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閱讀答題綜合指導
湖南省平江縣第四中學
熊榮榮
高考語文
湖南卷的文學作品閱讀是一道綜合性的試題,考查的是學生的閱讀理解、篩選整合和語言組織能力。要準確解題,必須讀懂文章,而這對于緊張考試的學生,不管他有什么樣的閱讀基礎,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再加上出題的角度多變,這就使不少學生面臨文學作品題時,或茫然無知,一籌莫展,或聽憑感覺,任意作答。其得分肯定是讓人嘆惜的,F筆者對此題作了一些研究,將主觀題部分出題的類型歸納如下,希望對高三的學生有所幫助。
一、理解詞語類題目的解答:
提問方式:
請指出某詞的含義,某詞是指什么,請說說某詞的妙處等。
答題思路:
1
、理解詞語的本義。
2
、聯系上下文,插入替換詞語的語境義。
3
、要注意詞性的對應,即用名詞性短語解釋名詞,用動詞性短語解釋動詞。
說明:
如果此詞包含比喻、借代、夸張、反語等修辭,則一定要從文中找出所指對象,然后針對性地答題。
如
:
(1
)請根據文意,分析第9
段“銅墻鐵壁”和“注冊”的含義。
答:①“銅墻鐵壁”(名詞):不僅指城市的房屋
(對象),更用來比喻擠迫人的空間、束縛人的自由的一切事物與方式
(名詞性短語)(結合主旨揭示比喻義)。
②“注冊”(動詞):人“要看到天”,必須向“銅墻鐵壁”申請登記(本義),示意人在城市里獲得廣闊空間、獲得自由異常艱難(動詞性短語)(比喻義)。
(2
)“主人的心被這個‘東西’牢牢揪住。”這句話中的“東西”是指什么?請概括作答。
答;“東西”(名詞)是指纏繞在帽子主人心頭的沒能夠解決的種種麻煩事
(名詞性短語)。
(3
)“這些被烈日暴曬了一天的事情,愈發變得沉重、尖銳和滾燙”,請說說“暴曬”一詞的妙處
。
答:這一句化虛為實(手法),“暴曬”(動詞)一詞實際上是寫帽子主人在太陽底下為了這些事情“暴曬”了一天(動詞性短語),這個詞突出了帽子主人一天奔波的辛酸,突出了主人心情的沉重、焦灼,表達了作者對這些人的同情。(內容分析 +
情感)
二、理解句子類題目的解答:
提問方式:
1
、解釋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2
、如何(怎樣)理解某句的含義或作用、請分析某句話的表達效果、文中有某句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某句有何深刻含義等。
答題思路:
1
、明確句中描述的對象及其特點。
2
、抓住句中的重點詞語思考。“重點詞語”一般是指起修飾、限制作用和運用了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的詞語。
3
、結合對詞語的思考和對上下文的理解疏通句意。
4
、用精練的語言連貫作答,要注意結合句中的手法和人物情感。
思考順序:對象
+
詞語
+
全句
+
上下文
+
情感
說明:
如句中有詞語
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手法。答題時,必須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意。
答題形式:
1
、“提問
1
”只需解釋句意。
如: 解釋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
)但一片溫柔的春意,卻把整個什剎海的靈魂浸透了。
解析:“溫柔的春意”、 “什剎海的靈魂”運用了擬人,則要思考它們分別指什么,然后再揭示其意義。
答:指春天來了,什剎海的水充滿了春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40573.html
相關閱讀: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