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確人物及其主要事跡
高考史傳類文章一般是經過加工整理過的人物小傳,此類文章圍繞主要人物展開記敘,閱讀時可從四個方面把握:
①
明確主要人物是哪方面的人,如朝廷官員、功臣烈士、文人高士等。
②
明確所記是哪方面的事情,如官場運作、官職升遷、對上進諫、寬愛士卒勤政為民等。
③
理清事情的時間、地點、情節、人物的動機和態度。
④
分析事情所體現的社會價值、人生意義。
2
.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質
人物及其余要事基本清楚后,還要認真分析這些事情表現了人物哪方面的性格特點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高考選文思想性較強,一般突出表現人物敬業奉公的品質和卓異的才能。近高考文言文出現的人,或保持操守、善于破案,或處事高明、勇而有謀,或清正廉潔、性行儉素,或重視教育、舉薦人才,或嚴于執法、懲治惡霸,或勤于治政、勸民農耕,包含著弘揚中華民族美德的積極因素,有一定教益作用。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就必須抓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的特點,仔細分析人物話語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行動所體現的社會意義。
3
.辨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分析人物傳記除了主要人物外,還要明確涉及了哪些次要人物,這些次要人和物與主要人物有怎樣的關系,這種關系如何能突出人物的個性品質,這些都不能忽視。辨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對正確理解文章內容無疑有較大的幫助。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作者在文章中表述自己觀點態度一般有以 下兩種形式:
①
間接表達——
可能借敘述人物、事件時選用褒貶義詞等來表現,可能假托文中一個人物之中說出來,也可能借筆下正反兩方面人物的不同描述表現出來,還可能借轉述別人的評論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②
直接表達——
通過議論文中的中心論點、分論點,記敘性文字中的議論抒情、說明性文字中的評述性語言來表現。
近幾本考點命題角度主要有:
①
作者所寫人物的思想、性格特點以及對所寫人物的觀點、態度。
②
作者所寫事件的意義以及作者對所寫事件的觀點、態度。
③
作者對所寫人物、事件所表露的感情傾向。
④
作者的寫作意圖。
5
.熟悉用語造句、敘事行文的特點
從近高考題看,史傳文章先介紹主要人物的姓名、字號、籍貫和才識,再圍繞人物性格、品質敘寫主要事跡,敘事概括簡練,常用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少有細節描寫,常把人物置于矛盾中表現其思想品質,常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這些特點都是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此外,官職變動的詞語在文段中使用的頻率較高,必須重視復習。特列舉如下:
①
表示授予、提升的:征、辟、薦、舉、拜、除、授、起、擢、拔。
②
表示調動官職的:遷、轉、調、徙。
③
表示兼職、代理的:兼、領、署、權、攝。
④
表示降職、罷免的:貶、 謫、出、左遷、罷、黜。
⑤“
知、行”
雖然不表示官職的變動,但常常與官職結合在一起用,可靈活翻譯為“
執掌、主持”
的意思。
6
.運用相應的閱讀方法
閱讀目的不同,閱讀方式也應有所不同。閱讀此類文章的目的是了解事情的梗概,理清敘事的脈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并作簡要分析。總體來說,閱讀應該圍繞“
什么人什么時候做什么事,結果怎樣”
這樣一個主干來抓信息要點。
據此目的,考生可按下面的步驟來閱讀:一讀文章,基本把握人名、字號、籍貫、官名、地點、朝代,辨明人物之間的關系,大致了解人物和事件,明確文章的梗概,特別是注意發生的多個事件的時間、地點、先后順序。再讀文章,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分析這些事情表現了主要人物哪方面的性格、品質和才能,可充分利用概括與分析題幫助閱讀理解。一般情況下,整篇文章可分為多個小層次,為了便于梳理和記憶,我們可用斜線把各個小層次劃分清楚。
文言文的文段閱讀是我們深感棘手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史傳著作,認真分析這類文章的特點,結合課本內容的人物傳記,找出閱讀方法和規律,注重培養語感,即可化難為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76134.html
相關閱讀: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