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現代運動員與早期人類祖先在奧運會上同場競技,比賽結果如何?
美國人類學家比較兩者身體結構特點后得出結論: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員能夠借助耐力優勢在長跑等項目中取勝,但在體操和摔跤等力量型項目方面卻不是祖先的對手。
“力量型”
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前夕,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日刊發人類學家對原始、現代人對陣的一場假想奧運會比賽結果的解析。
專家們以生活在200萬年前的一種猿人??南猿阿法種為例,分析了猿人作為“力量型選手”的特點。
哈佛大學生物人類學家丹?利伯曼的話說,成年雄xing黑猩猩體形不大,體重只有大約50公斤,卻能夠輕易把人的手臂扯斷,“你千萬別想和黑猩猩比掰手腕”。
200萬年前,南猿阿法種雖然已不再生活在樹上,但仍具有手臂較長、上身較強壯等猿類身體特征。
猶他大學生物學家戴維?卡里爾說,南猿阿法種與黑猩猩相似的體形使它們在摔跤等搏擊項目中比現代人類更具優勢。
此外,南猿阿法種還適合參加體操和跳水項目,因為它們身高較矮、體重較輕,身體旋轉時慣xing較小,完成空中翻轉和旋轉等動作的能力較強。
“耐力型”
人類學家指出,由于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身體結構漸趨勻稱,現代人類在馬拉松、鐵人三項、足球等對耐力要求較高的項目中,與早期人類相比更具優勢,堪稱“耐力型選手”。
長距離奔跑是人類運動能力的一個重大改變。這一改變出現于大約200萬年前,即直立人正式開始狩獵活動時。
早期人類只有尖木棍等簡陋的狩獵工具,因此成功捕獲獵物關鍵在于人類與動物耐力的較量。例如,獅子短距離奔跑速度大約為奧運會短跑冠軍的2倍,但它們不具備長距離奔跑的耐力。早期人類正是利用自身耐力優勢,追趕獵物直至它們力量耗盡,從而把它們捕獲。
實際上,一些缺乏遠距離狩獵工具的現代人類部落仍然依靠耐力優勢捕獲獵物。
南猿阿法種作為一種剛剛開始在地面上直立行走的早期人類,具有較強攀爬能力,行走能力卻相對不足。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人類學家伊恩?塔特索爾說,南猿阿法種“能夠奔跑,但可能跑不快”。
同時,南猿阿法種長距離奔跑的耐力也遠不及現代人類。
另有對手
研究人員還在分析報告中提到一種大約2萬年前滅絕的穴居原始人尼安德特人,他們的體形與早期現代人類差異已經不大。
華盛頓大學自然人類學家埃里克?特林考斯說,由于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類擁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即以狩獵和采集為生,因此兩者體形“不會顯得很不一樣”。
相比之下,特林考斯說,現代人類無論參與何種運動,“即使大多數奧林匹克項目的訓練”,都不必承受人類祖先生活中抬舉、行走等簡單動作所需的運動強度。
但專家同時指出,現代人類中也有部分個體體形與尼安德特人相似?ɡ餇栒f:“尼安德特人體形較為矮壯,一些現代人類也具有相同特點。”
分析報告評論說,這也許意味著,尼安德特人這種穴居原始人比南猿阿法種等猿人更具備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員角逐的能力。(郜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593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