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微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受教研室卜老師的委托,我很榮幸地在這個大會上發言。奔五的人了,此時此刻,我還是和 30 多歲一樣激動、緊張,不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微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受教研室卜老師的委托,我很榮幸地在這個大會上發言。奔五的人了,此時此刻,我還是和
30
多歲一樣激動、緊張,不過我依然有信心,想努力發好這個言。
首先講一個教學上的案例:教學莊子《逍遙游》后,一學生課后和我探討:莊子的逍遙游境界簡直是無稽之談。我告訴他:你的想法很正常。莊子的文章,我們只能洗耳恭聽,因為莊子的聲音如同如來佛祖低、渾、厚的聲音,來自高山空谷。莊子的哲學不是寫給泯然眾人看的,莊子的說話也不是說給普通人聽的,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跳躍躍的麻雀,官僚是一群豬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然而在人類歷史的時空中,莊子孤鴻遠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學生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我們一中人在南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從
2007

9
月開始,到現在已經有
7
的時間了。從“盲人摸象”到“六步四疑五悟”到今天的“六元疑悟”的教學模式,從只有教案到有我們自己的學研案到有出版社出版的我們自己的學研指導案,我們走過了一條艱難的路。教高三還好點,教高一高二就有點艱難了。不必說那行政、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常態推門聽課,也不必說教育局的一對一
PK
賽,更不必說市級市外級教學比武,單是應付這樣那樣的驗評與外來參觀活動,就搞得老師們頭昏腦脹。
然而這正是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語文教學課堂,是在整合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吸納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產生的,它以嶄新的理念,為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使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如同如來佛的聲音,來自高山空谷,我們只能洗耳恭聽。下面我和同仁談談我們思想方面的成長。
1.
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
2.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也不再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應讓教學過程走向開放。教師預設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可以依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隨時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藝術地將教學常式和變式相結合。
3.
語文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新課程呼喚動態生成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要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細心地呵護學生,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充分發揚自主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
說到這里,突然發現我犯了一個錯誤,卜老師不是要我匯報老師的思想成長,而是要求探討新課改下存在的問題與對存在問題的思考。我又自圓其說,沒有思想的成長,何談新課改,我又何錯之有呢?
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我們孜孜追求的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沒有問題是不正常的。
問題
1.
美其名曰“質疑問難”,實質則是引向“預設環節”。
新課改理念下,課堂上學生積極思維、踴躍質疑的氣氛越來越濃了,就其形式而言,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不應該僅僅憑學生提出問題的數量來衡量其主體地位體現與否。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教師雖然鼓勵學生從課題質疑,從教材的內容質疑,但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沒有提供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沒有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而是按部就班地把學生引向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環節。這樣的質疑問難只不過是一種假象,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如一老師教學《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師介紹很多相關資料,引入課文。然后劃分層次,概括主題按部就班地提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把一篇文質兼美的標兵文章,支離破碎成毫無生機的標本文章。課文時標兵,不是標本。標兵是動態的,活生生的。
試想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超乎常規、進行假象性推測的例題
,
讓學生思考回答或練習
,
既可豐富學生的想象
,
加深對正面事物的理解
,
又可拓寬學生的思路,是完全可取的
,
例如《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有關內容方面向課外延展探究。先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困惑寫在小紙條上,由課代表搜集整理出共性的問題,然后把問題分給各個自主探究學習小組,本組同學共同協作,發微析疑,之后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形成文字材料。這樣既加深對正面事物的理解
,
又可拓寬學生的思路,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不應該把“質疑問難”當作晃子,而應當讓其發揮作用。質疑問難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價值”不高,但作為老師要把學生提出的過“散”的問題進行“整合”,過“大”的問題進行“分解”,過“偏”的問題進行“引導”,注重教學的生成,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得到回歸。
