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七單元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統計教案(青島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數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七、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統計
信息窗1——城市保潔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 頁。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之后安排的,學生已經會用條形圖表示各種數量。本課以此為基礎,引入對折線統計圖的學習。該信息窗提供了一份威海市1998—2002年市區環保建設情況統計表。擬引導學生提出與環保有關的現實問題,引入對折線統計圖知識的學習。教學重點是學畫折線統計圖,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難點是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目標:
1、借助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會用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
2、在統計活動中,感受統計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第 1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去過威海嗎?威海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榮獲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環境最高獎——聯合國人居獎。為什么威海市是最適合人們居住的城市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威海,了解威海,用數學的眼光分析一下其中的奧秘。請看120頁信息窗一,說一說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1998—20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怎樣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變化情況怎樣呢?……引入對折線統計圖的學習。)
[設計意圖:從現實的素材入手,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統計的興趣,激活有關統計的經驗,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引入對折線統計圖的學習,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突出了統計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解決紅點問題:1998—20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怎樣呢?初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1、嘗試統計,體會學習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談話:1998—20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怎樣呢?(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回答)你能把這個變化情況用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嗎?(教師為學生提供統計圖表,引導學生獨立嘗試統計),先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表示出,做完跟同桌說說,準備班內交流。
2、班內交流,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畫法。。
談話:1998—20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怎樣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導他們明確,條形統計圖不能直觀地表示變化情況)
談話:有沒有更直觀地表示這種變化的統計圖呢?(結合教材,邊演示,邊講解,總結出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先根據數據描出各點,再用線段依次連接各點。)
3、對比分析,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談話:剛才有的同學根據統計表進行分析,有的根據條形統計圖進行分析,還可以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你覺得解決“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這樣的問題用那種方法比較合適?為什么?
談話:解決像“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這樣的問題,最好用折線統計圖,因為它能直觀地反映出事情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比較,有利于學生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數量增減變化方面的優勢。]
(二)解決綠點問題: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變化情況怎樣呢?學習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并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
1、獨立制作。
談話:剛才我們用折線統計圖表示了1998—20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前面同學們還提到了許多問題,比如,1998—2002年全市新水取水量的變化情況怎樣呢?表示這個變化情況,應該用哪種統計圖呢?
談話:能自己在教材圖出折線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描述取水量的變化情況嗎?先自己畫圖分析,再和同桌說說,準備班內交流。
2、班內交流。
談話:誰愿意展示你畫的折線統計圖,能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嗎?(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畫法)根據這幅統計圖你能發現什么?有不同意見嗎?(根據學生的交流強調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歷畫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分析事情的變化情況, 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體會用折線統計的好處--能直觀地反映同一個內容不同時間的增減變化趨勢。]
三、自主練習,拓展應用。
1、自主練習第1題,體會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1)獨立填寫。
(2)班內交流。(關注學生對第4小題的回答,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思考。)
2、用折線統計圖描述其它事件的變化情況。
四、全課總結。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根據學生交流,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有什么好處?
第 2 課 時
一、基本練習
1、補充練習,鞏固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下面是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時數統計表,請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全年的日照情況。
單位:小時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日照時間167170233255278216206176178187225184
(1)獨立繪制。
(2)班內展示。(引導學生交流繪制方法。)
(3)對比分析: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時數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二、變式練習:
1、自主練習第2題,會對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
(1)獨立完成。
(2)比較分析。
談話:你能說說移動電話的數量是怎樣變化的?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嗎?
(3)反思小結。
(引導學生體會除明確變化規律外,還要找到發生變化的原因,推想未的發展趨勢。)
三、綜合練習。
1、自主練習第3題,讀圖分析。
(1)獨立觀察條形統計圖。
(2)你能分析一下小彬的鍛煉成績嗎?
(3)推測小彬第8周的成績,并在圖中表示出。在推測第8周成績時,教師要適當引導,提示學生在可能的取值范圍內進行推測。
[設計意圖]練習時,可讓學生在獨立觀察思考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對鍛煉成績做出合理分析。
2、自主練習第4題,綜合鞏固折線統計圖。
(1)仔細觀察折線統計圖。
(2)通過折線的變化情況,你發現了什么?
(3)調查本校近四年學生人數情況,完成下面折線統計圖。
[設計意圖]練習時,要特別注意第(2)小題。一方面要組織好調查活動,通過合理渠道獲得可靠的數據;另一方面要組織好分析交流活動,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信息窗2——城市綠化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頁。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該信息窗呈現了兩份統計表,一份是2002年我國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情況統計表,一份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情況統計表,通過觀察分析這兩份統計表,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情況,可進行比較的不僅是各年綠地面積本身的多少,還可以隨著時間的變化觀察綠地面積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五個城市的綠地面積,所能夠進行比較的主要是數量的多少?紤]到學生獨立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難度較大,教材也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做了適當提示。
教學重點:能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根據需要合理選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進一步掌握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在統計的過程中,感受統計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作用,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威海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榮譽。其實,威海還是著名的“國家園林城市”呢!那里依傍海、風景秀美、樓在林中、人在綠中。讓我們一起看看威海的綠化情況,好嗎?
2、觀察統計表,搜集信息,提出問題。
談話:(出示2002年我國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情況統計表)請同學們觀察威海市與其它城市統計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明確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各是多少。)
談話:(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情況統計表)請同學們觀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明確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的變化情況。)
談話:比較這兩個表格,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別選用什么樣的統計圖表示上面的兩組數據比較合適?)
[設計意圖:選取現實的素材創設問題情境,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生活,突出了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滲透環保教育。同時激發了統計興趣,激活了已有的統計經驗,為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奠定了基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嘗試選擇。
談話:分別選用什么樣的統計圖表示上面的兩組數據比較合適?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組里交流交流,準備班內交流。
2、班內交流,了解特征。
談話:分別用什么樣的統計圖更合適?為什么?(引導學生了解,比較數量的多少,可以選擇條形統計圖;比較數量變化趨勢,選擇條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3、嘗試作圖,加深體驗。
談話:請同學們先獨立完成課本上的統計圖,再比較兩種統計圖的特點,同桌說說,準備班內交流。 (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4、班內交流,提升認識。
談話:誰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統計圖?通過條形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通過折線統計圖呢?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明確: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各個城市人均綠化面積的多少;折線統計圖,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的增減變化情況。)
談話:為什么圖一橫軸下的威海、蘇州……對著的是格子,圖二橫軸下的1992、1993……對的是線?只能畫“點”,所以畫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作圖習慣)。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發現兩個統計表的特點,從而恰當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圖,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師在學生交流時給予適當的點撥,有利于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的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1、課本 頁自主練習第1題:調查本組(4人)同學每日睡眠時間,并用合適的統計圖表示。
(1)組內調查統計同學每日睡眠時間,填寫好統計表。
(2)獨立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并繪制。
(3)班級展示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說清你選用哪種統計圖?為什
么?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時間的多少,所以應選用條形統計圖。)
2、課本 頁自主練習第2題:根據表中的數據,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1)學生獨立解答。
(2)班級交流。(引導學生說清楚為什么選用折線統計圖?網站一
周訪問人次的變化趨勢是什么?)
[設計意圖:選取的先獨立解答,再展示交流,教師引導點撥的練習方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四、回顧反思,總結全課。
1、教師談話: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通過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學生班級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反思,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梳理,以便形成
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五、布置作業:查閱有關資料,了解青少年每日睡眠時間為幾個小時比較合適,并向同學們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第2課時

