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題原則
1.
整體把握,以文解文。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理解文章必須放眼全文,整體把握,不可執其一端或斷章取義而曲解文意。同時,一篇文章也是一個自足體,問題從文章中產生,答案也一定隱藏在文章中。設題者一般不會擬答案在文外的題。因此解題時要時刻記住從文章本身去思考,去搜尋答案,以文解文,切不可主觀臆斷。
2.
讀懂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
好的設題,題干本身就會提示閱讀區間、解題思路、答題角度,所以必須認真閱讀題目,確定好思維角度,不能文不對題,答不對問。
3.
盡量從原文中抽取詞句,組織答案。
這是很多獲取高分的學生的經驗之談。前面說過,一篇文章本身是一個自足體,答案總是隱藏在文中并通過一些詞、句表現出來,而且往往用文章本身的詞句組織答案表述最準確。事實上,每高考卷提供的參考答案,大多是用閱讀材料中的詞句擬定的。即使有一些題明確要求用自己的話回答,也是對材料中有關詞句的組合。
4.
按順序答題。
為什么要按順序答題呢?這是由高考的命題原則決定的。有材料介紹,高考命題人在擬定閱讀題時大體會遵循以下原則:
(
1
)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
(
2
)盡量照顧考生閱讀和思考的先后順序。
(
3
)努力體現由語義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
(
4
)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到深的系列。
按順序解題有利于提高解題的效率。
二、解題步驟
第一步,讀文章,邊讀邊概括每段內容。
有同學可能會擔心,這樣讀會讀得很慢,影響自己快速進入文章情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這種擔心沒有必要,我們要求邊讀邊概括每段內容,其目的也在于有效掌握閱讀材料,提高閱讀效率。只是,我們這里所說的
“
概括
”
不是要你用準確的語言(不管是內部語言,還是外部語言)概括出來,而是要求你有這種思維意識,即要邊讀邊思考,對每段內容有個大致印象,從而大致了解全文內容、中心和結構層次,為后面的第二步做好準備。
第二步,按順序答題。
根據命題原則,擬題人總是先呈現涉及材料局部內容的題,后呈現需整體把握材料的題。
對涉及材料局部內容的題,可采取以下解題步驟:
(
1
)分析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
(
2
)確定有效閱讀區間。(有第一遍閱讀思考作基礎,便能很快確定)
(
3
)提取有關詞句,組織答案。
對于需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題,應采取的解題步驟是:
(
1
)分析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
(
2
)整體把握材料,明確材料中心,以此作為答題的基礎和出發點。
這一步容易忽視,又比較重要。對于一篇文章來說,作者所選取的一切材料,所使用的一切手法和技巧,都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心。所以,只要是針對全文設問,不管是從哪個角度設問,文章的中心都是答題的基礎和出發點。
(
3
)瀏覽全文,確定信息點,提取有關詞句組織答案。
第三步,回讀全文,檢驗答案的準確性。
伴隨著對各題的解答,應該說,我們對閱讀材料已有了相當的理解。這時可帶著自己的理解回觀全文,檢驗我們對相關問題的理解與原文是否有予盾沖突之處,如果有,可就矛盾之處再次思考,以修正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29030.html
相關閱讀: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