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目標】
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
.分析綜合
C
。
1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2
)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
3
)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2
.鑒賞評價
D
。
1
)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
2
)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
3
)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3
.探究
F
(
1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
。
2
)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
3
)探究文本中的終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考點闡釋】
考試大綱提出: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
了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
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對本考點提出具體要求是: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⑵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從這單列的三條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讀。探究,在詞典里的解釋是:探索追尋。它作為一種專門的題型,出現的時間不長,我們對它的解題規律了解不夠。但相信只要我們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題規律,加以適當的訓練,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題。
【要點精析】
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訪談、調查報告、新聞、傳記等實用類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
這一考點要注意“篩選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為突破口,今是體現新課程改革后的第一高考,而這題又是新課程理念表現突出的一題目,所以備考時特別要以“鑒賞評價”和“探究”中的六個考點為主攻方向.
【備考園地】
一、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分類
1.
新聞類文本閱讀
掌握新聞文體的相關知識
(一)新聞的文體特征
1
、新聞定義:新聞是對新近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或者早已發生卻是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
2
、新聞分類:新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電視新聞等體裁;狹義的專指消息。
3
、文體特點:
(1
)基本特點:迅速及時、內容真實、語言簡明。
(2
)最主要的特點:“用事實講話”。
(3
)基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標題、導語、主體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結語有時則蘊涵在主體里面,結語有時可省略。
①標題:要求準確、凝練、新穎、醒目。形式有單行標題,多行標題。
多行標題——引題(引標):交待形勢,烘托氣氛,說明背景等。
正題(主標):對一則消息內容的高度概括。
副題(副標):往往是重要事實,結果的提要。
②導語:消息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話以凝練簡明的語言,概述新聞的主要內容或事實,鮮明地揭示新聞的中心。寫法常見的有敘述式、描寫式、評論式、提問式、結論式等。
③主體:對導語內容進行展開和補充,是消息的軀干。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后順序安排層次,按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安排層次。
④結語:消息的最后一句話或一段話,有的消息,事實說清楚了,就不需要結尾。它可對全文內容作概括性小結;可用帶有啟發激勵性的語言作結;可對發展趨勢作預測;可提出值得深思的問題。
4
、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二)消息文體知識
1
、消息:是用概括性的敘述方式,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
2
、消息的特點:(1
)真——真實準確,有根有據,用事實說話。 (2
)新——內容要新,新人新事,從新角度說話。(3
)活——生動活潑,鮮明生動,用形象說話。(4
)短——篇幅短小,中心一個,用重點說話。
3
、消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結語。
4
、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聞或報道)有五要素,又稱“五個w
”,即:“何時”(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這五個“w
”與記敘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
5
、消息的寫法:一般寫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說結果,再說重要事實,最后說次要內容。特殊寫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懸念式,并列式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30349.html
相關閱讀: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