表示你還沒有找到真正的改變杠桿。

第三步:終止你舊有的行為模式

如果我們一直沿用舊有的行為模式,最后所得到的結果必然回跟以前一樣。
只有終止我們的消極行為及情緒,找出扭轉痛苦與快樂的杠桿,那么整個人才會改變。
有時候人們會因為舊習慣所帶來的痛苦而想改變,可是又舍不得這個舊習慣所能帶給他們的“快樂”,這就好象有的人因為受傷而受到旁人的關注,為了繼續引起關注,他就不大愿意自己的傷過早康復。
此時,產生了“第二種好處”,使他不愿意改變先前的行為。
任何情形當有“第二種好處”介入時,我們就得加強改變杠桿的力量,才能終止舊有行為。

有一次,我在芝加哥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有一名學員公開告訴大家想戒掉好吃巧克力的習慣。
他的好吃程度簡直嚇人,因而贏得“巧克力貪吃鬼”的稱號;他甚至穿著一件特別的T恤,印著一行字:我愛大家,但我更愛巧克力。
我相信他是想改掉好吃巧克力的習慣的,可是卻內心矛盾,因為這個習慣還給他帶來第二種快樂:吸引旁人的注意。
因此我覺得施加較大的壓力,好讓他終止舊有的行為模式。
于是我在課堂上對他說到:
“為了調整你的體質,在隨后的九天里你除了巧克力之外什么都不可以吃,并且每天只能喝四杯水。”他十分得意的答應了。

隨后的時間里,其他學員紛紛把隨身攜帶的巧克力棒或巧克力糖全數塞在他手上。
到了午餐時間,他把巧克力當飯猛吃,并微笑著對我說:“謝謝你,安東尼,這些巧克力滋味真不錯!”
隨之又撕開一包巧克力塞進嘴里,似乎要證明他不會被我“打敗”。
各位可知道吃多了巧克力會口渴嗎?
結果他喉嚨干得不得了。
當其他學員繼續把巧克力遞給他時,他已不像先前那樣高興地接受了。
到了第二天,從他臉上似乎可以看出他已經沒有了先前的興致,可是態度還是硬得很。
第三天早上當他走進會場時,面無表情,我微笑著問到:“早餐吃得怎樣?”
他懦懦的說:“吃得不太舒服”此時背后一名學員遞給他一塊巧克力,他不僅接得十分勉強,而且沒有撕開,甚至都沒有正眼瞧一眼。
見狀我便問到:
“怎么了,不想吃了?你不是吃巧克力大王嗎?再來一些,巧克力的滋味好得很呢!”
我越這么說他的臉色越難看,我繼續慫恿到:“再多吃一些!”
突然從他口中爆出了一句:“你少再逼我了!”
于是,我若無其事的說道:“那就把巧克力丟了,好好上課吧!”

這套方法就是在他身上產生了改變的杠桿。
如果你能讓一個人肉體上覺得痛苦,那么就能使他拿出改變決心,想要脫離而去追逐快樂。
因為在他晚上睡覺時,腦神經系統會記錄下吃巧克力的痛苦經驗,
一下子把他先前對痛苦和快樂的認知擊得粉碎。

下面我們再來談“如何打破負面情緒反應以及使你受限的做法”。

通常我們若能不斷的干擾舊有行為,最終它就會改變,在此向各位介紹一種記憶來攪混感受的方法。

我們之所以會情緒惡劣,乃是因為一直想著那件讓你掛心的事所致,
譬如被上司責罵了,那一整天你腦海里會一直縈繞著他對你怒吼的表情,結果你的心情越來越壞。
下面我就要告訴大家一種消除這種負面的事情所造成的心情不暢快的方法,以便日后可以解決情緒惡劣的狀況。

1、在腦海里重新描繪令你十分捆擾的那件事。
你要仿佛看電影似的詳細描繪其中每個細節,可不要心情激動。

2、把腦海中的這一幕轉化成漫畫形式。
假想自己坐在一個高高的椅子上看漫畫書,讓整件事快速的倒放回去,想象上司把他所說的話吞了回去;隨之再以更快的速度正放一遍。
然后再通過改變顏色和形狀來丑化里面人物,這樣反復快速的做十來遍,不斷改變里面人物的樣子及顏色,同時加上音樂,相信必能改變你先前的感受。

3、現在看看自己對先前那件事的感受如何?
如果第二步做的不錯的話,情緒必然會有所改變,不會再象先前那樣惡劣或低落。

第四步:另外找出一個新的且好的行為模式

這一步是建立長久改變最重要的一步。
縱使我們中斷了舊有行為,若沒有可以取代的新行為,結果改變必然會功敗垂成。
因此,找到一個好的新行為是改變成功的關鍵。
同時,這個新行為必須要讓你得到與先前舊行為同樣甚至更多的的快樂。
譬如說如果你想戒煙,那就必須想出新的方法來取代過去從抽煙中所得到的快樂,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什么好辦法,那就去向那些改變成功的人學習,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南西·曼恩曾作的一個調查,用以了解吸毒者戒毒的成效,結果發現“取代行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一組人被迫以外力(法律)強制戒毒,可是他們被釋放后沒多久便又開始吸毒。
這便是——外力的施加無法造成持久的改變。

