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數學新教材綜合編排的體系、富有一定彈性的教材結構、注重從實際問題引入的特點更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如何科學、合理、正確地使用好新教材,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能力是每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教材,素質教育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一環
現在,我們所說的課程已經不再只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等文件,而且包括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知識的過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進行教法、學法的改革。實際上,課程方案一旦確定,教學改革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如果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新編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課程改革就會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持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它的好壞關系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成敗。
二、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很多特點更適合實施素質教育
1.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教材打破了原來分科安排內容(分為代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的編寫體系;安排知識順序時注意處理好與初中數學的銜接;符合邏輯上基本規則;在深淺上注意坡度的設計;工具性內容靠前安排;相關內容適當集中。這些特點更加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也有利于我們展開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
2.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突出培養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不應僅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在講知識內容的同時注意對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加以提煉總結,使之能逐步被學生掌握并對他們發揮指導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內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3.采用實際問題引入,強調數學應用意識
新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來源于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導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系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系實際問題的氛圍,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4.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三、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過程的一點體會:
1.科學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在預習中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高中數學新教材是一個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知識編排順序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教材,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新教材的這一特征,每節課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閱讀教材,讓其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1)設置出適合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強烈的求知欲去閱讀。(2)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觀點。(3)對于有爭議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嘗試在小組中得出答案,即使錯了,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11374.html
相關閱讀: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