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考現代文閱讀“表達作用”題目的特點與答題技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劉基華 表達作用 ( 表達效果、好處 ) 是高考、中考現代文閱讀中十分常見的一個考點。這類題目幾乎涉及到字、詞、段落、篇章結構等各個方面,題型設計也是多彩多姿、異彩紛呈   □ 劉基華
  “表達作用(
表達效果、好處)
”是高考、中考現代文閱讀中十分常見的一個考點。這類題目幾乎涉及到字、詞、段落、篇章結構等各個方面,題型設計也是多彩多姿、異彩紛呈。下面兩文分別以2006
全國高考卷和上海中考卷為例作了比較詳盡的解析,大家可以據此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一、從題目涉及的內容來看,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設計:
  1.
詞語
  從錘煉語言的角度,通過具體的語言分析,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引導學生深刻地感受文本。
  【例1
】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么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
分)(2006
全國Ⅰ卷第14
題)
  本題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想”與“聽”的區別對比,把握文章的深刻內涵。植物突破土地的聲音我們不易察覺,只能想,而且“想”加入了主觀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現作者對自然的品味探索。
  【例2
】文中加點的詞語形象地描寫了夕照的動態,請從中任選兩個予以賞析。(4
分)(2006
廣東卷第16
題)
  這是從煉字的角度考查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如文中“它最后拋給人間的光芒最依戀也最奪目”一句的“拋”,有“扔,投擲之意”,表現了夕陽慷慨地、毫不吝嗇地將它所有的光芒送給人間。
  2.
句子
  從分析句子本身結構(
如句式、語序)
以及句子在文章結構中作用來設計題目,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或表達效果。
  【例3
】根據你的體會,分析“由于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6
分)(2006
全國Ⅰ卷第15
題)
  這是考查句子作用的典型題目。“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渲染陽光下農夫勞動成果的美好;“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表現陽光下農夫的陽剛之美;整個句子與下文曬稻谷、對農夫決心務農的交代等內容前后呼應。
  3.
段落
  主要從段落在文章布局謀篇中的作用,如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卒章顯旨、總管全篇等角度設計題目。
  【例4
】首尾兩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寫作特點是什么?請加以評析。?4
分 (2006
上海卷第12
題)
  首尾呼應,結尾一段是對首段的延伸和升華。其作用是:
情感上看集中抒發了對冰心的崇敬之情;結構上看高度概括了冰心對后代的影響。
  4.
文章標題
  通過對文章題目表達作用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
或主旨)

  【例5
】浙江紹興,古稱山陰!妒勒f新語》曾載:
“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通觀全文,請回答作者為什么將這篇散文題為《在山陰道上》。?5
分 (2006
湖南卷第19
題)
  這是從分析文章題目作用的角度設題的。參考答案:
與作者游歷魯迅故鄉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美不勝收”。
  5.
情節結構
  情節的安排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因此研究故事的情節結構,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
  【例6
】作者對綿綿黃土的回憶和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抒寫,寄托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7
分)(2006
全國Ⅱ卷第17
題)
  本題考查情節的表達作用。答案有三點:(1)
對綿綿黃土的回憶,寄托了作者對故鄉和故鄉古老習俗的懷念。(2)
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抒寫,寄托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3)
講述了生命與母體、人與故土之間難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聯系,表達了游子對故鄉深深的眷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44024.html

相關閱讀: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