第二組人真心想戒毒,并且憑著毅力壓制想再吸毒的沖動,結果比第一組要樂觀,但維持得也不是太久,平均起來大概只有兩年時間。

第三組人則因為有很好的取代行為而戒毒成功,他們從家庭中、事業上、社會活動上得到的感受比吸毒更好,結果絕大部分人從此再沒有犯過毒癮,即使少數人未能成功,但平均起來至少也能維持八年不再犯。

第五步:不斷調正新的行為,使之成為習慣

改變要能維持長久,調正工夫是必不可少的。
最簡單的調正方法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那個新的行為,使它在我們的腦子里形成粗壯的神經鏈。
如果你找到了能取代舊行為的新行為,那就在腦海里不斷往積極方面想,不斷的重復練習這個新行為,直到讓你覺得它真能使你脫離痛苦而得到快樂為止,這時它便能在你的腦子里建立起神經渠道,使你的新行為能夠維持長久。
調正的目的,就是要確保我們能夠自動地顯現出新行為,使之成為我們的新的習慣。

要想加速調正工夫的有效性,我們還得加上一個“強化”新行為的過程。
給自己訂定幾個近期目標,每當你達成一個就馬上給自己來點鼓勵。
當你一停止抽煙就趕快給自己一個獎勵;千萬別指望體重下降8公斤后才給自己獎勵。
當你給了自己一些鼓勵或獎勵,你的神經系統便會把改變跟快樂連在一起。
所以只要你拿出了改變的行動,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請你立刻給自己一點獎勵,一句贊美、一份禮物或更大的自由都可以。
記住,任何行為或情緒若能不斷強化,最終它便會成為一種自動而調正的習慣;相反,若不給予強化,最后他們會慢慢消逝。
當然,除了正面強化以外,我們還可以采取反面強化的方式,即當我們見到不希望的行為時就懲罰一番,皺個眉、罵一下、甚至打一頓。
注意強化不同于獎勵或懲罰,強化是行為發生時的立即反應,而獎勵或懲罰是事后措施。

另外,如果你想使新的行為能夠長久的持續下去,強化的方式也十分重要。
或許你可以使用固定強化的方式。
如果每次出現某種行為,就給予同樣的獎勵,那么長此以往,便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種必然的習慣,因而失去了獎勵的意義了。
譬如一般企業是每月發薪水一次,由于這種工資是固定且可以預期的,所以他們不會特別賣力,只要達到公司規定即可。
然而如果偶爾有些不定期的獎勵,譬如口頭嘉獎、頒發獎金或職位升遷等,這就能使他們愿意付出更多,因為他們知道這么做可能會得到一些額外的獎勵。
第三種激勵方式就是給“大獎”,通常如果公司給予員工超過他們預期多得多的獎勵,這會給他們極大的激勵,為了日后能再得到同樣或更大的獎勵,他們會更加賣力的工作。

總之,調正是使我們能夠持續做出某種行為的重要因素,我們的任何行為模式若一直給予正面的強化或鼓勵 ,那它便會被調正成為一種自發性的行為,否則它就會慢慢地消逝。
我們要學會使用一切可能的“無法預期的強化方式”和“固定強化方式”,以使新行為成為一種習慣。

第六步:測試效果

最后,我們所要做的,便上檢驗一下上述步驟的效果。
你可以臆想自己正處于先前令你困擾的舊習慣中,然后以新的行為取代之,看看那個舊習慣是否仍然對你有吸引力,如果答案為是的話,那你就得好好審視一番前面所做的五個步驟,很可能你需要重新做一次;如果答案為否的話,那就看看新的行為是否讓你覺得快樂,只要你能不斷調整新的行為而使之成為習慣,那么最終你的改變就必然成功。

此外,你還必須檢查一下改變后的效果,看看這些改變對你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是不是更促進了你的事業或人際關系?
看看這個新習慣是否能和你的價值體系、信念、心則想匹配,否則那個新習慣就無法持久。
以下是一個確認檢查表:

改變后之結果檢查表

一、確定自己對舊習慣感到痛苦:
當你回憶起舊的習慣,這時的感受是否不象以前那樣讓你覺得快樂,而是痛苦呢?

二、確定自己對新的行為感到快樂:
當你想起新建立的行為時,感覺是否不象以前那樣讓你覺得痛苦,而是快樂呢?

三、讓你的新行為和你的價值體系、信念、心則相合:
你的新行為是否和你的價值體系、信念、心則相匹配呢?

四、確定舊習慣帶給你的快樂依然存在于新行為中:
是否你的新行為中仍然保留有舊習慣所能得到的快樂呢?

五、臆想未來你以新的行為生活并成為習慣:
臆想以前使你沉溺于舊習慣的原因,讓它成為使你樂于以新行為生活的誘因。

如果檢查后發現新行為和這個表所列有相違之處,那就必須重新來過,從第一步開始逐步檢查,找出問題的癥結,進行調整,直至達到最后的改變目標為止。

NAC的六個步驟可以用在任何需要改變的地方,
不管是人際關系上、事業上或對孩子的教育上。
如果你能掌握NAC,哪怕是前三個步驟,相信必然會有很大的改變。
不過如果你不知道所要追求的是什么,那就必定不會時常運用這六個步驟,所以下面我將告訴大家明確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的方法——形氣、意焦、優秀的提問、引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14732.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銳練習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