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重要特征。社會在一日千里地快速發展,無論哪個行業,要么創新,要么失!
有很多教師感到苦惱:那幾個學生怎么又沒交作業?這節課說閑話、打瞌睡的怎么又這么多?這些內容課上講了自習講,學生怎么就是學不會?有很多班主任更是日子難過:輟學的、破壞公物的、上網成癮的、打群架的、早戀的、曠課的、不干值日的等等。
但是其中不少人多少年如一日,每天按固定的程式去上班、下班,每天用同樣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有本醫學英文字典,英文單詞Deliration(精神病)的定義中,除了“行為不由表意識控制”之類的解釋外,有一句話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再重復做相同的事,卻妄想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出現。”(摘自胡謝驊《NLP水性領導力》第九頁)
如果總是重復舊的做法,卻希望有不一樣的結果出現,這個問題還不嚴重嗎?
重復舊的做法,有時甚至連舊的結果也得不到,這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斜坡滾球,不上則下。
目前各地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各種培訓,還存在很多不足。作為教師,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尊重自己的發展權,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不妨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師學教師。
要做成功快樂的教師,需要理解:
NLP前提假設6、
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1)做法不同,結果才會有所不同。
(2)如果你做的事沒有效果,可以改變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會比舊的做法多一分成功機會。
(3)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須用與昨天不同的做法。
(4)改變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改變。
(5)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從來都是處于不停的改變之中,不肯改變的便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
(6)只有不斷地改變做法,才能保證與其他事物的關系有理想狀態。
(7)"做法"是規條,目的是取得價值,實現信念。維持最有效果的規條,就是靈活地不斷修正做法,這樣才能保證取得價值,實現信念。
(8)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
(9)習慣使我們不用思考便能做某事,這使我們忘記去憑所有事情的效果而作出修正。因為過去主觀的積累已經造就了行動的高速公路。
(10)祈望別人改變才能使自己更好,倒不如想想自己怎樣改變才能取得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3900.html
相關閱讀:感官敏銳練習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