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卷第
15
題解題指導
韶關市田家炳中學
王軍
【考題分析】
第
15
題,自
以來連續四采用運用文中觀點理解文本外材料的命題思路,命題方式相當穩定。這道題目既可以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中的觀點,在答案組織上也能反映出考生的例證法議論文段落的寫作能力。
【考點認識】
考查準確理解文中觀點并運用文中觀點分析實際事例的能力。解題步驟:把握文中的觀點(中心論點、分論點);找到與題目所給事例相匹配的觀點表述句;答案組織的實質是一個例證片斷(文中觀點與題中的材料)的寫作,其分析過程其實是將觀點與材料的關聯性交代清楚。
【真題剖析】
(
廣東卷)15.
一群大學生探險進入一處原始森林,對所見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贊嘆。幾小時后,他們迷路了。夜幕降臨……他們對周圍的景物開始感到恐懼。請從美與人的關系的角度,結合文中原理,對這種想象作簡要分析。(4
分)
解題實踐:
1
、文中與題中“大學生進原始森林”的事例相匹配的觀點是( B
)
A
、首先,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
B
、其次,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們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C
、第三,美的東西不僅是漫無邊際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D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種物質屬性。
2
、 觀點句B
如何與“大學生進原始森林”的事例對接、交融起來呢。
分析:“他們迷路了。夜幕降臨……”即“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發生變化”;“對所見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贊嘆……對周圍的景物開始感到恐懼”即“美是相對的,會發生變化(由美到不美)”
組織答案: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們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文中觀點1
分)當一群大學生以探險的心態進入原始森林,那種原始風貌在他們眼里是難得一見的美;當他們迷路被困,面臨危險,原來的美就消失了。(轉述題干事例,將事例與觀點的關聯性交代清楚2
分)這表明美是隨著人與環境的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結論1
分)
(
廣東卷)15
.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經過長期試驗與探索,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稻種;并且克服重重困難,向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稻。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面對世界范圍的糧食短缺問題,又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新課題。依據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樣負起了“
知識的責任”
。(4
分)
1
、文中與題中“袁隆平”事例相匹配的觀點是
提醒:文章本身在闡述觀點時,會列舉很多事例,可將題中提供的事例與文中的事例進行比對,如果是同一類事例,那么文中與該事例對應的觀點就是與題中事例相匹配的觀點。
分析:
袁隆平“經過長期實踐與探索,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稻種”,與第
2
自然段“為社會提供了負責任的思想”,是一致的;
袁隆平“向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稻”、“面對世界范圍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新課題”,與第
3
自然段“對負責任的思想負責”、“對負責任的思想的推進與擴充”等意思,大致相當;
袁隆平“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面對世界范圍內的糧食短缺問題”,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的“對國家民族社會人群負責”,完全一致,凸顯了一種主動承擔的精神
2
、將“袁隆平”事例與相應的觀點對接,組織答案:
參考答案:
①袁隆平研究出水稻育種新技術,為社會提供了“負責的思想”。
②他努力推廣科研成果,做到了文中所說的“能對負責的思想去負責”。
③他立志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體現了知識分子的使命感,為“國家民族社會人群”負起更重大的責任。
?以上三點,踩點給分
,
一點
2
分
,
兩點
3
分
,
三點
4
分。若接近三個得分點,但整體上表述不夠精確或沒有緊扣材料分析,酌情扣
1-2
分。結合題意羅列相關材料的,可給
1
分。只是羅列一般材料,且沒有加以分析、提煉的,不給分。?
(
廣東卷)15
.國學大師陳寅恪通過唐代歷史解讀白居易的詩,同時,他又通過白居易的詩《賣炭翁》考察唐代“
宮市”
弊政。陳寅恪的研究體現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請結合文意分析。(4
分)
1
.
陳寅恪的研究體現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 。
A
.
邏輯的方法 B
.
體驗的方法
C
.
玄思的方法 。
.
邏輯的方法與體驗的方法
E
.
邏輯的方法與玄思的方法 。
.
體驗的方法與
玄思的方法
G
.
邏輯的方法、體驗的方法與玄思的方法
題析:分析文中“邏輯的方法”“
體驗方法”、“玄思的方法”三種思想方法與題干陳寅恪研究行為的契合點。結合“邏輯方法即是應用數學的方法來研究思想的概念,來理解自然與人生的事實”,“體驗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體察外物,去反省自己”,“所謂玄思的方法,最簡易地講來,可以稱為
‘由全體觀部分,由部分觀全體’之法”三個概念與分別與題干中
“陳寅恪通過唐代歷史解讀白居易的詩”和“通過白居易的詩《賣炭翁》考察唐代
‘宮市’弊政
”的行為相結合,可迅速排除前兩種思想方法,確定為答案“玄思的方法”。
2.
將“××思想方法”與“陳寅恪的研究”對接,組織答案:
參考答案:玄思的方法。(1
分)通過唐代歷史來解讀白居易的詩,這是“由整個時代的文化以觀察個人的著作”,也就是“以全體觀部分”的方法;通過《賣炭翁》考察唐代史實,這是“由個人的著作以例證整個時代的文化”,也就是“由部分觀全體”的方法。(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84317.html
相關閱讀: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