一、基本練習
1.
( )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數量的多少;( )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 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選出適合用折線統計圖表示的話題,在()里打對號。
(1)小明從4歲到10歲的身高( )
(2)一天的溫度變化( )
(3)班級中同學喜歡吃香蕉、橘子、蘋果、荔枝的人數( )
(結合學生的舉例,使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適合同一事物,不同時間的統計;而條形統計圖適合用于不同事物,同一時間的統計。)
二、變式練習:
1、我國“五岳”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根據表中的數據,選擇合適完的統計圖。

泰華衡恒嵩
海拔高度(米)15322160129020171440

“五岳”主峰的海拔高度情況統計圖
單位:(米) 年 月
泰 華 衡 恒 嵩
(1)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2)班級展示交流:說一說,你為什么選擇這種統計圖?
(3)班級交流:通過以上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三、綜合練習
1、課本129頁自主練習第3題。
(1)集體調查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每人只能選一種)
(2)獨立思考并選用合適的統計圖
(3)小組交流。
(4)班級交流(引導學生說清為什么要選用這種統計圖?選用這種統計圖的優越性是什么?從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3、課本129頁自主練習第4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統計圖。
(2)小組交流。
(4)班級交流。(通過分析數據,引導學生說一說,通過這個統計圖,能說明什么問題?)
4、課本129頁自主練習第5題。
(1)獨立思考后,在小組交流。
(2)班級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根據王大鵬家蘋果收入的變化,
你知道了?)
四、課堂總結
教師談話: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有哪些收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48208.html

相關閱讀: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導學案( 北師大版)
2014五年級數學下冊第2單元練習二教學設計(北師大版)
五年級數學因數與倍數總復習教案及練習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學習導航(人教版)
五年級上冊數學導學案(北師大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