問題
2.
美其名曰“自主學習”,實質則是引向“意想答案”。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喜歡怎么學習就怎么學習。”這是在鼓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教材的認識進行“自主學習”。就其指導思想來說,是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個性,然而,有些教師抽查個別學生學習后,卻說“誰來向他挑戰?”“誰能比他說得更好?”教師的本意是鼓勵學生相互競爭,勇于挑戰對手,同時也能營造一種熱烈的課堂氣氛。當某個學生說的是教師意想中的答案時,教師就會要求全體學生學著他的樣子去讀,那些富有個性的學習就在“學著他的樣子去學習”中消失了。這方面我就不舉例了。不要打著“自主學習”的晃子,然后把學生引到整齊劃一的軌道上來。應該避免一味正向思維的機械性
,
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創新能力。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應把握一個原則:把每個學生的感受與體驗放在首位,教師先不作講解指導,學生沒有版本可照,就不會去追求像教師那樣“學得像”的自主,他們結合自己的體會與生活體驗,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感悟”融為一體,學習才會富有個性,學生才會學得有聲有色。
問題
3.
美其名曰“合作學習”,實質則是引向“標準答案”。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探究方式,它可以超越文本的界限,集大家的智慧來深化對已知或未知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作為自己繼續思考的起點和支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大力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但在教學實踐中如一老師教學《咬文嚼字》,有一環節讓學生找文章中的觀點性句子,讓學生在課文上劃記,這本不是什么開放性問題
,
讓學生合作交流的時候,教師就在各個合作學習小組中穿梭,努力地尋找自己意想中的答案,終于發現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與標準答案相近或相同,在學生匯報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時,教師就先請該小組同學匯報,然后精心地點撥或彰顯其成果。至于其他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匯報則是“蜻蜓點水”,有時還不給其他小組匯報成果的機會。
關于“合作學習”,有的老師還以一個“正當”的理由來解釋:由于時間關系,其他小組討論的結果,大家下課后再相互交流。小組合作學習不應該是擺擺樣子,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解決的認識上的重要問題。
審視我們課堂教學,我們應謹防種種“虛晃一槍”的假象,下面的場景要特別小心:語文課堂上經常呈現出這樣一片“生機勃勃”“熱鬧繁榮”的景象——待小組討論的口令一宣布,教室里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學生迅速地把腦袋湊在一起,熱熱鬧鬧、旁若無人地討論,教室里充滿了熱烈的討論聲。幾分鐘后,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開始匯報個人意見……
努力創設真實的師生互動,讓學生的主體真正回歸,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互動,活力勃發的理想課堂。開放的時代呼喚開放的課堂
,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開放性問題是開放式教學的需要
,
是解決假象的較好辦法,下面分三方面簡明闡述。
思考
1.
課堂設置問題,內容宜開放。
設計語文課堂問題視野要開闊
,
知識面要廣泛
,
不僅僅局限于語文教材
,
還可以涉及日常生活、時政熱點、科技動態
,
還可以滲透其他學科知識
,
將有關的內容加以提煉
,
設計成適合學生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趣味問題
,
讓學生親身體會到語文知識的廣泛應用。
思考
2.
課堂設置問題,條件宜開放。
開放性問題的條件一般有多個
,
條件也可不斷變化
,
對同一知識點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設計成問題
,
不給學生的思維設置任何框框
,
學生可以從正面、反面、側面多途徑思考
,
縱橫聯想所學知識
,
非常利于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果提出的問題條件單一
,
學生解題時就會形成思維定勢
,
從而限制思維的發展。
思考
3.
課堂設置問題,解答宜開放。
開放性問題大多一題多解
,
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發散的
,
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掌握多種思維方法
,
訓練學生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放性問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探究性
,
它側重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而不是簡單的答案。教材中沒有現成的答案可循
,
教師也不提供權威性答案參考
,
它能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驗證、從而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附帶思考:命置考試題目,問題答案宜開放。
我們在艱難的新課改,考試命題卻依然是老一套。這樣只會導致學生無條件服從教師和書本
,
禁錮學生思維
,
扼殺學生創新精神。命一些開放性新課改題,答案不惟一或無固定答案
,
允許學生對問題有多種解釋或結論
,
學生可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思考得出不同乃至于相反的結論和觀點,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
從而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提高。高考或期中期末考試,命相當的開放試題,是完全應該且必要的,讓我們的學生在考試中領略到課堂學習的樂趣,我們拭目以待!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肯定貽笑大方,歡迎方家批評指正!謝謝!

南縣一中
鐘鳳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5369.html

相關閱讀: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