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與平庸區別在于有無目標
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馬跟一頭驢子。它們是好友人,馬在外面拉貨色,驢子在屋里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巨匠選中,隨他前往印度取經。
17年后,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到磨坊去見朋友驢子。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閱歷: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云霄的雪山,西域的奇珍奇寶,異國的民俗風情……那些神話般的世界,讓驢子大開眼界。驢子贊嘆道:“你有如許豐盛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途徑,我連想都不敢想。”老馬說:“其實我們走的間隔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結束。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照著目標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翻開了一個遼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畢生只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窄的天地。”
1900年,人們常?吹揭粋大概10歲的黑發小男孩在倫敦各大劇院的后門外等候。他看上去非常饑餓,但那雙藍色的眼睛卻透著動搖。他能歌善舞。盡管自己的童年過得苦楚艱苦,他卻理解如何讓別人歡笑。30歲時,他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笑劇演員,受到了國王般的禮遇。()人人都想和他相見,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還有丘吉爾、愛因斯坦和甘地這樣的名人。他就是世界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
在法國里昂,一位70歲的布店老板快要不行了。臨終前,牧師來到他的身邊。布店老板告知牧師,他年青時很愛好音樂,曾經和有名音樂家卡拉揚一起學吹小號。他當時的成就遠在卡拉揚之上,老師也十分看好他的前途。惋惜20歲時他迷上了賽馬,結果把音樂曠廢了,否則他必定是一位杰出的音樂家。
實在,蕓蕓眾生中,真正的蠢才和白癡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未幾?墒,這些人在走過漫長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蓋天下,有的卻無所作為。為何有如斯的天地之別呢?
卡耐基的一份調查或者可能闡明問題?突鴮κ澜缟1萬名不同種族、年紀與性別的人進行過一次對于人生目標的考察。他發明,只有3%的人有明確的目標,并知道怎樣把目標落實;而另外97%的人,要么基本沒有目標,要么目標不明白,要么不曉得怎么去實現目標。10年后,他對上述對象再一次進行調查,成果令他吃驚:屬于本來97%范疇內的人,除了春秋增加10歲外,其余方面簡直不什么起色,仍是那么一般和平淡;而原來不同凡響的3%的人,卻在各自的范疇里獲得了相稱的。他們10年條件出的目的都不同水平地得到實現,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軌跡走下去。
卡耐基的論斷同樣令咱們震驚。原來,杰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并不在于稟賦,也不在于機會,而在于有無人生的目標。那匹馬和那頭驢子,只管都在前進,一個遠行萬里,一個卻在原地打轉轉。卓別林在勝利后說:“即便我在孤兒院或沿街要飯果腹的時候,我都以為本人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員。”那位布店老板因廢棄了當一名出色音樂家的目標,只好在臨終前向牧師懊悔。
對沒有目標的人來說,歲月的流逝只象征著年齡的增長,平庸的他們只能日復一日地反復自己。只有你為自己設定了目標,并堅持不懈地為之盡力,你定會有一個光輝的人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99119.html
相關閱讀:你距離你的目標有多遠
職業規劃易犯十大錯誤
專注:用少量時間達成大目標
職業規劃:智聯CEO給職場人的一封信
董建華為自己定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