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考古詩詞鑒賞常見題型及解題模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考語文試題中,古詩詞鑒賞是文學色彩最濃郁的題型,也是難度最大的試題,但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考生有創意地答題,能自圓其說,都可給分。但我們還是要根據試題的要求,問
高考語文試題中,古詩詞鑒賞是文學色彩最濃郁的題型,也是難度最大的試題,但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考生有創意地答題,能自圓其說,都可給分。但我們還是要根據試題的要求,問什么,相應答什么,答題規范,才不易丟分。只有了解古詩詞鑒賞的常見題型,掌握其解題思路,才能培養答題的規范性和提高答題的準確率。下面結合近來的高考試題和模擬試題對古詩詞鑒賞題的問答類型進行梳理歸納,作一點操作性的技術指導,以期對同學們提高解答古詩詞鑒賞題能力有所幫助。
  一、分析“
詩眼”

  1
 設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
為什么?
  2
 設問變式:詩中某句某字(
詞)
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寫得好不好?
為什么?(2)
從那兩句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
詞)
。(3)
此詩某聯某句中的某個宇(
詞)
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l
詞)
中哪個更好,為什么?(4)
某字(
詞)
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
 解答提示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往往一個字(
詞)
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凡是在節骨眼處煉得好,能使全句游龍飛鳳,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謂“
詩眼”
、“
詞眼”
。“
詩眼”
、“
詞眼”
一般是指一首詩、一闋詞中最為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
甚至是一句話)
。“
詩眼”
、“
詞眼”
以動詞、形容詞居多。“
詩眼”
、“
詞眼”
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
詞)
的妙處。答題時不能孤立該字泛泛而談,必須把該字(
詞)
放入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和情感來分析。
  4
 答題模式:(1)
解釋該字(
詞)
在句中的含義(
字面意義和實質意義)
或肯定哪一個字(
詞)
更好或該字(
詞)
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展開聯想和想象,用這個你認為“
好”
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3)
點出該字(
詞)
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可以從該字(
詞)
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5
 答題示例:(2008
高考全國I
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
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
拳”
和“
退”
。用“
拳”
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
退”
字別致、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二、分析句意型
  1
 設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里?
  2
 設問變式:(1)
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
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賞析。(3)
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3
 解答提示解釋詩句的意思,要注意兩層意思:語表義和語里義,結合全詩,指出它的作用,或表達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觀點。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解釋詩句的意思,一定要聯系上下句并結合全詩進行。
  4
 答題模式(1)
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2)
分析詩句在描寫或抒情方面的表達作用或表達了什么感情和旨趣。(3)
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5
 答題示例(2008
高考北京卷)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
~3
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的斗爭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1
 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
  C
 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酒排遣。
  D
 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
  2
 “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中的“
肝膽”
和“
閱”
在這里各是什么意思?
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A
。②肝膽指自己的愛國之志,或對于故國的赤膽忠心。閱見證。表達了作者雖已衰老,且明知復國無望,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
  三、分析主旨型
  1
 設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
 設問變式:(1)
關于這首詩(
詞)
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請簡要說明理由。(2)
這首詩(
詞)
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的滄桑。就詩(
詞)
中有關句子,結合全詩(
詞)
加以賞析。(3)
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
 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
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2)
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3)
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4)
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
 答題模式(1)
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么,(2)
抒發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
 答題示例:(2008
高考江蘇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風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
  (1)
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
  答案:(1)
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了對人事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3517.html

相關閱讀: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